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中药——三七

老糖话健康 2023-06-09 12:30:00

三七属止血药中的化瘀止血药。(凡以促进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出血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本类药物药性或偏于寒,或偏于温,或偏于涩,或偏于泄,因而止血功效有别。按其功效之不同,本类药物可分为凉血止血、温经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等四类,可广泛用于血热、虚寒、瘀阻等所致之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病证。能消除出血病因,促进血凝,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出血之证,病因不同,应用止血药时,必须根据病因及不同症状选药及适当配伍,才能提高疗效。如属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当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清热凉血药同用;属阴虚火旺,虚火内炽者,亦须选用凉血止血药,但适宜配滋阴降火药用;属瘀血阻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而适当配活血、行气药用;属虚寒出血者,应选用温经止血药并配温阳补气摄血药用。使用止血药,应注意既止血又不留瘀。如瘀血出血,误服收敛止血药,则瘀滞不去,难以止血;出血初起,过服寒凉,可致瘀血内停;若大出血而致气虚欲脱者,急需补气固脱,不可单用止血药。此外,传统经验认为,某些止血药制为炭剂,其止血作用增强,炭剂有增强收敛及吸附止血作用;某些凉血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寒凉性减,可扩大其使用范围。但也有部分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其止血作用反逊于原生药者,故不可拘于一说。

化瘀止血类药物既能止血,又能化瘀。主要适用于跌打损伤及瘀血内滞、血不循经之出血证。证见出血黯滞,伴血块。或舌质紫黯,瘀斑等。本类药物有止血而不留瘀的作用。取其活血祛瘀之功,部分药物亦常用治瘀血阻滞之肢体疼痛尤为、肿块、痛经等证。为增加其化瘀作用,可适当配其他活血祛瘀药及行气药用。)

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主产于云南、广西等地。选3年以上植株,秋季花开前采挖,洗净,分开主根、支根及茎基。干燥研末用。

【处方用名】

三七、参三七、田七、山漆、三七粉。

【性味归经】

甘、微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主治】

本品性温能通,味苦疏泄,而有化瘀止血、消肿定痛之效。能止血而不留瘀,为止血、止痛、疗伤、消肿之良药。

1、化瘀止血:用治体内外多种出血证,尤以出血而有瘀滞者为宜。单用研末吞服有效,若配花蕊石、血余炭,共为细末,化瘀止血之力更强。若治血热吐血,可配生地、丹参、栀子等药同用。若治痨嗽咯血,可配白及、阿胶、川贝同用。单用研末外撒,可治创伤出血,配乳香、血竭、五倍子等为末外敷,则疗效更著。

2、消肿定痛:用于跌打损伤之瘀肿疼痛,单用内服有效,亦可配川芎、桃仁、䗪(zhe)虫等药同用。用于刀伤,瘀肿,兼见出血者,可配乳香、没药、血竭、象皮等药同用。用于瘀阻胸腹刺痛,可配丹参、川芎、郁金等药同用。

【用量用法】

3~10克,煎服。研末吞服,每次1~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参考资料】

《本草纲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刀箭伤,跌扑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血水不止,产后恶露不下,血运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舌伤诸病。”

药物成分:本品含皂甙、如人参二醇皂甙类,人参三醇皂甙类等。

药理:本品有缩短凝血时间,增加血中凝血酶及局部血管收缩等作用。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肌营养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有降低心率、血压的作用,并有改善心肌收缩力作用。尚有抗炎、利尿及抑制新城病毒、多种皮肤真菌的作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0 阅读:30

老糖话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