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告诫,言犹在耳!

八公山人看文化 2024-09-09 21:30:23

王家琰先生

王世国/文

早在北宋时期,苏东坡就告诫世间赏画之人,切莫以画得像或不像来衡量画作的好坏优劣,他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千百年过去了,苏东坡的话,言犹在耳!我想,大家一定不愿做一个只有儿童般见识的赏画之人吧!

王家琰《枯荷》:留得枯荷听雨声

中国艺术尤其是大写意画,与追求描摹自然物象,力求纤毫毕现的西方写实主义绘画不同,它描绘的不是客观物象,而是画家心中之象。这是画家“澡雪精神”,使自我修养达到“虚静”即不受外物形象的束缚,空诸一切的境界之后,忘却“毁誉巧拙”和“营营世念”,直抒胸臆的结果。

王家琰《屈原》

写意画是与工笔画相对而言的,它本质上是文人画,它要求画家要有较高文化修养,作品常常是“诗情画意”,表现一种诗意的境界。例如赵孟頫、董其昌、徐渭、郑板桥的写意画,常以精湛的书法在画作上题诗,诗情、画意、书韵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这样的作品实际上是综合了绘画、书法、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看画、读诗、品书,给观者带来多重审美享受。

王家琰《荷花秋水》: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

由此可见,“写意画”,所谓“写意”者,通常是“以书入画”,正如赵孟頫所言:“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可以这样说,真正的写意画家须是一个书法家,这也是如今写实画家多,而写意尤其是大写意画家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家琰《柳塘》:柳塘深处绿荫稠,长夏风清不是秋。

所以,写意画家常常是集画家、书家、诗人于一身,以书法的功力和笔墨,表现心中之“意”象,同时也借助笔墨,酣畅地抒发心中的诗情。因此,写意画贵在“写”而不在“画”。特别是大写意,作画时,画家早已胸有成竹,下笔更是奋疾如风,若流电激空,惊飙戾天,逸笔草草,以形写神,其妙处就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恰恰是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同时也是现代艺术精神!

王家琰《猪竹图》

美就是艺术家心灵实现,而非照相似的物象的描画。如果仅仅是求形似,那么就颇类画匠,俗不可耐!诚如古人所言:“即日对丘壑,日摹妙迹,到头只与髹采圬墁之工争巧拙于毫厘。” (《紫桃轩杂缀》)所以,只求形似而无神采的绘画,必然“扭捏满幅,意味索然,便为俗气。” (《雨窗漫笔》)

王家琰《荷塘游鳖图》

近日,安徽著名书画大家、年逾八旬的王家琰先生,老当益壮,创作八尺大写意画《双鹰图》(如下图),并且以行草题画曰:

王家琰《双鹰图》

高飞应有云霄路,托足何劳借一枝。醉后泼墨,笑倒青藤,骇倒白阳,识者奈何!大笔墨之画难得形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神似,此二者白石老人常笑昔人不知今人。白石老人二者兼俱矣!

甲辰秋后,王家琰八十二岁㝍于合肥!

王世国著《当代书法评鉴》,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1 阅读:15

八公山人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