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完播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狂飙》作为2023年开年以来,最被好评的大剧,其热度和话题性,依然还未消散。网上目前争论的最大话题之一,就是世人都“爱”高启强,唯有安欣被“唾弃”,何也?
明明安欣是自大的正派,是“伟光正”的代表,而高启强只不过是一个,“一朝得志”的小人物,手上有累累血债,却被很多人点赞,如果只是称赞张颂文老师的演技的话,还情有可原,但是网上对高启强角色的喜爱,多少让小白不敢苟同。
可能有人会说,正因为张颂文老师的演技精湛,所以才会喜欢高启强这个角色,小白依然有几分不理解。当年李明启老师,在《还珠格格》中饰演“容嬷嬷”一角,可谓将一个心狠手辣的老宫女,展现的入骨三分,其演技之精湛,恐怕不输高启强,但是,并没有几个人,会真的喜欢上“容嬷嬷”这个角色,相反,李明启老师还因为这个角色,在菜市场被陌生人辱骂,甚至被丢菜叶。
受到类似遭遇的,还有李少华老师,也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人们之所以辱骂他们,并不是个人恩怨,也不是因为两位老师的私德有亏,只是因为他们曾经塑造的反派人物,太过于深入人心,简直到了过目不忘的地步。我相信,张颂文老师的演技功力,还是要略逊色半分的。
不光是现代,据记载,解放战争年代,有解放区的文工团,上演话剧《白毛女》,饰演黄世仁一角的演员,因为演的太传神,导致被当场殴打。这也是一个演的十分生动的反派,之后,观众会认可他的演技,会认可角色的塑造,但是绝对不会对角色产生这种支持的“爱”。如果只是纯粹文学性的,对角色的喜欢,例如,角色更加丰满,更加符合逻辑,更加生动合理,都可以,但是,社会上普遍意义的喜爱,是不大可能出现的。
同理,对真面角色的,文学艺术层面之外的批判,小白同样无法认同。很多人讨厌安欣,师傅死了,大家骂安欣;李响死了,大家骂安欣;女友嫁给他人,大家骂安欣;徒弟死了,大家还是骂安欣。骂的是什么呢?是形象单一,不丰满,可以;是过于完美,不现实,也可以;但是,如果骂的是,为了正义的坚持原则和个人奉献。小白,只能感叹一句:“为众人抱薪者,冻毙于风雪;为天下先行者,困顿于荆棘。”
小白并不是说安欣是完美的,无论剧内还是剧外,小白也反对借助这个形象,去掩饰或否定一些问题。小白只是觉得,因为现实的不完美,就去扭曲真确的价值观,这是一种不知道自身为何物,不知道自己的屁股坐在何处的“蒙昧”。
如果我们站在安欣师傅、高启强、徐江、李响、孟钰、赵立冬等一些人的立场上,当然,安欣不止是应该被批判,甚至应该被诅咒,被千刀万剐,因为安欣阻挡了他们所谓的赚钱的路,升职的路,尊敬的路,幸福的路,甚至是为所欲为的路。
但是,小白想说的是,我们真的是这些人的立场吗?我们中的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相对于安欣,大概率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我们大概率不是安欣师傅、高启强、徐江、李响、孟钰、赵立冬等,这样的人。
如果,连自己的立场是什么,连自己的的屁股坐在那里都不清楚,只是一味的为所谓的人物而欢喜、悲伤、愤怒,甚至奉献,这和被别人卖了,还在替别人数钱,有什么区别吗?
《大明王朝1566》是小白很喜欢的一部电视剧,也是中国电视剧中评分最高的电视剧之一,虽然他不是正史,但是,在内涵层面,和真正历史的差距并不大。不少看过《大明》的人,总是会问,这部戏的最大反派是谁,很多人认为严嵩父子,是这部剧的最大反派,剧中人也是如此,上到清流,下到普通老百姓,基本上都把扳倒严嵩父子,作为最终的胜利目标,至少在严嵩父子倒台之前,是这样的。但是,刘和平老师,在电视剧名字里就已经表达的很清楚,这部剧的最大反派是谁,请大家注意,这部剧的全称是《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
剧中,嘉靖才是对全大明天下的万千黎庶,敲骨吸髓,剥削到骨子里,最大的个体反派,其代表的是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是被压迫阶级——老百姓的对立面。请注意,小白说的是封建社会。
但是,几乎全大明的百姓,无一不是将嘉靖奉为君父、奉若神明,即便是严嵩父子,在嘉靖的庇护下,几乎将整个大明搞得摇摇欲坠,搞得全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在死亡边缘挣扎,普通老百姓,还在说着:“皇帝是圣明的,太子也是圣明的”。殊不知,就是这最圣明的父子二人,所代表的阶级,正一点点的把他们逼上死路。
这是典型的立场错误,小白以为,个人的某些行为,是可以超越阶级局限的,但是这种超越,必须是在清楚明确相关矛盾、利益分配现状之后的个人奉献,而不是愚昧的胡乱站队。小白真心不理解的是,明明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为所谓的“爱豆”疯狂“捐款”、打赏,甚至是“誓死”捍卫,所谓“爱豆”的虚构出来的人物设定。
很多人,正是因为不知道立场为何物,不清楚自己的屁股应该坐在那里,才会让那些为众人拾柴者,冻毙在众人的门口。安欣是一个,吴起又何尝不是一个呢!
