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效医疗”需曝光!医生坦言:很多药无需服用,很多手术不该做

任向前养护说 2024-10-21 03:07:57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小王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最近因为腰部酸痛前往医院就诊,医生检查后建议他进行一个微创手术,并开了一堆止痛药和营养补充剂。

小王起初没有多想,依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手术,也按时服药,然而几个月过去了,他的腰痛症状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觉得身体更疲惫。

无奈之下小王寻求了另一位医生的意见,而这位医生告诉他,早期的腰痛并不需要手术,只需通过适当的休息和理疗即可缓解。

而至于那些药物,很多也只是辅助性的,并非必需,小王感到困惑,明明自己遵从了医生的指示。

事实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许多人在面对健康问题时往往把希望完全寄托于药物或手术,忽略了许多疾病有其他更有效、风险更低的治疗方式。

而且过度治疗不仅对身体无益,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新的健康问题。

根据一项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约有超过30%的医疗干预是“不必要的”。

其中不需要的手术占到了13.5%,而过度使用药物则更为普遍,尤其是抗生素和止痛药。

一、无效医疗包括哪些项目

无效医疗简单来说就是那些没有实际疗效,甚至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医疗手段,很多时候患者可能因为对疾病的焦虑或者对医生的信任,盲目接受了这些不必要的治疗。

医疗手段本应帮助我们解决健康问题,但某些情况下一些治疗并没有帮助,反而带来了负担。

1.过度使用药物

感冒药是典型代表,大多数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不需要特别的药物治疗,靠身体的自愈能力几天内就能康复。

然而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感冒药,不少人会觉得吃药更踏实,事实上感冒药只是缓解症状,比如减少鼻涕、缓解头痛,但并不能缩短病程。

这些药物吃了虽不会有太大害处,但多吃也无益,而且有些人习惯在稍有不适时就吃抗生素,但感冒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根本无效。

2.一些不必要的检查

体检本是为了早发现健康隐患,但有些检查项目其实对大多数人并没有太大意义,比如普通的CT、核磁共振,很多人觉得做得越多越放心,但这些高端检查并不适合所有人。

对于没有症状的普通人来说,过度依赖影像学检查反而可能让人背负心理负担。

有时医生在影像中发现一些“不明阴影”或“小结节”,这些可能是良性的,不需要过多干预,但一旦发现了,患者往往会觉得需要进一步检查,甚至手术。

3.过度治疗

这是指明明病情不严重或无需治疗,却被建议接受手术或其他复杂治疗方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

很多情况下靠休息和适度的康复训练,疼痛就能得到明显缓解,甚至完全恢复,可有些患者由于害怕病情恶化,医生为了保险起见,可能会建议做手术。

但实际上腰椎手术的风险并不小,术后可能还会有各种并发症,甚至导致二次手术,这样一来患者反而从一个简单的腰痛问题,演变成更复杂的健康难题。

4.药物治疗

比如一些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患者,可能并不需要长期服用药物,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比如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就能有效改善病情。

但不少医生出于谨慎,或为了让患者安心,可能会开一大堆药物,尤其是血压药、降脂药等。

患者长期服药后身体可能会对药物产生依赖,甚至出现副作用,如头晕、乏力等,对于本来不严重的疾病,反而因为过度治疗,让身体承受了额外的负担。

二、无效医疗的4个危害

无效医疗对身体和生活的影响其实比我们想象中严重得多,它不仅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还可能直接损害健康,带来心理上的负担,了解这些危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避免掉进过度治疗的陷阱。

1.经济上的浪费

无效医疗直接让我们把钱花在了没有必要的治疗、药物和检查上,这不仅增加了医疗成本,还让患者和家属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

医疗费用一直是家庭开支中的一大部分,很多家庭可能为了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而不得不省吃俭用,甚至借贷。

