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元旦即将来临。
公历的一月一日,是全世界通用的新年的第一天。那么在中国,还有另外的称谓,叫作“元旦“。而且这种称谓非常官方,从1949年开始,这天,就叫作“元旦”。
那么公历的新年,为什么在中国不叫新年呢?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新年是特指农历的一月一日。中国的过年,有华夏民族特殊的传统,从腊月开始迎年,到除夕,到农历一月一日过新年,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国年是一个跨度长达一个多月,中间含着迎春,春节等诸多民俗和文化的时间段。一说起过新年,中国人第一反应就是农历新年。所以在公历的新年上,要有所区分,且好记。
那么“元旦”在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词,元,是指的岁首,第一,旦则是指太阳升起,延伸为早上。那么在中国古代新年第一天,可称元日,元正,正旦(正月的第一天早上),都是强调这天在时间上第一和寓意吉祥。在古代,帝王享有权威,新年的第一天,要接见群臣,所以,元日,元正,正旦,通常作为书面用语,寓意帝王君临天下,如同太阳升起。
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文中开始出现“元旦”,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
日升等皇运,洪基邈日遥。”南梁 · 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八 》
这是写的农历新年第一天,帝王和群臣穿着礼服,上朝的热况。
四季流转,到了新的新年第一天早上,皇帝端坐,接受百官的朝拜。
那些跪拜的人,穿着华丽的衮服,佩戴着珠玉,钟磬之后,音乐变得热闹欢快起来。
皇帝的命运,就像太阳一样升起,皇帝的江山,就是太阳之下的广袤国土,壮阔而稳定。
显然这里的元旦,依然是为皇帝准备的。
那么南梁的首都在南京,也就是传统的江南地区。这里的新年第一天,叫作元旦。
时间到了宋朝,北宋时期,元旦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指的农历新年的第一天,第二个含义,就是元宵节的早上。
不过到了南宋,元旦就专门指的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且民间广为流传。
那么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南宋的首都也在江南,杭州,离南京不远。
新年的第一天,也叫作元旦,和梁朝一样,那么有一种可能,在南方方言区,很早以来,新年第一天,这里就叫元旦。实际旦字,应该是古语和口语,诗经有云,女曰鸡鸣,仕曰昧旦,女的说,鸡都叫了,男的说,太阳还没升起呢。
“腊尽寒犹厉,春来雪未乾。
流年怜易失,为客敢求安。
故里屠苏酒,新年柏叶盘。
嗟哉老兄弟,谁与共清欢。”南宋 · 何汝樵《元旦 》
南宋之后,关于元旦的诗词就多了起来,可以知道,元旦已经是农历新年第一天的指称,并且普遍。
这首诗写元旦。
腊月已经过去,但是寒冷还是这么厉害,春天已经来了,地上积雪未干。
流年过去,惆怅岁月容易流逝,作为漂泊在外的人,哪里敢妄求安稳?
故乡此时有新年的屠苏酒,有柏叶堆砌蔬菜的春盘。
我却漂泊在他乡,我的老兄弟,谁能和你一起,度过这新年的第一天?
这首诗很家乡,很民间,也可以感觉到,普通人就将这天叫作元旦。
而且元旦作为新年第一天,很多有文化的人,开始写新年试笔,用笔记录感想,展望未来。
到了明朝,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就叫元旦,且各种官方文字,地方奏报,民间传奇话本,都将这天称为元旦。
“东风昨夜到,送喜入城来。
仗尔春阳力,千门万户开。”明 · 区越《元旦 》
这首诗写了新年第一天,以及第一天的太阳。
东风昨天晚上到了,给这座城市送来了新年。
仗着第一天春天太阳的和煦,千家万户都把门打开,迎接阳光,迎接新年。
元旦试笔,更加普遍流行。因为新年第一天,开笔写字,对于读书人寓意着好运。
到了清朝,读书人考取功名的机会渺茫,文学创作低迷,“元旦”一词虽然存在,渐渐小众,民间,北方已过大年,南方以年初一,替代了古雅的农历新年“元旦”。
1912年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职誓词中,以“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为结尾,第一次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不过并未推广开来。
1949年,新中国将公历元月一日定名为元旦,以区别农历的新年,既有对通行公历的年始强调,融入世界格局,也有对传统农历新年的保护。
所以现在说起元旦,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公历的一月一日,而不会和传统的新年混淆。
元旦,是一年之首,是太阳初升,从政治和社会层面讲,国家的统计运行,一直在和世界接轨,现在已呈现崛起超越的态势,且正以开放的姿态引领世界。
我们就是,东方的太阳,升起。
元旦快乐!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