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算得上是广为流传,那就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常常成为一些人拿来,作为替自己做出某些抉择的辩解之词,或者是被某些人拿来,作为说服其他人的说辞。
小白有时候会想,这一句话的关键词是什么呢?很多人认为“死”和“容”,就是这两句话的关键词,但是小白在“午夜梦回、辗转反侧”之后,突发奇想的认为,“知”和“悦”似乎才是这句话的关键。
小白以为,只有弄清楚了什么是“知己”,什么是“悦己”,以及谁在“知己”,谁在“悦己”,才是能够做到“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关键。
其实,“死”和“容”,只不过是在弄清楚以上问题之后,个人的选择和执行而已,执行的难度是能不能做到,而弄清楚何为“知己”,何为“悦己”,以及谁在“知己”,谁在“悦己”,才是能不能做、要不要做、做到什么程度的关键。
打个比方说,“死”和“容”更像是四肢的工作,是执行大脑指令的“工具”,而弄清楚何为“知己”,何为“悦己”,以及谁在“知己”,谁在“悦己”,更像是大脑的工作,是思考、分析、判断、策划等等,一系列指令生成和发出的体系。
当然,如果大家要问小白,如何判断何为“知己”,何为“悦己”,以及谁在“知己”,谁在“悦己”呢?有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呢?小白以为,如果非要咬文嚼字的去做出定义,或者规定,应该还是可以的,但是执行起来就会很难,不如我们就用一个真实的历史案例,来说明何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个故事,也正是这一句话的典故出处。
晋阳之战后,智氏家族被灭,智襄子更是被赵襄子杀死,智氏原来的家臣,绝大多数都树倒猢狲散,只有一个人不但留下来了,还坚持要为智襄子报酬,这个人就是豫让。
是不是典型的“目中无人”性格智襄子,对豫让特别的好?这在历史上记载比较少,不过小白相信,智襄子或者智氏,对豫让还是不错的。
一开始,豫让并不是智氏的家臣,而是范氏的家臣,之后还做过中行氏的家臣,但是都没有得到重用,没有被委以重任。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智氏带领韩赵魏三家瓜分之后,豫让成为了智氏的家臣,并得到了智襄子的重用,历史记载智襄子很尊重豫让,而且君臣关系十分的亲密。只不过,自古以来,中国的史官都惜字如金,没有记录智襄子如何对豫让好。
公元前453年,刚刚过上“好日子”的豫让,却遭到晴天霹雳,智襄子经过三年的“全力以赴”,眼看就要拿下对方的老家,终于还是被赵襄子塔下反杀,不但原来到嘴的鸭子飞了,还丢了自己的小命。
一开始,豫让也因为害怕,躲进了山里。但是,当豫让听说赵襄子,把智襄子的人头,做成了漆器,拿来喝酒。豫让瞬间怒从心头起,发誓为智襄子报仇,这才引出来后面——赵氏如厕心惊肉跳避灾难,豫让漆身至死不渝终报仇!
一开始,豫让打扮成犯罪的囚犯,怀揣着匕首,混到赵襄子的家里打扫厕所,准备在赵襄子上厕所的时候,找机会杀掉他,为智襄子报仇。但是,可能真的有所谓的“天不灭曹”。赵襄子上厕所时,突然一阵心里不安,令人搜索,结果抓到了豫让。
赵襄子也不愧是一个大度的君主,他说:“智襄子没有后人了,这个人还坚持为他报仇,可见是一个真正忠义的人,我以后躲着他就可以了。”于是下令让手下放了豫让。
一次不成功的豫让并不死心,既然已经暴露,豫让就决定下大力气。豫让先是拿油漆刷在身上,把自己弄成一个癞疮病人,之后又吞下燃烧的火炭,把自己的声音弄得沙哑。
为了验证自己的伪装,豫让跑到集市上行乞,和自己的妻子擦身而过,妻子经验没有半分觉察。之后,豫让在路上遇到了自己的朋友,被朋友认出来,朋友知道他的图谋,苦着对豫让说:“以你的才干,如果假意投身到赵襄子的手下,一定能够成为他的亲信,到时候你想杀掉赵襄子,还不是为所欲为,易如反掌吗?何苦要把自残身体到这个地步呢?这样报仇,是不是太难了?”
豫让说:“如果我委身于赵氏,再去刺杀赵襄子,这就是有二心,是不忠诚的。而我这样去刺杀赵襄子,虽然很困难,但是我就是要让天下和后世,那些为人臣子却怀有二心的人,感到羞愧。”
拜别了朋友,豫让埋伏在赵襄子要经过的赤桥下(后称豫让桥),准备称赵襄子经过,刺杀他。或许真的是“天不灭赵”,赵襄子的马车经过桥头的时候,马匹突然收到惊吓,谨慎的赵襄子,让手下搜索周围,果然抓到了豫让。这一次,赵襄子感受到了豫让报仇的决心,一方面,是成全豫让的忠心,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的安全考虑,就让手下杀死了豫让,这便有了那句“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名言。
在杀死豫让之前,赵襄子问豫让:“您不是也曾经侍奉过范氏和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灭了,您当时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成了智伯的家臣。现在智伯已经死了,智氏已经全灭了,您为什么这么执着于为他报仇呢?”
豫让说:“我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他们把我当成一般人对待,我也就按照一般人来报答他们。而智伯是以国士来对待我,我当然就应该想国士一样报答他。”
赵襄子听了很感动,但是也知道,如果不杀豫让,自己寝食难安,遂决定杀死豫让。赵襄子问豫让还有没有什么愿望。豫让也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是无法杀死赵襄子了,于是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来,让他进行象征性的刺杀,死后也可以给智氏一个交代。
大度的赵襄子满足了豫让的请求,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服,交给豫让,豫让拔出宝剑多次击刺它,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然后,慷慨赴死。
小白以为,这个故事里面,豫让算得上国士,算得上英雄,算得上孟子口中的大丈夫。与此同时,能够在第一次刺杀自己的时候,放过豫让,并最后一定程度上成全豫让,认可豫让的赵襄子,也算的上英雄和大丈夫。而狂妄自大,最终身败族灭的智襄子呢?小白以为,至少在对待豫让,智襄子算是有识人之明,有用人之智,有包容之心,也算得上是半个英雄豪杰。
有人说,春秋是英雄的时代,是觉醒的时代,是张扬个性的时代,也是汇聚天下的时代,由此来看,诚不欺我。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黑格尔却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到底孰对孰错,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学习,和实践中来论证吧!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