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房市的新闻,比较多,什么“认房不认贷”、“督促银行存量房利率下调”啦,政策一出,就引来各种的解读。但事实证明,出台了这么多政策,似乎并没对房市起到救护作用,冷清依旧。
在过去,由于严格管控,有些开发商想通过降价或变相降价售房,快点回收资金,但幅度过大的,都被叫停了。比如去年8月的时候,合肥有个楼盘因降价引起轰动,随后即被有关部门认定为非法销售,叫停了。
轰动更大的,是今年5月份的时候,昆山有两家房企因大幅度降价销售,而被有关部门点名批评。
总之,只要你降价幅度过大,就会被紧急叫停。因为毕竟房子是大额资产,又牵涉到千家万户,过去猛涨时,舆论哗然,有关部门也是紧急出来干预,虽然基本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而显然,房价如果快速下跌,也会使民众哗然,所以有关部门紧急出来干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房子毕竟是商品的一种,上涨和下跌,同样也要遵循市场规律。如同其他商品一样,房子的价格会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波动。当市场需求增加,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当市场需求下降,价格就会下跌。这是市场的基本规律,也是消费者和开发商之间的自由交易。
而且,房子卖不动时,降低房价可以使得地产商迅速回笼资金,不仅可有效避免因资金链断裂而出现烂尾楼,还可以有效激活市场。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香港楼市同样冷淡的时候,李嘉诚以市场价七折的大力度开售新盘,结果秒光,给沉闷的香港楼市带来一丝生机。
不缺钱的李嘉诚都在降价回笼资金,早已弹尽粮绝粮绝的内地开发商,再不降价自救,结果只能是死翘翘。
因此,只要没有违规操作和恶意炒作,房价的上涨和下跌都应该被允许。
事实上,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争论与磨合,人民群众已经开始接受“房子能涨就能跌”的道理。于是,允许开发商通过降低价格抛售,便成为一种必然。
这不,近日惠州一家房企以半价售卖新盘,却没被叫停,因此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据报道,该楼盘的备案价在每平米14700元左右,降价两次后,最终成交价只有7000元,也就是说,降幅超过了一半。
而惠州有关部门,认为这是市场行为,且相关手续合法,所以不干预。
这个新闻一出,又是一片讨论声。但主任我是坚决同意惠州有关部门的这个决定的,就是这确实是市场行为,一个愿降,一个愿买,多好啊。要知道,现在开发商压力多大啊,难关来了,只有度过,才能有明天。
一个要破产的人为了度过难关,低价卖自己的物品,大家肯定没有意见。卖家这一次虽然赔了,但度过了难关,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买家则得了实惠,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事,放在开发商身上,同样应该凑效。
实际上,相关风向标已经出来,比如住建部主管的媒体《中国房地产报》就发表了文章《房地产金融风险加剧 期待调整优化政策尽快落地》,专门提到“应当给予开发商更大的自主定价权,允许开发商以降价促销的方式展开自救,以尽快回笼资金。”
所以,降价成为一种趋势。并且自此以后,每个人都将认可,“房子也和股票一样,既然可以涨,就可以跌”。
这也是市场教育的一个结果。中国楼市在高速发展了20多年之后,走向正常化,是为必然。
只是,主任我要多说几句。那就是,房子毕竟不是小额商品,而且要是期房的话,还有较长的交付周期。所以,可以允许开发商低价卖房,但却不能放松监管,让开发商随意转走监管账户里的钱——这都是“六个钱包”的血汗钱。
事实上,我们的楼市有今天这种冷清局面,与监管部门及银行的失效监管,有很大的责任。
期房这种交易模式,我们也是学的外面的,但海外,比如离我们最近的香港,大多数新房都是期房销售,但因监管严格,几乎没有烂尾楼产生。
香港的期房销售,概括来说,就是在消费者拿到房子之前,银行负有监管责任,如果出了问题,被开发商恶意挪走他用,这钱是银行要负责的,而与买房人无关。
而且,只有买房人从开发商那里拿到房,办完产权证等,房子属于个人了,此时买房人才向银行还款、还利息。
这样一来,就算出现烂尾楼,买房人最多也只损失首付款。
可以说,在开发商、银行和买房人三者之间,银行和开发商因为是公司化运作,实力是强劲的,买房人是最弱势的。所以相关制度就是从保护弱势者出发的。
很显然,三者之中,弱势的买房人根本就没办法监督开发商。这个时候,如果像我们现在这样,用格式合同规定,只要银行放了款,买房人就要还款、还利息了。银行不同担任何责任,再让它们去监管有关账户,它们哪还有动力?说不定还要和开发商沆瀣一气,共同坑害买房者呢。
事实上,现在的大量烂尾楼就是这样产生的。监管账户的钱,本来是用来盖房子的,却被开发商轻松挪走,或买地,或干其他事去了。
恒大的2.5万亿债务,碧桂圆的1.7万亿债务,不就是这么来的吗?它们用短短数年的时间,公司规模赶超李嘉诚几十年的积累,无非就是因为钱不是自己的,结果滚来滚去,滚出天量的债务。
所以,要救楼市,仅仅是降价远不够的,如果不堵上相关漏洞,即便半价卖期房,我想至少主任我也是不敢买的。
最后,再强调说一下,那就是,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市场监管,而不是进行过度管制。市场监管的目的是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
这意味着,当开发商存在欺诈行为或者恶意炒作时,有关部门应该及时出面干预,维护市场公平和正义。
而如果开发商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正常的价格调整,有关部门就应该允许。过度干预市场,不仅会破坏市场规律,还可能引发市场混乱。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开发商的合法权益。同时,有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测和分析,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为未来的市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对于消费者和开发商来说,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对于消费者来说,一定要理性看待房价波动,不要盲目跟风,也不要贪图便宜购买质量不合格的房屋。
对于开发商来说,一定要遵守市场规律,不要恶意炒作,也不要通过不正当手段操纵房价。只有消费者和开发商都遵守市场规则,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稳定、有序的房地产市场。
只有政府部门、开发商和购房者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一个健康、稳定、有序的房地产市场,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天涯浪子
我不会买[得瑟]不取消公摊面积[呲牙笑]我是不会买房子的
津龙
我有房住,不买!要是没房住,价格合理了才买!
龙凤呈祥
养物业?[得瑟]
用户10xxx55
还没有睡大街,买房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