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命大臣隆科多口述润色而成的《康熙遗诏》原文

宋安之 2024-12-17 20:29:14

《清圣祖实录》:

甲午(十三日),丑刻,上疾大渐,命趣召皇四子胤祯于斋所,谕令速至,南郊祀典着派公吴尔占恭代。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淳郡王允佑、皇八子贝勒允禩、皇九子贝子允禟、皇十子敦郡王允䄉、皇十二子贝子允祹、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胤祯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祯三次进见问安。戌刻,上崩于寝宫。

遗诏曰: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敬天法祖之实,在柔远能迩,休养苍生,共四海之利为利,一天下之心为心,保邦于未危,致治于未乱,夙夜孜孜,寤寐不遑,为久远之国计,庶乎近之。今朕年届七旬,在位六十一年,实赖天地宗社之默佑,非朕凉德之所致也。

历观史册,自黄帝甲子,迄今四千三百五十余年,共三百一帝,如朕在位之久者甚少,朕临御至二十年时,不敢逆料至三十年。三十年时,不敢逆料至四十年。今已六十一年矣。《尚书·洪范》所载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以考终命列于第五者,诚以其难得故也。今联年已登耆,富有四海,子孙百五十余人,天下安乐,朕之福亦云厚矣。即或有不虞,心亦泰然。念自御极以来,虽不敢自谓能移风易俗,家给人足,上拟三代明圣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乐业,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尝少懈,数十年来,殚心竭力,有如一日,此岂仅劳苦二字所能该括耶。

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论概以为酒色所致,此皆书生好为讥评,虽纯全尽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朕今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盖由天下事繁,不胜劳惫之所致也。诸葛亮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无可旁诿,岂臣下所可比拟,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政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之日。如舜虽称无为而治,然身殁于苍梧。禹乘四载,胼手胝足,终于会稽,似此皆勤劳政事,巡行周历,不遑宁处,岂可谓之崇尚无为,清静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尝言及人主之事,可见人主原无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尽瘁,诚谓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无取天下之心,尝兵及京城,诸大臣咸云当取,太宗皇帝曰明与我国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国之主,不忍取也。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祯自缢,臣民相率来迎,乃剪灭闯寇,入承大统。稽查典礼,安葬崇祯。昔汉高祖系泗上亭长,明太祖一皇觉寺僧,项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归于汉,元未陈友谅等蠭起而天下卒归于明。我朝承席先烈,应天顺人,抚有区宇,以此见乱臣贼子,无非为真主驱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应享寿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寿考。应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读书,于古今道理,粗能通晓,又年力盛时,能弯十五力弓,发十三把箭,用兵临戎之事,皆所优为,然平生未尝妄杀一人。平定三藩,扫清漠北,皆出一心运筹。户部帑金,非用师赈饥,未敢妄费,谓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宫不施采缋,每处所费不过一二万金,较之河工岁费三百余万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隋文帝亦开创之主,不能预知其子炀帝之恶,卒至不克令终,皆由辨之不早也。

朕之子孙百有余人,朕年已七十,诸王大臣官员军民以及蒙古人等,无不爱惜朕年迈之人,今虽以寿终,朕亦愉悦。至太祖皇帝之子礼亲王,饶余王之子孙,见今俱各安全。朕身后尔等若能协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康熙遗诏是清朝最有名的遗诏,没有之一,因为这道遗诏涉及到雍正帝是否篡位的谜团,同时围绕康熙帝驾崩时谁在场聆听遗诏,也是前后说法矛盾,可谓谜团重重。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康熙遗诏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而是由康熙帝驾崩时在场唯一大臣隆科多口述润色写成,在康熙帝死后三日由礼部官员正式宣读,而且最开始只有满文遗诏写出来,汉文遗诏都没有写出来。

在雍正元年八月,根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对满朝文武大臣说道:“我圣祖仁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统绪,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当日)仓猝之间,一言而定大计”。

在雍正二年八月,雍正帝再次提及自己如何继位:“朕向者不特无意于大位,心实苦之。前岁十一月十三日,皇考始下旨意,朕竟不知。朕若知之,自别有道理。皇考宾天之后,(隆科多)方宣旨于朕”。

从以上两则史料记载可以看出雍正帝一开始是承认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场聆听遗命的。

至于为什么只有隆科多在场,是因为当时康熙帝在畅春园“静养斋戒”,又因为生病,身体不适,所以王公大臣一律不接见,隆科多时任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步兵统领是一大要职,俗称九门提督,负责京师的守备和治安,所以隆科多因此可以见到康熙帝,加上康熙帝突然驾崩,来不及召见其他人,所以在场只有隆科多一人。

但是到了雍正五年十月论及隆科多罪行时,雍正帝开始改变自己说法,说道:“皇考升遐之日,召朕之诸兄弟及隆科多入见,面降谕旨,以大统付朕,是大臣之内承旨者,惟隆科多一人。”这时候之前说法被改为雍正帝和其他诸兄弟连同隆科多,一同被康熙帝召见。

到了雍正七年,雍正帝在其大作《大义觉迷录》中更是具体说道:“皇考召朕于斋所,朕未至畅春园之先,皇考命诚亲王允祉、淳亲王允祐、阿其那(允禩)、塞思黑(允禟)、允䄉、允祹、怡亲王允祥,原任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谕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

