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光
本文为短篇小说,内容纯属虚构,请理性观看
30年前,我家穷得叮当响,过年连买块肉的钱都拿不出来。娘实在看不下去,带着我们到大舅家借钱,可谁知,话还没说完,他们就摆摆手拒绝了,我们只得失望地空手而归。
然而,正当我们心灰意冷地走到半路,身后却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大舅!他拦住了我们,气喘吁吁地塞过来一件衣服……
我曾为故事会、意林杂志撰稿多年,专业创作扣人心弦的作品!想体验更多类似的精彩故事?点击头像进主页,发掘更多让心灵共鸣的创作!这篇文如果您觉得可以,别忘了----收藏点赞关注----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是家里最大的孩子,除了我之外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我家生活艰难,父亲脾气倔,种地完全是凭感觉和经验。他从不按照科学的方法来做事,靠天吃饭的日子让我们家一直过得紧巴巴的。
母亲上过高中,虽然她深知按感觉来是行不通的,但父亲固执己见,从不听她的话。母亲也曾试图改进我们家的生活,但她的努力总是被父亲的顽固抵挡住了。渐渐地,我们家越发穷困,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
然而,母亲的娘家却过得很滋润。大舅也是上过高中的人,他书读的多,从书里学会了如何科学种地,年年能丰收。他把多余的菜拉到镇上去卖,卖的收入足够支撑他家日常的开销,时不时还能存下一些钱。

二舅和三舅则参军了,每个月给爷爷奶奶寄一些钱,尽管他们的收入有限,但依然比我们家好得多。
母亲总会带着我和妹妹去姥姥家。姥姥和姥爷非常疼我们,每次见到我们都会给我们做些好吃的,虽然他们没有很多钱,但他们总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大舅也是非常欢迎我们,每次都会从自己的菜园里拿一些新鲜的蔬菜给我们,但每次我都能感觉到大舅妈对我们家有些不耐烦的态度。
她总是眉头紧锁,脸色不太好,似乎不太欢迎我们每次的到来。我从小就能感觉到她的冷淡,虽然她嘴上从未说过什么,但那种不热情的神情常常让我觉得很难过。母亲每次都尽量不去提起她。

那一年,临近春节,我们家已经穷得吃不饱饭,更别提过年时要买点肉、做点好菜了。每到这个时候,母亲总是会陷入沉默,明知道过年是孩子们最盼望的时刻,但我们家无力提供任何沾点油水的东西。
妹妹还小,总是期待着能吃上一口肉,穿上一身新衣服,而我也从不敢奢望更多。每次过年,我们只有买点最便宜的食材,凑合着过。
母亲知道,只有向大舅家借些钱,才能让我们能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她并不想麻烦大舅,但有时候,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做出选择。母亲决定去大舅家借点钱,尽管她心里非常不情愿。

我们踏上了去大舅家的路,母亲牵着我和妹妹的手,步伐沉重。大舅家离我们家有些距离,走路需要半天的时间。路上,母亲没有和我们多说什么,偶尔抬头看看远处的天,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当我们到达大舅家时,母亲鼓起了勇气,敲了敲大舅家的门。大舅开门后,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去,但大舅妈的脸色依然如往常一样,冷淡且没有一丝笑意。
母亲向大舅提出了借钱的请求,大舅听了之后点了点头,但大舅妈立刻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她不耐烦地说:“你们家连自己都过不好,怎么还能指望借钱过年?你们也不想想,我们家也不是做慈善的。”大舅妈的声音里充满了刺耳的语气,她那种明显的不欢迎让母亲感到无地自容。

大舅并没有立即回应,脸上露出了沉默的表情。经过一会儿的静默,大舅终于叹了口气,摇摇头:“你们过得辛苦,我知道,但现在我们也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借你们。你们先回去吧,吃点东西也行。”
姥姥和姥爷虽然心疼我们,但他们自己也没多少钱,于是紧巴巴的给了我们一些鸡蛋和一些其他吃的。
我看到母亲的脸上写满了失落,心里也涌起了不安。她没有再说什么,低着头带着我和妹妹默默离开了大舅家,回家的路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沉默。