特别是一些过度的检查和药物使用,表面上看是为了健康,但实际上并不能起到预期效果。

这种不必要的花费就像无底洞,花出去的钱无法带来健康改善,甚至可能带来更多后续开销。

2.对身体健康的直接损害

很多时候接受了无效治疗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可能让身体受到伤害,比如滥用药物会导致药物副作用,甚至对某些药物产生耐药性。

长时间服用不必要的药物可能破坏身体的自然代谢功能,让身体陷入一种对药物的依赖状态。

有些手术如果不是真的需要进行,反而会增加感染、并发症的风险,让原本轻微的健康问题变得复杂难治。

无效的检查项目同样如此,反复接受高剂量的放射性检查,可能会对身体带来额外的辐射伤害,对身体的过度干预会让健康问题变得更难处理。

3.心理上的压力

无效医疗常常伴随着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很多患者因为过度检查或治疗,被告知一些并不严重的健康问题,结果却因为担心和焦虑,心情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过度担心身体健康,甚至会让人走向过度保护自己,不敢正常生活,反而使身体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这样的心理负担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比如焦虑症或抑郁症。

4.延误了真正的治疗机会

无效医疗往往让患者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不必要的治疗上,真正需要的治疗可能被忽视。

比如一些慢性疾病在早期如果没有得到科学合理的治疗,可能会进一步恶化。

而如果花了太多时间在无效治疗上,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等到问题真正暴露时,病情可能已经加重,治疗难度也随之增加。

很多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好的预后,但无效医疗让患者走了很多弯路,浪费了宝贵的治疗时间。

三、很多药无需服用,很多手术不该做

日常生活中有些药物和手术看似很常见,甚至有人觉得是标配,但其实很多时候,它们并不是必须的,甚至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1.感冒药

很多人感冒了第一反应就是赶紧去买点药吃,尤其是市面上的感冒药品种繁多,广告也铺天盖地,看起来效果神奇。

但实际上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药物并不能直接杀灭病毒,只是缓解症状,比如头痛、流鼻涕。

身体的免疫系统通常能在几天内把病毒清理掉,所以感冒药并不能加快康复进程,很多人会吃上好几种感冒药,其实大部分成分是一样的,只是换了个包装。

滥用这些药物不仅对病情没帮助,还可能导致一些副作用,比如嗜睡、肝脏负担加重。

2.抗生素

很多人一感到身体不适,比如嗓子痛、发烧,马上想到去诊所开点抗生素吃,觉得吃了就能好得快。

事实上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大部分感冒、咽喉炎、流感等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根本不起作用。

滥用抗生素不仅没用,还会引起细菌的耐药性,久而久之真正需要用抗生素时,效果反而打折扣。

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但不少人还是有这个误区,认为抗生素是万能药。

3.剖腹产

剖腹产本是为了应对一些高风险妊娠或紧急情况而采取的手段,但近年来剖腹产率明显上升,很多孕妇在没有医学必要的情况下选择剖腹产。

尽管剖腹产可以让生产过程变得可控,甚至能避免自然分娩的疼痛,但这毕竟是一次腹部大手术,带来的风险和术后恢复远比自然分娩复杂。

剖腹产后母亲的身体恢复需要更多的时间,还可能面临手术后感染、伤口恢复不良等问题,而对新生儿来说,剖腹产也可能影响到肺部功能的发育。

4.腰椎间盘突出手术

很多人一听到“腰椎间盘突出”这几个字,觉得这是个大问题,需要马上动手术解决,实际上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比如物理治疗、康复训练来缓解。

手术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缓解疼痛,但长期效果未必比非手术疗法好,而且手术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

比如感染、神经损伤等,有些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复发的情况,甚至需要二次手术。

四、结语

药和手术不是万能的“救命稻草”,有时候身体并不需要额外的帮助,它有强大的自愈能力。

与其把希望全寄托在药物和手术上,不如给自己一点时间,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和缓解病痛。

参考资料

【1】孙也龙.无效医疗的成因、伦理问题及因应对策[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9,36(05):118-123.

【2】王明弘.无效医疗的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1):384.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71.230.



0 阅读:4

任向前养护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