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晚年思念杨开慧,秘书想剪发,主席:有刘海的短发比较好

经史如诏 2025-01-02 09:23:14

“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另类得偿,游街示众、罪恶枪声、暴尸三天,那句“我等你回来”,终究成了难以跨越的生死大关……

“缘起”

杨昌济有一女,名唤开慧,杨昌济还有一“爱徒”,名换润之。

少男少女,情起豆腐池,赴京工作的杨昌济,1918年发来信件,预判毕业时间临近,前途困惑,提供消息,法国政府来政府招募工人,趁机可搞“勤于作工、俭以求学”。

有志青年赶赴北京,暂且歇脚在杨昌济家,后续虽搬走,相距也不远,师生间往来频繁,同时,急速升温的,还有少男少女懵懂的心事。

相差八岁,可成隔阂,有过担忧,却被年轻人赤诚的爱意击败,喜结良缘,在北京,毛泽东遇上并爱上了杨开慧。

情因相处而起,却因分别更显浓烈,革命苦,爱情成了为数不多的甜,分别的日子,思念在漫漫长夜中发酵,一首《虞美人》,博得感情的瓜熟蒂落。

没有花轿、没有嫁妆、没有新房、不用媒妁之言,简简单单一桌饭菜,同席贺喜的几位挚友,礼成,悲伤,也开启序章。

1927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半夜惊醒的杨开慧,看着床边空荡的位置,急忙起床寻人,没找到,只在桌子上看到了一封信,外加几块银元。

知丈夫用意,可进步如杨开慧,怎会不理解,匆忙往外跑,见到了毛主席,一边叮嘱,一边趁其不备将为数不多的银元,塞进丈夫的口袋,革命,花钱的地方多。

“等我安顿好了,就来接你和孩子。”

“我等你回来……”

终成空想,秋收起义为开始,革命之火在神州大地开始熊熊燃烧,不想当拖油瓶,想跟着丈夫去革命,可惜,已成三个孩子的母亲,照顾好小家,已是帮革命的大忙。

“缘尽”

毛泽东的名气越发之大,带给杨开慧的,是无尽的危险。

一次又一次的搜捕,没有让母子分开,直到乔装潜入长沙城,亲眼目睹敌人是如何对待伍若兰的,杨开慧最终下定决心,将三个孩子托付给堂弟杨开明照顾。

母子分割,行踪却还是被发现,何键带人在1930年10月24日的晚上,抓捕了杨开慧。

本想残忍对待,斩首挂在长沙城门,后续转念,不是因良心未泯,而是想以杨开慧为诱饵,劝降其以换更多共产党人效仿。

可惜,共产党最不缺的就是志气,咬紧牙关不松口,宁死不会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刀架在脖子上,生死只在一念,却说“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踢到了铁板,决心杀之,真要死了,反成解脱,伟人之妻,不缺气质,赴死之路异常冷静,虽孤身一人,却好似千军万马,沉默将敌人击溃,死亡不代表输了,杨开慧虽死,却赢的体面。

闻之妻子已死的消息,毛主席甚是自责。

“开慧之死,百身莫赎”,若不是因为身份是毛泽东的妻子,不会有那么多眼睛盯着杨开慧,自然也不会在年纪29岁时,殒命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

无尽内疚,到晚年,也未消散,年少之妻,少女最稚嫩的模样,深深刻在毛主席的脑子里。

“主席,我和张姐想去理个发,您说理什么样式的比较好?”

“剪个短发好,前面有刘海,后边齐齐的那种样子很好看”。

十分具体的回答,像思考了很久,终于被提问,单纯的孟锦云以为主席是太过博学,才对发式也有研究,心细如张玉凤,一语中的。

“主席多年前就喜欢他说的那种发型”。

这个发型,属于杨开慧,他是毛泽东少年自由恋爱的第一个幸福伴侣,存在不可替代性,且两人的分开纯因外力,在最相爱的年纪,经历了最无可奈何的死别。

值得一提的是,理发前的孟锦云与张玉凤,虽然询问了主席的意见,最后的成品,却截然不同,这,又是为何?

“长者”

确实去了理发店,不过,正赶上烫头的,孟锦云与张玉凤一拍即合,最终选择了烫发,而非剪“杨开慧头”。

被问,却未被采纳,看着两位秘书,主席却也只是“无可奈何”的说了句:你们就是不听我的话。

张玉凤来到主席身边,已是1970年,约法三章:守纪律、摆正自己的位置、最后一项就是多学习,其余的,就没有了。

孟锦云来的更晚些,年龄也更小,做事上,也是非常妥帖周到的。

主席突然决定做白内障手术,虽然相关准备几个月前就安顿好了,执刀的专家也是唐由之,主席之前,他曾给4个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做过这样的手术,安全风险,几乎为零。

秘书们还是不放心,站在外边随时待命,主席一说想听京剧,孟锦云立马就找来唱片,播放了主席最喜欢听的《李陵碑》,熟悉的剧目给人放松的感觉,手术很成功,前后只用了一个小时,因为视力的恢复,主席很长一段时间心情都甚是愉快。

正是爱美的年纪,孟锦云曾穿着一条米黄色的长裙出现在主席面前,看着小姑娘年轻的面庞,如自家孩子一样,在着装颜色普遍暗淡的背景下,毛主席甚并未批评孟锦云的标新立异,这样的“上司”,已经很是难得。

种善因,结善果,主席一生为善,死后方得深深缅怀,人生为数不多的遗憾,与杨开慧惊天动地结合却未能有善国怕是其一,“理想的罗曼蒂克”终究没能躲过现实的摧残,幸好,扎根在心中的少女,从未被记忆抹去,她一头短发的模样,始终鲜活……

1 阅读:15
经史如诏

经史如诏

经略史海,一诏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