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7年,曹操击败了河北的袁氏家族,又出兵征讨乌桓。当时北方百姓都觉得曹操统一天下已成定局,日子再苦也得忍着,谁也不敢带头造反了。在208年12月的赤壁大战中,曹操吃了败仗。到了209年年底,他又丢掉了南郡这块地盘。这时候大家才明白,曹操想要一统天下,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生活实在熬不下去了,你曹操也不见得是真命天子,造反虽然冒险但起码还有一线生机。于是公元210年末,并州太原的商曜带头起事,打响了三年来反抗曹操统治的第一仗。公元211年春天,马超联合关西地区十路诸侯,担心自己的地盘不保,于是集结了十万兵马,向曹操发起了挑战。
七月,曹操以丞相和冀州牧的身份,从邺城出发,亲自带兵去攻打潼关的关西军。他刚走没多久,冀州河间郡的老百姓田银和苏伯就带头造反了。这场起义很快在冀州和幽州多个地方得到响应,规模越闹越大。曹操带兵打仗前,安排儿子曹丕在邺城坐镇,让他代理处理国家事务。程昱被任命为曹丕的军事参谋,相当于他的副手和智囊。这个职位跟曹操以前担任过的奋武将军差不多,都是协助主将处理军务的重要角色。徐宣是曹操丞相府里管军队的帐前都督,之前是广陵太守陈登很看重的人。他为人忠诚耿直,经常直言进谏,深得曹家几代人的信任。曹操让他当左护军,留在邺城管理那里的军队。国渊也是位直言敢谏、品行端正的官员,他是著名学者郑玄的得意门生。在曹操手下,他负责屯田政策,让国家粮仓充实起来。曹操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丞相府的总管,负责邺城丞相府的所有事务和文书工作。曹操在离开前为儿子安排了得力助手,可没过多久,田银和苏伯就发动了叛乱,这对曹丕的执政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
曹丕原本计划效仿他父亲亲自出征,借此建功立业。他手下的五官中郎将署功曹常林是个能干的人,之前还当过冀州博陵太守和幽州刺史这样的大官,干得相当出色。常林跟他讲:据我所知,博陵和幽州的老百姓都想过安稳日子,打仗的事谁也不愿意掺和,老老实实过日子的人占大多数。眼下田银和苏伯闹腾得挺欢,但他们那点本事翻不起什么大浪。再说丞相正在外头对付劲敌,您替他守着大后方,要是动不动就亲自上阵,丞相会怎么想?这不是显得您不够稳重吗?
曹操的态度让曹丕打消了亲自出马的打算,转而派遣大将贾信率军前去讨伐。公元203年,袁绍去世后,曹操迅速占领了军事重镇黎阳。他试图攻取邺城但未能成功,在撤退时,特意安排贾信驻守黎阳。贾信早年得到曹操的赏识,后来又被曹丕委以重任,这充分说明他在朝中的影响力和地位相当显赫。
贾信顺利完成了任务,迅速铲除了叛乱的头目。在他围困之下,超过一千名起义士兵选择放下武器,主动归顺。曹丕召集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有人提议按照曹操过去制定的军队条例,那些等到被围困后才投降的敌人不能得到宽恕。程昱立即劝告曹丕道:以前丞相颁布这条命令,是因为当时强敌环伺,需要用武力震慑对手,让敌人不战而降,减少麻烦;但如今天下即将统一,丞相又掌管冀州,这些叛乱的人都是自己的子民,情况已经和过去不一样了,杀他们没什么好处。我觉得不该杀,就算要杀,也该先向丞相请示。其他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打仗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管,不用事事都来问我们!程昱顿时闭口不言。
曹丕站起来走进里屋,把程昱叫到身边,说:你刚才说的,应该还没讲完吧。程昱终于吐露了真实想法:专命指的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特殊授权,眼下那数千投降的士兵已经在贾信的控制之下,局势稳定,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因此,臣认为将军没有必要行使这种特殊的权力。这又牵扯到曹操的态度了,曹丕向来心思细腻,便派人去征求曹操的意见,结果曹操果然没有下令处死。曹操回到邺城后听说了这件事,心里特别高兴,他称赞程昱说:你不仅打仗有办法,连人家父子之间的事也能处理得这么好!九月份,曹操在渭南一带击溃了关西联军。战败后,那些关西诸侯们四散奔逃,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地盘。马超则一路逃到了凉州汉阳郡的上邽地区。十月份,曹操从长安出发,北上攻打凉州安定郡临泾的杨秋,杨秋很快就投降了。曹操原本打算接着去追击马超,但这时收到了曹丕和国渊的紧急报告,说田银和苏伯发动了叛乱。于是,曹操决定暂时撤军回去处理这件事。
凉州的副手杨阜,因为品行优秀被推荐做官,曹操的丞相府想调他去邺城任职。但凉州的长官韦康把他留了下来,让他继续在凉州参与军事事务。杨阜被丞相府选中,能在曹操面前进言。他告诉曹操,马超在雍凉地区影响力很大,建议不要撤军,否则陇山以西的地盘将脱离朝廷控制。太祖觉得这主意不错,但军队撤退时太过匆忙,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曹操匆忙撤退,结果对马超的防范做得不够充分,这说明田银和苏伯的叛乱贾信没能完全搞定,情况依然十分棘手。
从田银、苏伯发动的这场起义来看,它的影响确实不小,涉及的范围也很广泛。曹操最信任的将领就是曹仁,因此他任命安西将军曹仁兼任骁骑将军,统领七路大军前往冀州和幽州镇压叛乱,最终成功平息了起义。一支由鲜卑首领轲比能指挥的三千多骑兵,曾配合幽州的护乌丸校尉阎柔,在战斗中成功击溃了田银的部队。
田银和苏伯这些头目被除掉后,剩下的同伙按理说都该因为造反被杀掉。但丞相府的代理长官国渊觉得这些人不是主犯,就建议别把他们处死。曹操同意了,因为国渊的求情,一千多条性命得以保全。过去上报剿匪战果时,通常会把消灭的敌人数量夸大十倍,但国渊给曹操的捷报里,写的就是真实的人数。
曹操好奇地问他为啥要写实数,国渊回答说:对外打仗,可以多报战功来激励民心;但河间郡在您管辖的冀州地界,即便剿灭田银等叛贼有功,可叛乱规模越大,我反而越感到脸上无光。曹操听完这事,觉得他处理得挺机灵,就提拔他当了魏郡太守,邺城这块地方归他管,权力比以前更大了。在曹仁还没赶回来的时候,田银和苏伯估计就已经被贾信收拾掉了。然而,这场起义的后续影响如此深远,以至于曹操宁愿放弃彻底铲除马超、韩遂等关西军阀的良机,在凉州防线尚未稳固之时,也不得不匆忙撤军。曹仁带领阎柔的鲜卑骑兵等七支军队,最终彻底平息了这场叛乱。这场起义的声势和影响远超人们的想象,它真实地展现了曹操治下老百姓的艰难处境,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
正如杨阜预测的那样,不到两年,马超就在上邽重振旗鼓,重新杀回。他迅速攻占了凉州的中心冀城,迫使守军投降,还杀害了刺史韦康和别驾阎温,整个西北地区因此陷入混乱。潼关之战始于一次起义,揭示了民众的真实心声,最终却因另一次起义匆忙收场。潼关大战系列故事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