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都知道,在体制里面找个稳定的工作,有时需要沾政策倾斜的光。
今天,咱们就来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一些人员——社区工作人员,他们就迎来了政策倾斜的好事。今年三月份,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联合发布了一个文件——《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意见》。
研究过这个文件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社区里的干部们,以后进体制内的机会比村里的干部还要多。江苏和北京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真是让人眼馋。你可能还听说过,考公务员的时候,对村里或者社区里的一把手,年龄限制都放宽到45岁了。这是为啥?还不是因为他们能力强、工作做得好!不过,话说回来,45岁才当上支书的人也不少,要是一刀切到这个岁数,那他们可就赶不上进体制的好时候了,里头肯定有不少能人,这多可惜!就拿北京来说吧,为了让优秀的社区干部能有个更好的出路,他们专门搞了个事业编制的名额,专门给那些在社区里干得久、干得好的干部准备的。只要男性不超过55岁,女性不超过50岁,大多数人都有机会去考。而且,这个政策还挺人性化的。就算你在社区里没混到领导的位置,或者没得过什么大奖,只要你有社工证书,一样有机会通过这个渠道进体制。这一下子,可就让不少社区工作者看到了希望,感觉像是迎来了第二春。北京这么一带头,估摸着后面会有更多城市跟上。这样一来,社区干部就算是正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说实话,现在的城市社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社区好几万人,比有些乡镇还热闹,事儿也多得很。什么收保险、管安全、搞文明建设、调解邻里纠纷、组织文体活动,还得反诈骗宣传,甚至有些社区还得招商引资,忙得跟陀螺似的。有些上面的单位,直接跳过街道,把任务丢给社区,也是常有的事。特别是那些大型社区,党员比乡镇还多,活动比县城还频繁,考核检查一天到晚不断,真是让人喘不过气来。以前,进体制的机会大多是留给社区领导的。但现在,像北京这样的地方已经开了个好头,让更多在社区里默默奉献的工作者看到了希望。这样一来,社区里就能留住人才,也能培养更多新人,真是好事一件。当然,进体制可不是让社区干部们从此就高枕无忧了。他们还得继续发光发热,为社区做出更大的贡献。毕竟,社区的工作也是越来越像事业单位了,任务多、责任重。说到底,那些既有理论知识,又在社区一线摸爬滚打多年的优秀社工,正是基层体制里各单位求之不得的人才。他们了解群众、熟悉基层,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这才是真正的“宝藏”!所以,咱们得给这些社区工作者们点个赞,他们的工作确实不容易。也希望更多的政策能出台,让他们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