吴起,卫国人,一开始在鲁国当官,一年,齐国去攻打鲁国,鲁国人知道吴起很会打仗,就想请吴起作为将军,领兵出征,打败齐国。但是,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鲁国人就担心吴起会背叛鲁国。
吴起听说后,回家将自己的老婆杀死,换取了带兵出征的机会,最后果然顺利打败了齐国。
吴起在回师的路上,还在想着名震天下,高官厚禄。殊不知,早有人因为嫉妒吴起的功劳,在鲁国国君面前进谗言。
有人和鲁国国君说:“吴起之前曾经在孔子的弟子——曾参的门下求学,期间,吴起的母亲去世了,结果吴起竟然继续学业,没有回家奔丧,曾参便把吴起赶出去了,并和他断绝了关系。现在,吴起又为了自己的功名,连自己的结发妻子都能够杀害,这样的人,残忍薄情。况且,鲁国是一个小国,吴起这次打了胜仗,名震天下,以后其他的国家会针对我们鲁国的。”
于是乎,鲁国国君便对吴起起疑,吴起害怕,便逃离了鲁国,听说魏文侯魏斯是个英明的君主,便投奔魏国去了。
魏文侯问李悝:“吴起这个人怎么样?”
李悝直言不讳的说:“吴起这个人,贪婪名利,而且还是个好色之徒,但是要说到打仗,即便是司马穰苴复生,也不是吴起的对手。”
于是,魏文侯果断用吴起为将,派他去攻打秦国,一口气拿下了五座城池。
史载,吴起带兵,能够做到和最基层的士卒,同吃同住,不骑马,不坐车,自己的口粮自己背着,半点将军的特权都不享受。不仅如此,有的士兵身上长了脓疮,吴起就为他用嘴,把毒汁吮吸出来。因此,跟着吴起出征的士卒,各个奋勇当前、悍不畏死。
有一个年轻士卒的母亲,听说吴起为自己儿子吮毒的事情后,嚎啕大哭。有人就问她说,吴起作为将军,对你的儿子这么好,为什么还哭呢?这个母亲说,当年,孩子他爸也是跟着吴起出征,生了毒疮,吴起就为他吮毒,结果孩子他爸感怀激励,打起仗来,死不旋踵,结果战死疆场。吴起又这么对待自己的儿子,我担心我的儿子也会马革裹尸。因此痛哭。
吴起,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古代名将中的名将,若论打仗,恐怕除了孙武子,无人能和吴起齐名。但是,历史上赞赏吴起的不多,唾弃吴起的却如过江之鲫。
小白以为,别人且不说,单说鲁国人,吴起打败了侵略的齐国,保住了鲁国和鲁国的人民,却被鲁国人唾弃和抛弃,这简直是以怨报德,和杀死自己的救命恩人,又有多大的差别呢?
吴起固然不是一个圣人,如果站在吴起妻子的立场,夫君为了功名,杀死无辜的自己,她的确有足够的理由,去唾弃、去诅咒,甚至有机会,可以去反杀吴起,都不为过。但是,站在鲁国的立场,一个保住了一国的社稷和黎民的人,难道不应该算是他们的英雄吗?难道英雄就应该被唾弃吗?这显然是不明白个人立场的愚蠢行为。
我们当然可以批判吴起的贪婪,我们可以批判吴起的好色,我们还可以批判吴起的不孝,我们甚至可以以杀人罪,判吴起死罪。但是在国家社稷危如累卵的时候,能够果断站出来,保家卫国,保几十万黎民性命的人,不应该被完全否定,甚至磨灭。我们可以将英雄送上绞刑架,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英雄是英雄。
况且,如果我们认为只有完人,才能够被赞美;如果我们认为只有完人,才能够出将入相,难道大家不知道,自春秋战国以来,一直到清帝退位,两千多年的历史上,只有两个半完人吗?孔夫子是一个,王阳明是一个,曾国藩算半个。
小白以为,无论是评论什么、学习什么,还是批判什么,首先,我们要弄清楚我们的立场,要清楚的知道我们应该站立的立场,不在一个立场上的,我们可以去理解,但是我们不能够毫无逻辑、毫无底线的去维护和宣扬。
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黑格尔却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到底孰对孰错,让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学习,和实践中来论证吧!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