又是进一步具体提及有谁在场见证,而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八爷党被清算,老八和老九已死,隆科多也是死去,其他人要么是雍正帝的人,要么是被雍正帝打压的噤若寒蝉,可以说雍正帝这时候说什么自然是什么,因此这则具体在场人数的说法,经过加工润色以后,被记载入《清圣祖实录》之中,也就是文章开头引用的史料内容。

雍正帝前后不一的说法,一时之间不知让人该信哪一则,不过他的儿子乾隆帝就这个事情发表过说法,时隔66年之后,在乾隆六十年,乾隆帝谈及康雍皇位交替之事,是如此说道:“圣祖大渐,授位皇考,其时系内大臣隆科多宣传顾命”。这是变相否定父亲雍正帝之后提及有七位皇子见证康熙帝传位于他的说法。

因此综合来看,康熙帝驾崩之时,只有隆科多一人在场,后来也是根据隆科多的口述遗命而写成的康熙遗诏,所以康熙遗诏并不能证明雍正帝继位没有疑点。

当然并非康熙帝亲笔所写的康熙遗诏也不能说明雍正帝就一定是篡位,根据现有的史料来看,雍正帝是否篡位的谜团,只能是一直争议下去,你说他继承皇位有疑点吧,的确有,但你说他是篡位吧,这个并没有实锤证据。

从人性的角度来判断,笔者倾向于雍正帝是无诏夺位,因为康熙帝死的太突然,很可能就没有留下遗言,这时候唯一在场的隆科多就成为独家信息的垄断者,说谁继承皇位就是谁继承皇位,他思来思去,只有选择老四胤禛才能使他利益最大化,因为九子夺嫡时期的胤禛,是一直不显山不露水,并没有拉帮结派,就是一个孤臣,选他,可谓雪中送炭的恩情,而且这位阿哥也看上去好控制。至于其他诸如八爷党的老八和老十四,本身就有自己派系,就是选对方,对方也不会记自己的恩情,自己也在对方的派系中排不上号,所以他最后说道康熙帝遗命胤禛继位。

本来认为与皇位无缘的雍正帝一下子继承了皇位,自然心知肚明,所以他登基后对于隆科多恩宠的有些过分,按照辈分,隆科多为雍正帝养母孝懿仁皇后之弟,雍正帝应该称呼他为舅舅,不过雍正帝身为皇帝是不用称呼他为舅舅,但雍正帝特意向内阁下谕,让隆科多有对皇帝自称舅舅的特权。

雍正元年正月,雍正帝在与心腹年羹尧通过密折交流时,说道隆科多是“朕之功臣,国家良臣,真正当代第一超群拔类之稀有大臣也”。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如果隆科多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雍正帝不至于这样,很可能就是因为隆科多在无诏情况下“指定”了雍正帝,所以雍正帝自然是大为感激和高度评价。

隆科多也是走上了仕途巅峰,一时位极人臣,不过他看走了眼,没想到雍正帝不是懦弱之主,而是雄猜之主,并且不知进退,反而通过隆选连朝廷官员的任命都要干涉,这是雍正帝所不能容忍的,最后自然是被清算。

当然以上只是基于人性的分析,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再来分析康熙帝遗诏中的其他内容,虽然这份遗诏并非康熙帝原话,不过也是根据他平常言行来润色而写成的。

遗诏除却夸赞康熙帝的功绩之外,另一大亮点是“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这是康熙帝的一贯自夸方式,其实清太祖努尔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极起初没有夺取天下之心,不是没有这个心,而是没有这个实力。像皇太极绕道入关,说是可以轻易取北京,其实是自我脸上贴金说法,明朝内部面对后金(大清)这一外敌,有着天然的不认可感,明军只会越战越勇,皇太极如果不退走,最后只会被反包围。

至于之后李自成之所以可以攻破北京,那是因为他是内部崛起,内部对他认可感高,认为降了他无非是换一个皇帝,所以他才可以一路势如破竹。

而且得天下之正,从开始到结束都有明显瑕疵,清太祖努尔哈赤曾受封为大明都督佥事、龙虎将军,这可比汉太祖刘邦担任过的秦朝亭长官职大太多了。虽然明朝是由李自成推翻的,但是入关之后,清朝是消灭了南明政权,大肆捕杀前明宗室诸王,这是打着替前明报仇的旗号,又把前明宗室清洗了一波。

康熙遗诏还提及礼亲王和饶余王以显宗室团结,其中第一代礼亲王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代善,虽然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有后代,不过褚英毕竟是坐罪处死,而且礼亲王爵位是世袭罔替,可谓清代第一铁帽子王,代善的长子克勤郡王和孙子顺承郡王,这两个王爵也是世袭罔替,所以代善一脉可谓是实际上的长房一脉,因此康熙遗诏提及礼亲王一脉也正常。

饶余王阿巴泰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他的一脉没有世袭罔替的爵位,只是三子博洛端重亲王为清初理政三王之一,但之后被顺治帝追削。四子安亲王岳乐,虽然平定三藩时有大功,但为康熙帝所猜忌,死后被取消谥号和降爵为安郡王,康熙遗诏提及这一脉,应该是因为康熙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一脉,而皇太极往上,除却二哥代善,其他要么像褚英和莽古尔泰有罪,要么没什么大功劳,也就是七哥阿巴泰一脉还可以,所以遗诏也提及了阿巴泰。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0 阅读:26

宋安之

简介: 悠悠九州沧,一朝多少英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