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冰岛频频发生地震,从10月下旬到11月中,记录到的地震次数超过24000次,光是11月10号这天夜里,就多达800次。
考虑到冰岛本身就是一座火山岛,是从250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之间,经过一次次火山喷发,从海底慢慢长出来的。而且其实还在继续生长着。这样频繁的地震,很可能就是火山喷火的前兆。
冰岛的面积跟浙江省差不多,却像个麻子似的,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许多火山口,其中有200个在过去的一万年中先后喷发过,有几十个是处于活跃的、随时可以喷发的状态。冰岛的位置又非常靠近北极圈,全岛12%的面积长年冰雪封冻,因此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冰与火之岛。
但正是这样一座一边被架在火上烤,一边寒冷荒芜得让人抑郁的孤零零的小岛,经常被评为全球幸福指数前十国家,人均GDP超过7万美元。冰岛是怎样做到的呢?
说来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家里有矿,而且人不作。
冰岛的矿跟我们理解的不太一样,有好几个方面。
首先是鱼矿。渔业是冰岛经济的核心,以2002年的数据为例,渔业对冰岛GDP的直接和间接贡献高达45%。冰岛的渔获总量排在全世界前15,人均更是世界第一。
因为按照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确定的制度,每个国家可以把距离海岸线200海里以内的海域当作自己的专属经济区。冰岛作为一个孤岛,这时候反而有了巨大的优势,它的专属经济区面积是国土面积的七倍。作为参考,我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面积大约只有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
冰岛人古自以来就捕鱼为生,而且积极地进行产业升级,而不是停留在最低端的原材料出口上。他们围绕水产发展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比如去皮去骨、切片,包装包装卖出高价,再把鱼皮制作成钱包、手提袋、帽子、手套等一些文艺范十足的产品。
冰岛人的第二份矿,我们也不好说是大自然的恩赐还是惩罚,那就是地底下的火山。
整个冰岛其实就是一个大火山,好处是地热资源非常丰富,坏处是不知道定时炸弹啥时候要爆炸。
冰岛人只要随便往地下挖一挖,就能挖出温泉和源源不绝的高温蒸汽,挖得越深温度越高。这些高温蒸汽可以用于日常取暖,用来建设温室种植蔬菜,甚至还可以用来发电。
早在2004年,就有超过90%的冰岛人利用地热来取暖了。又便宜又清洁,一天没事就泡着温泉撸着串。由于地热丰富,加上瀑布多水力充沛,冰岛的电价是全欧洲最低的,价格不到德国和法国的一半,大约只有意大利的四分之一。
冰岛人没有浪费低电价的优势,他们在此基础上引入了炼铝业,以摆脱对渔业的单一依赖。由于能源成本低,冰岛的铝行业发展得挺好的,挤进了全球前十。
冰岛拥有的第三个矿就是旅游业。冰岛太特别了,它拥有的许多景色简直是全球独家,别无分店。
冰岛的居民基本集中在环岛、靠近海边的地方,有人很形像地把他们形容为收门票的。过了这些收门票的关卡,深入岛内,你就会觉得跟去了火星差不多。那是真正意义上的荒无人烟,几乎连野生动物都没有,地是黑的天是灰的,远处火山口在喷射着烈焰。如此壮观的末日景象,有着别样的震撼人心的美。
当然这只是冰岛特有景色的一部分。在冰岛你能见到极光,甚至还可以深入一些火山的内部,去观赏和拍摄那些只有科幻电影里才存在的奇幻景象。
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光临冰岛,数量常常是冰岛本地居民的好几倍。旅游业无疑给冰岛经济带去了巨大的贡献。
冰岛在畜牧业方面也有相当的基础,养羊喂牛放马,也取得相当的成绩。考虑到它只有区区40万的人口,这几个产业,确实可以让冰岛人拥有相当高的人均收入了。
不过高收入其实未必意味着拥有更多,因为工业剥弱,农业几乎为零,冰岛物资贫乏,日常用品基本只能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挣钱说到底是为了换成各种自己需要的东西,富裕的含义是有条件获取更多的物资。因此高收入和低物价,是衡量一个地区发不发达的两个标准。
其实并不是经济落后的地区,物价就一定低。不信你去非洲看看,许多日常用品一点都不便宜。因为只有生产能力非常发达,物资才能够非常丰富,大家才能够随随便便低价买到。
同样的道理,并不是高收入的地区,就一定意味着发达。要是买不到东西,再多的钱也只是一些数字而已。
冰岛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里,坐在凶险的火山上头,混到现在这个程度,其实是非常成功了。因为火山真的是毁天灭地,历史上也一再给冰岛,甚至是给世界带去灾难。
1783年6月到1784年2月,冰岛中南部的拉基火山爆发,导致当时将近20%的冰岛人口和75%的牲畜死亡。甚至1300公里以外的英国,也有2.3万人因为火山喷出的1.22亿吨二氧化硫而死亡。
2010年,冰岛火山爆发,大量火山灰被扬到空间,欧洲航空被迫停运五天,造成了大量旅客滞留和经济损失。
按历史记录,冰岛火山有个特点,喷发时间持续比较长,有时候持续好几年。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会改变全球的气候,因为飘扬在空中的火山灰遮挡太阳,影响降雨,常常导到气温大幅下降。
1815年印尼火山喷发,1816到1819年的北美和中国云南,就度过了几个无夏之年。严寒导致农作物减产,导致饥荒,大量的人口被冻死饿死。
遗憾的是,是在强大而危险的大自然面前,人类仍然弱小得比不上一只蚂蚁。即使我们应对极端灾害的能力已经提升了不少,但在自然面前还是太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