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创造了一个新的就业模式-员工自费上班。
根据界面新闻等多家媒体报道,极越公司不仅拖欠了传媒供应商36万元的款项,而且还拖欠员工工资和社保。
极越公司的员工需要自费缴纳11月和12月社保,极越汽车保留了少数员工来维持基础业务,并且给与了员工两个选择。
第一种是选择是离开公司,但薪资和离职补偿,需要在明年2月底才能发放。
第二种是选择留下来的员工,从12月份开始不再发放工资,员工需要“自费”上班。
员工“自带上班”可以说是今年汽车圈最离谱的创新了,如无意外,也会成为今年的网络热梗。
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对此的回复是:公司处于困难期,进入了创业2.0阶段。
极越汽车降本增效的办法也很直接,那就是大规模裁员,停发工资和停缴社保费用。
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极越已经将研发部门全部裁撤了,线下的门店也将停止销售业务,回收车辆,盘点剩余资产。
极越汽车的大规模裁员还波及到了极越汽车传媒业务,负责极越汽车直播的女主播,被同事告知工资发不出了,自己即将失业,忍不住想哭了。
消费者也很尴尬,有一部分极越汽车的新车主,刚在线上订购了极越汽车,然后就出现了这种负面新闻,车子要延缓交付。
背靠吉利和百度,极越汽车何以至此?

根据华尔街日报提供的数据,中国新能源车企在行业风口期达到了400多家,但才过了几年时间,能够上榜的新能源造车势力已经剩下10几家了。
极越汽车是一直不在榜上的新能源车企,而且即将在威马汽车和哪吒汽车之后,成为第三家裁员降薪,濒临破产的车企。
但深挖极越汽车背后的股东和投资人,你会发现极越汽车也是有靠山的,身后是吉利集团和百度公司。
百度李彦宏一直都在研究AI业务和智能驾驶,后来就和吉利集团联合创立了集度汽车,发力智能汽车赛道。
最初的集度汽车公司,百度持股55%,吉利持股45%,主导权在李彦宏手中,李书福只是一个战略合作伙伴。
说白了,吉利汽车的存在就是帮百度解决造车资质的问题,而李彦宏是想要做整车制造商,上马百度智驾业务,无人驾驶萝卜快跑只是牛刀小试。
若不是互联网公司没有造车资质,李彦宏早就自己成立一家汽车企业了,根本没吉利集团什么事。吉利集团也对这家公司不怎么上心。
后来集度汽车销量惨淡,亏损严重,改名极越,吉利汽车的控股股份超越了百度,吉利集团持股56%.百度持股35%,主导权换成了吉利集团。
但到了这个阶段,吉利集团自主电气化已经完成,孵化了15个汽车品牌,不缺自主新能源品牌了,有没有极越,都不重要了。

极越汽车走到这个地步,其实百度有很大责任,因为极越主打的汽车卖点就是智驾。
百度作为股东和投资人,在汽车产品设计和定位上,一开始就存在问题,很明显,百度虽然热衷AI业务,但是在智驾技术方面,不如华为成熟。
极越汽车的智驾体验一直都很糟糕,各种设计和功能,给人的感觉就是汽车门外汉,为了智能而智能,为了设计而设计。
消费者的反馈也很直接,你的驾驶体验不行,那我就不买了,极越汽车去年一整年销量月均才千辆,完全是垫底的销量。
李彦宏和周鸿祎等一众互联网大佬,其实都有造车梦,但又没经验,于是只能借助外力。
周鸿祎给哪吒汽车投资了29亿,结果换来的是哪吒汽车的降薪裁员,陷入破产危机。
周鸿祎是看错了张勇,投资的钱都打了水漂,李彦宏是想要自己主导智能汽车业务。
李彦宏成立了极越汽车,借助吉利集团的汽车生产线和车机,让百度拥有了自己第一辆智能电动汽车。
但极越除了车机给力之外,其他的核心技术和产品设计,都一言难尽,吉利也是有苦难言,车子不是我设计的,只是提供了生产线,代工生产。
结语按照当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2025年头部特斯拉和比亚迪将迎来价格大战。
这次的价格战不同以往,将会决定谁是行业内的老大,而持续亏损,现金流不充足的中小车企都会面临破除倒闭的风险。
极越汽车的裁员危机和破产困境,不是孤例,也不是最后一个,明年还会有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暴露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