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符定一看到毛泽东的应考文章后,激动大呼:奇才,奇才啊

经史如诏 2024-12-31 09:18:15

尼克松看不起谁?赫鲁晓夫!

尼克松最敬佩谁?毛泽东!

厨房辩论,赫鲁晓夫几乎动手,桌子敲的震天,尼克松当然不让,极具反差,每当提起毛主席,虽为“对手”,却不掩敬佩,“毛泽东是一位完全献身和重实际的共产党人”。

玉石非璞,也需明灯,前行路上数盏,符定一属较早的一个。

“头筹”

学业上的第二次冒险,毛主席花了一块钱!

报考省立第一中学,很好的学校,1912年创办,次年招收学生,要求只会高,不会低。

国文题目“民国成立,百端待理,教育与实业,应以何者为重”,很具讨论性的一个话题,少年毛泽东饱含报国理想,提笔有如神助,豪放且兼具文采,一笔落,第一,毫无疑问。

“写的这么好,会不会是假的?”

身为校长的符定一,为保万无一失,决定亲自面试毛泽东,见到本人,心中疑惑更甚。

衣着甚是简朴,“这一号人,真能写出好文章”?疑惑虽有,还是亲题了作文。

再写,仍旧惊人,震撼的文笔,惹符定一感慨:此人未来绝非等闲,一定要为省立第一中学拿下这号天才。

千里马备,伯乐也多,作为湖南最大的普通中学,湖南省立一中集结了一批教师,符定一是校长,麾下能人善用的出色教师,也有很多,贤才接棒,最终让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一篇《商鞅徒木立信论》,是唯一一篇保存下来的毛主席中学时代的作文手稿,指导者唤柳潜,也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

柳潜眼光甚是毒辣,入校后不久,便看出毛主席在国学和历史方面才能非凡,因材施教,为了毛泽东,甚至打破自己不将书借给外人的习惯,送其一部《御批通鉴辑览》。

伯乐之谆谆,千里马创造奇迹,距“伟大之器”更近一步,属恩师,自不忘,周世钊20世纪60年代末与毛主席面见中南海,主席还特意向其打听柳潜的近况。

可惜,近况已无,在革命从偏航趋于正轨的奋斗中,柳潜悄然去世,徒留世间,满地善因。

“抉择后,离开”

学校很好,恩师很多,可只在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就读6个月,毛泽东就选择了离开,解释原因:我不喜欢。

优秀教师如云,身边又皆是能人志士,因何不满?又有何可不满?

“它的课程太少,规则又很繁琐,越读书,越觉得还是单独求学的好”。

毛主席不是冲动的人,稳重气度少年时就有彰显,决定离开,学校选择尊重,尤其符定一。

发展之路上的选择,推就站在截然不同的道路,身份不同,不影响情谊,1925年回乡省亲,听闻国民党当局意欲抓捕毛泽东,再三叮嘱亲戚,“你们不要抓他,他将来的成就会在你我之上”。

一语成谶,疯狂如国民党,对任何人,总保留疑心,知毛主席1925年虎口脱险符定一脱不了干系,又知其曾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向教育界之文人学士宣传共产党的好处。

下定决心报复,1947年,出动军警,浩浩荡荡一行人,直接围住符定一的住宅,人也被带走,听闻变数,毛主席很担心,一直想办法营救,辗转将其送到中央城工部所在的李家庄,生活上的事情,也安排周总理亲自过问。

有恩,恩在革命,也在对毛主席个人,文七妹去世的1919年,知毛主席身上并未何储蓄,符定一主动拿出50块银洋,让其作为回乡奔丧之用。

恩在前,反哺在后,北平解放之前,符定一曾与主席有过一谈,谈的很愉快,也很“疲惫”,为了说服傅作义,推动北平和平解放,毛主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如此情况,他仍敏锐发现,符定一屋内的家具和陈设太过老旧,连一个软座椅也没有,回去后就下令让人送一件,省的符定一坐的时间长腰疼。

“真正的教育,是绵延万年”

《资治通鉴》对毛主席一生影响很大,这本书,常与之伴随,至晚年,书已经被翻到支离破碎,为了不影响阅读,只能用透明胶“缝缝补补”。

而其能读懂这本书并且运用到中国国情,还需感谢符定一推荐其阅读的《通鉴辑览》。

当然,从毛泽东到“伟人”之路上的恩师,并不局限于湖南省立一中,第一师范院校,也有不少“故人”。

得其亲在墓碑题字的袁吉六,对主席有恩,其与杨昌济等人豁出一切,保住了毛主席等一众学生。

事情发生在1915年,湖南当局要增收师范生的学杂费,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面对不公,拒不掏钱,只出勇气,“学潮”开始,时任校长的张干很是生气,要开除包括毛主席在内的十七位学生,袁吉六极力反对,保住了人,却也不“善待”。

嘲笑毛泽东的作文,称其不过是新闻记者的手笔,又贬低毛主席的“偶像”,为了让袁吉六满意,毛主席只能改变文风,直至熟悉运用文言文。

与旁人相比,“方维夏”的这个名字是陌生的,可毛主席1920年筹办文化书社的时候,他积极响应,且投资实铜元七千八百元,认可比万金更显可贵,毛主席发起俄罗斯研究会,他也积极参与。

年轻的生命,在反革命的屠刀下,如此脆弱,1936年,方维夏英勇就义,消息半年后才传到陕北,传进毛主席的耳朵,痛心疾首感慨“方先生真的是位好同志”。

从毛泽东,成为伟人,背后是无数贤者的“雕琢”,他们不遗余力,将属于自己的一面,呈现出最完美的样子,最终奏响“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2 阅读:101
经史如诏

经史如诏

经略史海,一诏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