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宋朝立国319年,共有19位皇帝,其中在位时间最短者,非第11任皇帝-宋简宗赵旉莫属,仅做了26天皇帝便被废黜。不仅如此,赵旉也是宋朝寿命最短的皇帝,年仅3岁便夭折。虽然在位时间极短,但赵旉的一生极度坎坷,而他的死因也颇具戏剧性,并且死后还被正史抹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宋朝史上最短命、境遇坎坷的皇帝。
01高宗独子
赵旉是宋高宗的独生子,生母为潘贤妃,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降生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由于是独生子,因此赵旉极受宋高宗的疼爱,出生3个月后便被册封为魏国公。因为宋高宗的嫡妻邢秉懿尚在金国做俘虏,理论上还有回国并生下嫡长子的可能,所以赵旉并未被册立为太子,但在实际上却享受着储君待遇。
宋高宗画像
由于邢秉懿最终病死在金国,加之宋高宗因受金兵的惊吓而失去生育能力,因此赵旉便成为他唯一的继承人。如果事情进展顺利的话,赵旉会在成年后被册立为太子,然后按部就班地等待做皇帝,死后亦能在正史当中保有专属的本纪。然而,因为一场意料之外的兵变,赵旉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变,而其结局也同样令人感慨。
02傀儡幼主
宋高宗是中国史上著名的“逃跑皇帝”,每逢听到金兵南下的消息后,便会撒腿逃窜,一度还乘船入海避难。宋高宗之所以如此窝囊,大约是受到父兄被俘受辱的遭遇所刺激,不想步二者的后尘。建炎三年(1129年)初,金兵再次大举南下,宋高宗闻讯后逃往扬州,紧接着又渡江前往杭州。等到宋高宗好不容易摆脱金兵后,一场兵变却让他暂时丢失皇位。
宋高宗被废
原来,宋高宗在南逃的过程中,御营都统制王渊、大宦官康履依仗着皇帝的恩宠,不仅沿途搜刮民脂民膏,并且肆意欺凌禁军将士,由此引发民怨沸腾、将士愤慨。在这种情况下,谋求取代王渊位置的禁军大将苗傅、刘正彦,率领部下在同年三月五日发动兵变,在捕杀王渊、康履后,又逼迫宋高宗让位给儿子赵旉,并改元为明受,史称“苗刘兵变”。
由于赵旉年纪太小,根本没有治国理政的能力,因此苗傅、刘正彦便将隆佑太后孟氏(宋哲宗的皇后,高宗的伯母)拉出来,由她垂帘听政。不过,孟太后并不想做叛臣的帮凶,因此一方面假意笼络苗刘二人,另一方面却在暗中与大将张浚、吕颐浩等人联络,要求他们率师勤王。张浚得到消息后,迅即在平江起兵讨逆,并联络张俊、韩世忠、刘光世等一起进兵杭州。
古代小皇帝剧照
苗傅、刘正彦虽然控制了朝廷,但深感手下的兵马太少,根本无力抵御勤王军的进攻。因此,在权衡再三后,苗刘二人被迫听从宰相朱胜非的建议,率领百官奏请高宗复辟,并恢复建炎的年号。与此同时,隆祐太后撤帘归政,在位仅26天的小皇帝赵旉则以太子身份退位。宋高宗复辟后,苗傅、刘正彦畏罪逃出杭州,但最终都被韩世忠捕杀(“苗刘兵变”的史实,详见《宋史·卷二百四十六》)。
03惊吓而死
苗刘兵变被平定后,由完颜宗弼统领的金兵也无功而返,消息传到杭州后,大喜过望的宋高宗下诏返回建康(今南京市)驻跸。然而,在抵达建康没多久,赵旉便因舟车劳顿患上了疟疾,持续高烧不退,令宋高宗、潘贤妃心急如焚。为了给儿子治病,宋高宗将赵旉安置在安静的宫殿养病,并叮嘱宫女、太监悉心照顾。
南宋皇城布局图
虽然宋高宗做好了各种预案,但由于一个突发事件,他最终还是失去独生子。原来,在当年七月,一个冒失的宫女走路时不小心踢到地上的金香鼎,发出轰天巨响,竟把在宫中静养的赵旉给活活吓死。赵旉死时年仅3岁,距离他被废黜才3个月(“太子病未瘳,有鼎置于地,宫人误蹴之有声,太子即惊搐不止,上命斩宫人。少顷,太子薨,年三岁。”见《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五》)。
赵旉死后,宋高宗跟潘贤妃整整哭了三天三夜,直到眼泪哭干,也未能从巨大的悲伤中走出来。由于宋高宗此时已经失去生育能力,因此等到赵旉死后,绝后的皇帝便面临着没有亲骨肉承继江山的尴尬难题。不仅如此,除宋高宗外,宋太宗的子孙在“靖康之变”中被金兵悉数掳往北方,迫使他最终只能传位宋太祖的后裔赵昚(宋孝宗)。
宋孝宗画像
作为宋朝最短命的皇帝,赵旉不仅死因奇特,而且在史书当中的身份非常尴尬。原来,由于赵旉在位的时间太短、毫无实权,加之帝位来路不正,因此不被官方承认为真正的皇帝,并在正史当中被“抹杀”,没有专属的本纪。不过,在元末红巾军起义期间,冒充宋朝皇室之后的韩林儿却把赵旉尊为正式的皇帝,并追尊其庙号为简宗。
参考书目
李心炎(南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脱脱(元):《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版。
脱脱(元):《金史》,中华书局1975年版。
毕沅(清):《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99年版。
小石头
濮王后代在靖康之耻时掳走的多,太宗后代并不是全被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