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母亲低着头,脚步轻缓,似乎心事重重。我和妹妹走在她的旁边,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默的氛围。那时的冬天冷得刺骨,寒风呼啸,四周寂静无声,只有我们一家人默默地踏着积雪发出的“咯吱”声。母亲没有再说话,似乎心里已经下定了决心。
走到半路时,忽然身后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我们回头一看,是大舅。母亲停下了脚步,愣了一下,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追上来。
大舅面色严肃,但眼神里透着一股坚持的力量,他走到我们面前,停下了脚步,沉默了片刻,然后低声说道:“你们走得太匆忙了,我这有件衣服,你们拿回去吧。”他递给我们一件厚实的外套,递给母亲。

母亲接过大衣,眼睛微微一瞪。她显然没有料到大舅会追出来,尤其是他竟然给了她一件大衣。大舅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说:“给你丈夫穿,免得他在家里受寒。”大舅的语气依然是那种从容冷静,但我能感受到他语气中的关心。
母亲轻轻点了点头,感谢的话语似乎堵在了她的喉咙里,最后只能默默地接过大衣。
当母亲打开那件大衣时,我们才发现它的内袋里藏着一叠钞票。36块钱,现在看来这笔钱似乎不多,但当时对于我们家来说,却格外珍贵。母亲的手微微颤抖,她低下头,沉默了好一会儿。

她明白,这是大舅用他辛苦的工作,卖菜攒下的钱。那36块钱,承载着大舅对我们家深深的关爱和帮助。她轻轻叹了口气,眼角微微有些湿润,但没有哭出来,只是深深地感激着。
我站在母亲旁边,看着她的表情变化,心中也有种说不出的触动。那一刻,我才明白,钱的背后,是人情,是亲情,是长久以来沉淀下来的深厚情感。大舅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一番高调的承诺,但他通过这样默默无闻的帮助,教会了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家人之间的扶持和关爱。
母亲收下了那36块钱,心里满是感激,她小心地把它放进自己的口袋里,随后轻声说道:“走吧,我们回家。”她的语气不再沉重,而是带着一份深深的感恩与释然。我知道,这一份无言的帮助,已经深深触动了她的心。

我们继续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虽然依然有些不舍和失落,但更多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这一份帮助,尽管简单,却是我们从未体验过的温情。
母亲的步伐变得更加坚定,脸上的愁容也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笑容。那一刻,我感到,家的意义不再是贫穷与困顿,而是亲人间那份深沉的关怀与无言的支持。

回到家后,母亲没有立刻和父亲说起大舅的事,她像往常一样做了晚饭,尽管只有简单的米饭和青菜,但母亲的动作一如既往地温柔与细心。
她没有提起那36块钱,而是像平常一样,一边吃着饭,一边给我们讲着日常的琐事。父亲似乎并未察觉母亲的情绪变化,他仍然忙着在旁边修理一些工具。
直到夜深了,母亲终于拿出那36块钱,小心翼翼地递给父亲。父亲看了一眼母亲,又看了看那钱,显然有些不明所以。他停顿了一下,终于问道:“这是从哪里来的?”母亲平静地告诉他,是孩儿他舅给的,那是他卖菜攒下的钱。

父亲听了后,沉默了片刻,然后叹了口气。他的表情有些复杂,似乎有些愧疚,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感动。“他还是那样,心肠软。”父亲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感激。
接下来的日子,父亲常常去找大舅请教一些种地的方法。等后来有了成果,每次去大舅家,父亲都会带上自己种的一些蔬菜,虽然不多,但他总是希望能以此表达自己的谢意。
渐渐地,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倔强,不再坚持自己的做法,而是开始愿意接受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法。在父亲的改变下,我们家的生活也逐渐好转,至少不再像以前那样过得如此艰难。

母亲并没有将那36块钱用来买什么奢侈品,而是用它来改善了家里的部分生活条件。她给我们添置了一些新的衣物,虽然不贵,但总比以前的破衣服要温暖许多。母亲总是能在最困难的时候找到最朴素的解决办法,给予我们最温暖的支持。
我和妹妹长大后,常常记得大舅的恩情。每年过节,我们都会寄些钱回家,尤其是每次过年时,我们都会特地去大舅家看望他。大舅总是那样温和地接待我们,笑着说:“你们过得好就好,不用太客气。”
他从未要求过什么,但他那种默默无闻的付出,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当回想起那件大衣和36块钱,我的心中总会涌起一股暖流。

大舅用他的行动教会了我们如何在困境中互相扶持,如何在艰难时刻,依然能够保持那份亲情与温暖。这份恩情,直到现在,我依然深深铭记在心,永远不会忘记。
亲情是世界上最弥足珍贵的感情!大家觉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