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这位大臣总是穿得破破烂烂的,朱元璋每次见了都会夸赞他是清官。
不过刘伯温见状却不以为然,而且他还提醒朱元璋:“此人最好趁早除掉,决不能留!”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听他的,以为刘伯温是羡慕嫉妒恨。
那“清官”是真的有问题,还是说刘伯温真的嫉妒想陷害人家?
俗话说:“社会凶险人心难测。”有的人表面上伪装得很好,但背地里做的那些事,真是见不得人。
不论什么时候,这样的人简直太多了,如果碰到那些藏得深的,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
当然,根据史书中所记载的那些事情,刘伯温并不是那种羡慕嫉妒恨的人,而且他对朱元璋所说的话,还真有道理。
那这位所谓的“清官”究竟是谁?他又为什么故意伪装成这样?
元朝末年的时候,因为一代皇帝不如一代,所以最后各地相继出现了起义军。
尤其是南方,基本上整个南方都已经不是元朝政府的了。
当时南方也是有许多割据势力,我们可以理解为独立军阀,朱元璋他们当时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朱元璋挨着张士诚和陈友谅他们,这两人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尤其是陈友谅,他可以说是整个南方实力最强大的军阀了。
元朝内部那时候平定北方的起义军后,他们就进入了内斗的状态,像名将王保保他们,本该南下抵御朱元璋他们,结果和内部自己人杠了起来。
如果说王保保和另外一位将领南下攻打朱元璋他们,那这时候老朱是抵挡不住的,因为他们实力还不够,而且也在到处打仗根本无暇他顾。
就是元朝内部的斗争,给朱元璋争取了生存时间。
通过鄱阳湖等战役后,朱元璋成功灭掉了祸患最大的陈友谅,接着继续东进灭了已经不足为虑的张士诚。
这时候朱元璋也是很聪明,他赶紧在自己的北部安排了大量部队,为的就是防止元军突然南下。
在灭掉张士诚后,小明王突然遭遇不幸离世,由此朱元璋暂时自称吴王,据说他曾在这时候建立了一个吴国。
看着朱元璋越来越强大,元朝皇帝感觉两军开战自己获胜很难,于是就想着看看能不能劝降或者招安什么。
在这种想法的影响下,一个叫张昶的男人出现了。
这个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所谓的“清官”,他在元朝的时候是户部尚书,妥妥的高官厚禄啊。
本来皇帝是让张昶去劝降,结果这哥们直接住了下来。
来到朱元璋这边后,老朱先是晾了这个张昶几天,没有怎么搭理他。
过了几天后,张昶也是忍不住了。他找到朱元璋说元朝太好了,只要朱元璋他们诚心归降,那真是金钱和美女应有尽有。
听到张昶这么一说,朱元璋一脸难以置信地愣在了原地。
张昶见状内心还挺高兴,他以为朱元璋真的心动了,殊不知朱元璋是想到了别的方面。
心动那是不可能的,自从朱元璋亲眼看着自己的父母和大哥被元朝官员害死后,这个世界就成了有朱元璋没元朝,有元朝没朱元璋。
所以面对张昶的劝降诱惑,朱元璋一脸不屑地拒绝了他。
虽然说是拒绝了张昶,不过朱元璋并没有过多怀疑,而是让他留了下来。因为朱元璋觉得张昶这个人挺聪明的,平常工作什么的也还算不错,能抵半个人才。
这个张昶见劝降没有成功,只好顺势留下来从长计议。
这时候朱元璋并不知道张昶是元朝派来的,所以他没有过多怀疑将他留了下来。
没想到张昶这一待,直接待到了朱元璋快建立大明王朝的时候。
朱元璋对于人才还是很看重的,毕竟当时人才紧缺,所以张昶在朱元璋手下逐渐得到了重用。
既然是得到了重用,张昶依旧是贼心不改。元朝都快被灭了,他对朱元璋说:“如果这时候咱们投降了,美女和金钱照样是应有尽有。”
非常让人不理解的是,朱元璋这次还是没有搭理他。
以我们对朱元璋的了解,张昶应该早就被杀了,但没有,人家依旧活得好好的。
眼看着劝降不行,张昶这个老六就开始玩阴的了。
既然你不想投降我们大元朝,那我就尽早让你颓废了。
众所周知,男人普遍比较喜欢美女,像那些克制力不强的帝王们,经常因为这而耽误朝政,最后国家因此灭亡。
