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市场,未来五年内将会有怎样的变化,成为了众多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近期,奇瑞副总经理姚飞在广州车展上表示,预计未来国产车企将仅剩下五个品牌。而在八月份,小鹏汽车的何小鹏也提到,未来主流国产汽车品牌可能仅有七家。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革命浪潮中,特斯拉、比亚迪、奇瑞等拥有创新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新力量崛起。而与此同时,国内汽车龙头上汽、广汽、北汽、一汽等利润在急剧下滑,造车新势力除个别实现了盈利,其他大都在生死线上挣扎;国际上,大众、宝马、梅赛德斯-奔驰、丰田、日产等跨国巨头的利润也在下降,大幅裁员、高管下课已逐渐蔓延开来。在这轮产业变革和企业竞争中,中国汽车产业也必将重走家电、智能手机之路:经历残酷的价格战,进入成熟期后并购、整合,少数企业经过市场选择成为赢家。一批汽车厂商将倒闭,中国汽车产业的生死淘汰赛正在加速到来。

比亚迪这几年简直是“杀疯了”!技术储备深厚,供应链掌控力超强,销量稳居全球第一。从刀片电池到DM-i超级混动,技术创新不断,市场认可度极高。
更关键的是,比亚迪的成本控制能力无人能敌,啥都自己造,别人还在为电池涨价愁眉苦脸的时候,它已经把成本压到最低,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未来五年,比亚迪稳坐新能源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自主品牌的快速扩张和新势力车企的异军突起,使合资品牌的转型压力陡增。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中步履缓慢,未能及时调整战略的合资车企,逐渐丧失市场优势。此前,因竞争压力,铃木、三菱等品牌已黯然退出中国市场,面对产业变革带来的冲击,剩下的跨国车企如今亦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乘联会预计,2025年,中国车市预计总销量将增长至234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将进一步攀升至57%。这意味着合资车企赖以生存的燃油车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挤压。竞争环境愈发激烈,是破局求生,还是黯然退场,2025年或将成为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分水岭。

进入2024下半年,小鹏接连发布了两款爆款车型MONA M03和P7+,月交付量站上了3万辆高峰。到了12月份,小鹏再冲一把,月交付量达到36695台,全年累计交付超19万辆。
这一切要归功于小鹏的自我调整,对内整顿了供应链体系,对外小鹏找到了产品思路,与零跑的策略相似,同样是提供极致性价比产品,且将高阶智驾下放到更便宜的产品谱系。
随着乐道产能跟上,蔚来也逐渐有了追上来的趋势。12月,蔚来加乐道双品牌交付量第一次超过了3万辆,创单月交付新高。从全年来看,蔚来累计交付221970辆,相比2023年的16万辆增长了38.7%。

大胆预测下,传统车和造车新势力大概能做到五五分,传统车企,比亚迪集团(新能源的代名词),奇瑞集团(出口之王),吉利集团(儿子多不愁),长安集团(没有最拔尖但始终不掉队),五菱(十万内造什么火什么)。 造车新势力,鸿蒙智行(华为不倒我不倒),理想(从杂牌车到被模仿),蔚来(北上广深信未来),小米(永远相信米粉的力量),零跑(最不起眼的往往笑到最后)。 这些品牌也将成为,世界级的品牌,如果有不认同的,可以在评论区讨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