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地铁S1线已经开通一段时间了,S1线和S2线一样,规划都是从贵阳主城区连接贵安新区的郊区路线。
在轨道交通行业术语里,S字母往往代表市郊、城际路线,通过命名就能看得出来。

地铁的意义,搭载乘客进行交通通勤,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事实上,过去很多一二线大城市多年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地铁更大的意义,其实是激活城市潜能板块,释放城区土地价值,这个维度上的价值含金量,如果换算成货币,其实是远远高于搭载普通市民交通通勤价值的。
毫不夸张地说,用开通地铁换来的土地地块出让、地块升值的变现价值,只要稍微拿出一点零头来,都足够给特定路线的市民,包出租车、包专车通勤了,只不过要避免养懒汉,没那个必要而已。
从经济价值的层面上看,交通通勤甚至只能算是开通地铁锦上添花的副产品,最主要目的,还是要带动地铁站周边区域板块地段和资产的升值,为城市带来更多的增量价值。

贵阳地铁S1和S2的线路规划考量,很大程度上也不光是从交通运载客流量来考虑的,更多的是考虑了贵阳城市未来的发展空间,以及对贵安新区、观山湖西、清镇、花溪等板块地域的经济拉动作用。
因此,如果只是从上座率来评价一条地铁开通的意义和价值,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贵阳的地铁S1线开通后,虽然坐的人客流量不如其他主城线路那么多,但是它却是当前连通贵安新区和贵阳主城板块的唯一一条线路。
沿线经过的贵安核心区域、花溪石板、金竹板块,以及小河区域等,都是获益匪浅的,能够带动相关地段价值实现飞速提升。

之所以把S1和S2都规划到连接贵安新区,而不是密集通过贵阳主城,一方面是考虑到主城已有3条线路规划,除个别含金量较低、城建历史包袱较重的区域外,该通地铁的核心商圈、重要交通节点、人口居住密集区,也都已经通了地铁。
另一方面,也要为贵阳未来的城市发展预留空间,贵阳城市未来向西拓展是大势所趋,毕竟找遍整个贵阳周边,很难再有一块像贵安新区那么平坦、广袤适合大城市建设的黔中平原腹地了,和贵安比起来,当年的金阳新区(如今的观山湖)那一块平坦之地,都是小巫见大巫。
2条通往贵安新区的地铁线路,南面通过S1线实现花溪与贵安融合交接,北面通过S2线把贵安、清镇、观山湖串联起来,那么整个贵阳的城市格局和框架就能更大、人口和产业容纳能力就更强,未来发展的天花板就更高。

综合来看,贵阳地铁S1线的意义和价值还是很大的,不仅能够加速贵安新区的热度崛起,还能拓展整个大贵阳的城区框架,提升城区人口、产业做大做强基本盘面。
等到把城市能级的蛋糕做大了,未来等有钱了,再用这些钱来反哺拆改老城那些破旧的棚户和老旧小区,再加密主城的地铁线路,才是更容易实现的路径,而不是局限于主城那一小块天地束手束脚,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开源永远比节流更重要。
用户10xxx63
真正让S1发挥作用,一定要把二期早日建成,二期沿线的甲秀楼、未来方舟、贵阳东站都是解决交通堵点及刺激载客量急剧增加的关键。
车世联
看这座位设计,就满足不了大客流
易水
不单纯以盈利为目的!
远近远远
S1差几公里义就到清镇市区,那里另一种高度
时不我待
贵阳的城建应向乌当区东扩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