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携爆款手游叫板华为,手机硬件厂商的底气还足吗?
最近,华为和腾讯的游戏分成比例之争,引发舆论普遍关注。而这一事件也将硬件厂商和软件厂商的利益之争,摆上了明面。
如果说三七分(硬件厂商拿三,软件厂商拿七),体现的是软件厂商的"霸气";那么五五开,便是硬件厂商的"蛮横"。
实际上,游戏五五分账的规定是2014年8月,由华为、OPPO、VIVO、联想、酷派、金立、魅族等7家国内手机大厂组成的"硬核联盟"所作出的规定。
如今手机行业大变天,除了华为、OPPO、VIVO三家,其他联盟成员早已被划入其他,影响日渐式微。然而,五五分账的规定却保留至今,成为各家硬件厂商的默认操作(小米的手机游戏分成比例据说是3:7)。
回想起去年,《堡垒之夜》开发商Epic一度因苹果商店30%的抽成比例过高,将苹果告上法庭,很多人声援Epic,对苹果群起而攻之的举动,不免有些让人惭愧:我们是不是太苛责苹果了?苹果在国内手机厂商面前,真是"小巫见大巫"。
以"柔"克"刚":软件厂商可以绕过手机硬件厂商后台吗?如《王者荣耀》《原神》《梦幻西游》等知名手游大作,固然有跟手机厂商叫板的资格,但遇到华为这样强硬的渠道商,有时候双方也不得不争得头破血流。
有媒体认为,未来随着B站游戏中心、TapTap、好游快爆等新兴渠道的崛起,以及信息流广告、APP开屏广告的兴起,手机厂商的官方应用商店等发行渠道的影响力会逐渐式微,渠道的价值和优势也会日渐丧失。
然而,在硬件厂商牢牢掌握手机系统底层架构和后台控制权之下,即便软件厂商可以绕过手机厂商的应用商店,通过其他方式出现在消费者的面前,但仍面临不小的风险:一个"安全警告"或"程序异常",便有可能让软件厂商的所有努力前功尽弃——尽管有涉嫌不正当竞争的风险,但相信没有硬件厂商愿意坐以待毙。
依稀记得,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各大互联网公司为XX手机助手、XX应用商店等第三方应用分发渠道争得面红耳赤的光景。他们以为掌握了分发渠道,就能攥住入口,分得移动互联网的一大块蛋糕,可最后还是纷纷败给了手机厂商的官方应用商店。
如今,还有多少人在用除官方应用商店之外的第三方应用下载APP呢(苹果不计)?
另一个逻辑是,如今手机也不再仅仅提供硬件服务那么简单了。有了用户基础,硬件也可以做起软件的生意,预装APP、卖广告位、抽销售分成等等。随着广告商和内容商的涌入,坐拥上亿用户的各大手机厂商,更有了挺直腰板,和软件商说"不"的底气。
小米2019年年报显示,互联网服务业务(游戏收入和广告收入等)达198亿元,同比增长24.4%,毛利高达4成;2020年第三季度,互联网服务收入达到人民币58亿元,同比增长8.7%。
其他如华为(包括荣耀)、OV等厂商,虽然没有公布相关收入情况,但据行业人士透露,OV的互联网服务收入均在每年百亿以上;而作为体量更大,市占率更高、话语权更强的华为,这块收入估计更高,大概率会超过每年两百亿。
加之,目前手机行业已经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为了抢夺用户,各大手机厂商之间已剑拔弩张。手机价格方面也打得不可开交,各种节日促销、降价。
在硬件利润越发难挣的前提下,互联网服务收入便成为盈利的重要手段。而这恐怕是手机厂商,尤其是"硬核联盟"成员不愿调低分成比例的重要原因所在。
以"点"对"面":软件厂商有机会掀翻硬件厂商的生态吗?而另一方面,想起罗永浩曾经对手机的深刻洞见,也不免让人肃然起敬。
2017年,罗永浩曾在节目《长谈》中提到,之所以不顾别人劝说,坚持要做手机,是因为他觉得手机是下一个计算平台的门票,不喜欢也得做手机,否则下一个计算平台革命没有他啥事。
当初很多人可能对这句话不甚理解,如今再看各大手机厂商的布局和产业版图,你便能理解罗永浩当初那句话的先见之明了。
随着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速AIoT领域的布局,多年搭建起来的软硬件生态渐成气候。其他内容商想要凭借自身产品的影响力,与手机硬件厂商相抗争,显然没有那么容易成功。
当然,内容商的影响力还要分开来看,一旦可能影响苹果产品的销量,苹果也会'低头认错',比如2017年苹果和微信的"打赏大战",最后以苹果妥协而告终。
另外,有人可能会说,去年苹果借故疫情原因,有条件地放宽了分成比例,由30%降至15%。但是我们仍要看到,苹果做出让步的同时,其护城河依旧牢固。
而随着苹果在智能家居、出行、办公、教育、音乐、影视娱乐等方面的加速布局,未来苹果的生态将更加牢不可破,其强势地位也不会有太大改观。而这恐怕也是苹果面对Epic的"无理要求",坚持底线,绝不低头的底气所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手机厂商早已不再是单纯的硬件厂商,而成为各种软硬件相结合的一个个生态系统。你可以离开我,但你绕不开我,而这才是最让人细思恐极的地方。
所以,本次华为和腾讯之争看似很快便平息了,双方似乎各让一步。但从双方都不愿多谈细节的情况来看,这样的结果放在整个大环境下,恐怕也只会是个例。
结语尽管软件厂商苦手机硬件厂商的"过路费"久矣,但无论短期看,还是长期看,生杀大权仍旧牢牢掌握在手机大厂手里。而如腾讯、网易、米哈游、莉莉丝等游戏厂商凭借一两款爆品游戏,就敢于和手机厂商叫板的情况,其也只能是"个事个办",不具备普适性。
当然,如果所有软件厂商联合起来,联盟对抗手机硬件厂商,重新协调分成比例,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各家有多大决心以及实际效果如何,恐怕就不好说了。
毕竟"垄断""不正当竞争"等"尚方宝剑"也不是随取随用,随用随有效的,而天下也没有多少"以弱胜强"的案例可供参考。
商人吃相真难看,相对来说,怎么感觉小米和苹果最良心
所以抽50%是对你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