于是张昶就开始在朱元璋身边拍马屁了,主要是说他功劳前无古人什么的,反正就是每天没事了夸两句。
等张昶觉得夸得差不多后,他又对朱元璋说:“你劳苦功高,每天这么忘我地工作会把身体累坏的,所以你应该放下这一切安心享福。”
也就是说,张昶想着通过让朱元璋放松下来,接着唤醒他的懒瘾,让他从此一直堕落下去。
他的想法很好,但是丝毫没有什么用。
对于朱元璋来说,紧挨着自己的北方元朝就是一个大老虎。
大老虎一直在身边卧着还虎视眈眈,别说放松颓废了,就算是睡觉也得睁着半只眼。
所以说,朱元璋这时候放下手中的基业不干去享福,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他后来当了皇帝同样也是如此。
提起朱元璋对朝政的勤劳,估计没有几个皇帝能跟他比。
就这样,张昶的第一个阴险计划失败了,不过对于他来说其实无所谓,因为失败了还有第二个计划。
这个第二个计划,说白了就是想让朱元璋身败名裂,具体的做法就是,他想让朱元璋建立一套非常残忍的法律制度。
这样的制度一出,必然会有许多人到狱中吃牢饭去。
本来可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就因为法律太严而被关了进去。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们对朱元璋的法律制度肯定会不满意。
要是真能达到了这样的效果,那的确可以身败名裂。
当时非常巧的是,朱元璋特地让张昶干过法律制度方面的工作,所以他通过工作劝朱元璋:“老百姓们就是应该多加管教,包括你的军队们也是。”
不论张昶说什么,朱元璋一直都是懒得搭理他,有时候就是看看他不说话,然后扭头就走了。
朱元璋的这一系列沉默操作,直接把张昶给整害怕了,事出反常必有妖嘛,像朱元璋他们这样的人不说话,指不定背后里憋着什么坏招呢。
其实朱元璋很明白张昶的用意,所以他才不上当呢。
朱元璋之所以保持沉默,就是为了让张昶感到害怕,以达到让他闭嘴的效果,这个法子还挺好用。
又是劝降,又是让他懈怠享乐,又是制定残忍的法律,朱元璋也是感觉到了不对劲,于是他对刘伯温说:“这个姓张叫昶的想当秦朝的赵高啊。”
刘伯温听后笑着说道:“您说得真是太对了,像他这样的人,早晚有一天会有人把他给除掉的。”
由于朱元璋总是沉默让张昶感到了害怕,结果都吓出病来了。
生病后,张昶就请假一直在家养病,让他没想到的是,有一天好朋友杨宪居然过来了。
好朋友生病了,前来看望是应该的,但张昶听到这个消息后脸色很不好,跟做了什么亏心事似的。您别说,他还真做了。
当时只是张昶自己来到了朱元璋这里,像他的妻子和孩子们还都在北京城中呢,所以人家肯定想念家人啊,于是他就写了好多信。
张昶可以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回去,他在信中也经常这么说。
所以张昶怕的就是,杨宪万一看到他写的这些信了怎么办。
不知大家平时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往往怕什么,就越来什么。
就拿张昶来举例子,他怕杨宪发现他写的信,结果杨宪还真找到了。
其中有一封信上写着:“我虽一直身在南方,却一直在思念着塞北啊!”
就是这一句话,估计是个人都能看出,张昶想去北方为元朝效力。
于是杨宪回去后,直接将这封信送给了朱元璋。
看着信中的内容,朱元璋顿感太可惜了。在他眼中,张昶就是一个人才,老朱非常惜才,所以他有点舍不得杀。
但这人再怎么说也算是个卧底,所以决不能让他回去,于是张昶就被杀了。
至于他当初穿得那么破破烂烂的,就是为了让朱元璋看到后开心,在对方有一个好印象的前提下,再跟他谈论什么阴险计划,成功的概率会大一点。
不得不说,张昶这人的确挺阴险的。
朱元璋那时候非常讨厌贪官,所以张昶就故意打扮成这样,而刘伯温一眼就看出了这人有问题。
有些时候啊,自己是什么样是不用刻意表现出来的,有时你越刻意表现某方面,别人就会怀疑你是那方面的反面人物。只能说这张昶还是有点经验不足,老辣还得是朱元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