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中央原定抓93人却少抓一人,纪登奎暗示苏静:你被漏掉了

飒沓风华舞 2025-03-30 15:26:10

原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作为后毛泽东时代的关键政治人物,在调查"九一三"事件期间曾对他说:"我们原本计划抓捕93人,但最终只抓到了92人,而你正是那个漏网之鱼。"他为什么能在93个人里逃过一劫,没被抓走?苏静到底干了啥特别的事,有啥与众不同?

红军拥有的第一台摄影设备1930年,苏静进入漳州第二师范学校就读。不过,他在校期间因参与学生运动与警察发生对抗,遭到政府抓捕。为躲避追捕,他随父亲逃往缅甸。在缅甸期间,苏静掌握了摄影技术,这项本领在他回到国内后派上了大用场,被称为"红军中最早会拍照的人"。长征路上,红军意外得到一台照相机,大家都不懂怎么用,就把它交给了苏静。苏静很快就掌握了拍照技巧,拍下了很多红军的生活画面,有医生给伤员治病的,也有部队行军的。这些照片后来传得很广,成了珍贵的历史记录,战士们都很喜欢。苏静在红军中担任侦察参谋,主要任务是绘制行军路线图和侦察敌军动向。他每天走在队伍最前面,趁战士们休息时绘制地图,被大家称为长征中的"路线向导"。他不仅要随大部队完成长征,还得提前探路并绘制地图。正是因为他日复一日的辛勤付出,让他成为了长征途中走得最远的战士之一。苏静的才华源于他自幼酷爱阅读,这离不开家人的鼓励和培养。尽管家里经济困难,爷爷依然咬牙坚持,辛苦打工供他上学。这样的奋斗经历深深感染了苏静,促使他更加勤奋学习。凭借自身拼搏,他不仅考上了漳州省立第八中学,还在那里接触到共产主义理念,最终投身革命事业。1936年年初,苏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在红1军团担任作战科科员,并兼任侦察科科长。在红军长征和平型关战役等重大战斗中,他充分发挥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凭借顽强的毅力和过硬的军事素质,苏静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灵活头脑解放战争期间,苏静多次参与同北平代表的谈判工作,亲自拟定了相关协议和文书。他在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情报处担任处长一职,主要负责敌情搜集工作。凭借过人的机智和可靠的情报,他成功发现了敌军的动向,为我军消灭敌人提供了关键信息。因其卓越贡献,苏静被赞誉为"以一当十"的杰出人物,深得上级和同事的认可与好评。

立下赫赫功劳1938年,苏静展现出了过人的技术水平和战斗功绩,这在他成功破解国民党电报密码的事件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那时,八路军的115师驻扎在山西孝义,国民党派出高级军官试图通过贿赂师部机密人员来打入我军内部。苏静在得知这一阴谋后,巧妙地处理了一名被收买的电报员,并在一次宴会上有意向那位高级军官透露了虚假信息。苏静故意把情报泄露给高级军官后,这些军官每晚都会用电报向上级汇报。苏静悄悄记下了他们发送的电码,顺利破解了国民党的电报密码。尽管苏静自己从不炫耀,但他的老领导把这些事情写了下来,让外界了解到了他的贡献。苏静的谦逊和沉稳在多次战役中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辽沈战役为例,他提出采用坑道近战来攻打锦州,这一决策成为解放战争的关键转折点。他注意到,部队在进攻义县时大量挖掘交通壕,为战斗创造了显著优势。这一战术迅速拿下了锦州,充分体现了苏静的远见和指挥才能。正是他的坚定意志和出色组织,让这一策略得以成功执行,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苏静在战场上凭借自己的行动和出色的团队指挥,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经历既展现了个人的英勇无畏,也凸显了他作为领袖的才干和影响力。

苏静能在纪登奎调查"九一三"事件时获得宽大处理,主要得益于两个原因:一是他在抗日战争期间立下赫赫战功,二是他与林彪之间没有私人恩怨。他从不巴结有权有势的人,做事总是先考虑国家和老百姓,眼光放得远,从不为自己谋好处。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他始终追随红军和八路军的脚步,尽心尽力,从未退缩。新中国成立后,他又投身于国防和经济建设,始终站在为国家发展奋斗的最前沿。苏静为人正直,待人谦和,生活简单,做事公平,没有私心,容易相处,深受周围人的敬重和好评。人们夸他是"儒将",说他品德好、能力强、做事细心、说话谨慎、知识渊博。可惜的是,他的成就和付出很少被大家知道,这确实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0 阅读:17
飒沓风华舞

飒沓风华舞

飒沓风华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