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学会饿鼠效应,儿子重返校园开启新篇章

亲宝成长记 2025-02-22 15:19:37

那天晚上,家里的气氛紧张到令人窒息。

儿子休学后的第三个月,我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你到底想干什么?

就知道整天玩游戏!

”我指着他的鼻子喊道。

他怒吼着摔掉鼠标,把我推出了房间,我摔在地上,大女儿吓得哭着给她爸打电话。

看着那扇紧闭的房门,我真的想不通,本来品学兼优的儿子,怎么变成现在这副模样?

儿子休学后的第一次爆发

儿子从小到大没吃过苦。

我和老公都是高学历,在北京打拼多年,物质条件算是不错。

儿子小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初中也保持中上游。

可到了高中,儿子开始嫌学校束缚太多,闹着要休学。

当时我们觉得他只是闹闹脾气,没想到他竟然来真的,变得越来越懒惰、自甘堕落。

甚至妹妹也开始质疑为何哥哥可以不去上学。

这时候,我真的是走投无路了。

叫不醒也打不醒,越来越感到失望和愤怒。

老公尝试和他谈话,但也无济于事。

儿子变得像一个陌生人,似乎一切努力都白费了。

“饿鼠效应”带来的教育启示

直到一个朋友推荐了我一个咨询师,才让我终于找到一些答案。

咨询师提到“饿鼠效应”,讲述了一个实验室里的饿鼠,面对食物按钮不停地按,直到自己精疲力竭倒下去。

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儿子一直生活在无尽的满足中,物质过剩让他失去了目标和动力。

咨询师说,父母对孩子的过度物质给予和保护,其实是在剪掉孩子独立的翅膀。

我们这些年对儿子的溺爱,竟然成了摧毁他的“温柔刀”。

用“饥饿法则”挽救孩子的成长

听了咨询师的话,我决定试试“饥饿法则”。

我开始控制给儿子的物质供给,不再任由他大手大脚花钱。

一天,我停了给他用的副卡,儿子急冲冲跑出来骂我,我平静地告诉他:“要钱可以,但你得去剪头发。

”他愣住了,然后不情不愿地下楼去了理发店。

那天起,我发现他的态度开始变了,渐渐学会了用劳动换取想要的东西。

我们还带女儿出去旅游,故意把儿子留在家里。

结果不到半天,儿子就把留给他的生活费挥霍一空,打电话来哭着喊穷。

我冷静地挂掉电话,不再理他。

等我们回家时,居然发现儿子出去打零工了,那一刻,我看到了希望。

后来儿子越来越懂事,甚至主动要求回学校。

重新回到校园后,他变得勤奋刻苦,还学会了关心和感恩,有一次他真诚地对我说:“妈,谢谢你,过去我错了。

”眼泪瞬间模糊了我的双眼,那一刻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升华主题

教育孩子的路上充满了困惑和挑战,过度的宠爱和保护有时反而会害了孩子。

我们要学会适当放手,让他们尝到生活的艰辛,才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所谓“饿鼠效应”,也是在提醒我们:适当的“饥饿”感,才能让孩子更加坚强和独立。

经过这次经历,我明白了,爱孩子不仅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更要给他们机会去面对挑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感恩心态。

这一课,我和儿子都学得很深,也因此更坚强了。

未来的路,我们一起走下去,也相信他会走得更远。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