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集性头痛的治疗方法

淙淙健见 2024-05-01 10:35:55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方法

急性期治疗有助于中止丛集性头痛单次发作,但不会缩短丛集性头痛的丛集期(即,反复发作期)。因此,一旦开始进入丛集期,则应立即开始预防性治疗。

目前而言,丛集性头痛的治疗是基于经验性数据,而非基于对该病基础生物学机制的明确理解。丛集性头痛的药物治疗结果表明,安慰剂的反应率约为30%,与偏头痛治疗中的数据相近。一般而言,丛集性头痛的治疗可分为旨在中止单次发作的急性期治疗和旨在预防丛集期反复发作的预防性治疗。

急性头痛治疗

对于急性丛集性头痛患者,我们推荐采用100%氧疗或曲坦类药物进行初始治疗,这与国家指南和专家共识一致。

[微风]氧疗没有副作用,因此在有条件时(例如,在医院或急诊机构中)应首先尝试氧疗。

​​[微风]如果没有条件进行氧疗,可用舒马普坦或佐米曲普坦等曲坦类药物作为初始治疗。

对于不能接受或不能耐受皮下注射曲坦类药物的患者,建议给予鼻内曲坦类药物。可选择的药物包括:鼻内舒马普坦20mg或鼻内佐米曲普坦(5mg)。鼻内曲坦类药物用于头痛侧的对侧鼻内。鼻内曲坦类药物的起效比皮下注射慢,但使用更方便。

如果氧疗和/或曲坦类药物初始急性期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其他选择包括:经鼻给予利多卡因、口服麦角胺以及静脉给予双氢麦角胺(dihydroergotamine, DHE):

​[微风]间接证据提示经鼻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丛集性头痛的效果不如曲坦类药物。但经鼻给药方便且通常没有全身性副作用。

​[微风]根据临床经验,口服麦角胺可能有效治疗急性丛集性头痛,还具有半衰期长于曲坦类药物这一优势,因此也可作为仅在夜间发作的头痛的短期预防性治疗(晚上给药)。回顾性数据表明,静脉用DHE也可能对急性丛集性头痛有效。需注意,麦角类不应用于前24小时内用过曲坦类药物的患者,并且在妊娠期禁用。

头痛预防

一开始进入丛集期就应立即启用预防性治疗。目标是抑制预期丛集期内的发作。因为患者的丛集性头痛通常为一日发作1-8次,且重复顿挫给药可能导致毒性和/或反跳,所以有效的预防方案至关重要。

​[微风]维拉帕米

对于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即持续头痛或缓解期<3个月)以及活跃期相对持久(即≥4周)的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患者,推荐初始采用维拉帕米进行预防性治疗。

​[微风]糖皮质激素

对于活跃性丛集期不频发且持续不到4周的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患者,建议初始仅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在较长效的预防性药物尚未起效的时期内,糖皮质激素可迅速抑制丛集性头痛发作。糖皮质激素可能产生全身性副作用,所以仅用作短期预防。

由于调整维拉帕米至有效剂量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所以在给予维拉帕米的最初2周糖皮质激素(或者有条件的话使用DHE)也可作为辅助治疗。还可选择在头痛发作同侧实施枕大神经阻滞。

​[微风]联合治疗

虽然尚无高质量证据支持多种预防性药物联合治疗在丛集性头痛中的效用,但临床经验提示,对于一些患者,预防性药物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大剂量单药治疗。大多数联合疗法为中等剂量(240-480mg/d)的维拉帕米联合另一种预防性药物,如泼尼松、托吡酯或锂盐。

​[微风]其他选择

与曲坦类药物相比,口服麦角胺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可用作仅在夜间发作的头痛的预防性治疗(晚上给药)。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还可选择多种外科干预和神经刺激技术,但尚未明确确定这些治疗有效。在这种情况下,排除继发性丛集性头痛的潜在原因尤为重要。神经刺激技术似乎具有一定前景,包括蝶腭神经节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vagus nerve stimulation, VNS),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尚未证实破坏性手术操作,应非常谨慎地看待。

对于发作性丛集性头痛患者,在预期的丛集期之后,预防性用药应逐渐减量至停药。对预防性药物治疗疗效较好的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我们建议每3个月尝试一次预防性用药剂量减量。如果症状复发,可以最低有效剂量重新开始给药。

0 阅读:0
淙淙健见

淙淙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