聊聊“徒弟”这个汉语词汇。《现...

作家老沈的文笔 2023-10-20 07:51:17

#妙笔生花挑战#

聊聊“徒弟”这个汉语词汇。

《现代汉语词典》说:徒弟,名词,“跟从师傅学习的人”。

这个解释很通俗。

但推敲起来,却不如《辞海》说得更准确:“(徒弟)从师受业者,即门徒、弟子”。

“徒”,本义是“步行”;再有“追随”义;之后有了“众”之义和“同类”之义;再然后,就有了“门人”“弟子”之义。

梅赜尚书《仲虺之诰》:“简贤附势,实繁有徒。”

这个“徒”,是“众”义。

《左传·宣公十二年》:“知季曰,原屏咎之徒也。”《注》:“徒,党也。”

这个“徒”,是“同类”义。

《论语·微子》:“是鲁孔丘之徒与?”

这个“徒”,是“门人”“弟子”之义。

“弟”,本义是“次第”之“第”。

《释名》:“弟,第也。”

后来专用于“兄弟”之“弟”。

《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

再引申为“门生”“门徒”。

《论语·雍也》:“哀公问曰:‘弟子孰为好学?’”

古时即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观念,“弟”作为“门生”“门徒”解,是要加“子”的,即“弟子”。

然而,既然在此意义上,“弟”与“徒”同义,怎么就连在一起成了一个词呢?

这与古汉语的发展有关。

唐代之前,是以书面语文言文为主导的古汉语阶段;唐宋伊始,进入了古白话的古汉语阶段。

“徒弟”,即是在这种大趋势下,形成的汉语新词汇。

唐代释僧齐己《自遣》诗云——

“了然知是梦,既觉更何求。死入孤峰去,灰飞一烬休。云无空碧在,天静月华流。免有诸徒弟,时来吊石头。”

他的《留题仰山大师塔院》诗曰——

“岚光叠杳冥,晓翠湿窗明。欲起游方去,重来绕塔行。乱云开鸟道,群木发秋声。曾约诸徒弟,香灯尽此生。”

应该从他开始,“徒弟”一词便屡屡被后人入诗了。

五代末北宋初的陈抟《喜英公大师挂锡太华》诗云——

“暗喜莲峰作近邻,拨开云雾见师频。有时问个艰难字,便沐周旋说与人。唐李监应留后迹,汉蔡邕想是前身。堪嗟继踵无徒弟,笔法收藏在渭滨。”

宋,苏轼的学生陈师道《胡士彦挽词二首》诗曰——

“此地来何晚,经年见未频。荐贤仍赌命,有道可辞贫。徒弟三千子,声名四十春。襄阳耆旧内,无复姓庞人。”

宋代《释氏要览》上《弟子》条说——

“即因学者以父兄事师,得称弟子。又云徒弟,谓门徒弟子略之也。”

这个解释很通透。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在以书面语为主的文言文古汉语阶段,大多一字一词;即便有两个以上语素的词,也多以“双声叠韵”形式出现。而进入古白话的古汉语阶段后,两个语素以上的词迅猛出现。

“徒弟”,用现代汉语的说法,属于“合成词”中的“联合式复合词”,即由两个词根并列融合而成。

类似的还有——土地、语言、智慧、群众、窗户,等等。

这些词,大多产生于唐宋及之后。

#讲好中国文化##我要上微头条##微头条打卡#

0 阅读:2

作家老沈的文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