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一位年过七旬的杨大爷,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意外发现了一个黑匣子。
出于好奇,他便使出了浑身解数,打开了这个神秘"宝箱"。

可刚一掀开盖子,他就被里面的东西吓得魂飞魄散,甚至立即装起来拿去报警。
那么,这个"宝箱"里究竟藏着什么“宝贝”让这位老人如此恐惧?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跨世纪“宝贝”现世去年5月22日,家住杭州西湖一带的杨大爷,手里拎着一个沉甸甸的绿袋子,急匆匆地走进了翠苑派出所的大院里。
在见到值班民警之后,他赶紧就把手里拎着的袋子放到了值班室的桌子上。

值班民警有些不明所以,赶紧让杨大爷坐下,慢慢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然而杨大爷却什么都没说,只是缓缓地打开了桌上的袋子。
一开始值班民警还以为杨大爷要呈上什么宝贝,可在打开袋子的一瞬间,他们竟全都愣在了原地。
这袋子里哪是什么宝贝?分明是3个弹匣和91枚子弹!

要知道,这些东西可都是违禁品,而且数量还这么多。在如今这个年代,哪怕只有其中的一个,也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而杨大爷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如果不能给警方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可是要承受牢狱之灾的。

杨大爷看着震惊的值班民警,这才开始叙述袋子里面所有东西的来历。
原来,这些枪支弹药全部都是在他去世22年之久父亲的柜子里发现的。
之所以有这些东西,是因为他的父亲年轻的时候当过兵,参加过多场抗日战争,这些“宝贝”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父亲在留了下来。

得知这些违禁物品的确切来历以后,值班民警便把这些东西全部都存放了起来。
此事虽然已经告一段落,可杨大爷还在自顾自的叙述父亲的事迹,值班民警这才知道杨大爷上交这些物品时为什么那么不舍...

杨大爷的父亲,名字叫杨卓群,出生于安徽省寿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人民的日子过得极其艰难,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还要时刻预防侵略者的烧杀抢掠。
就在那生死存亡之际,无数青年选择加入抗日的队伍。杨卓群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新四军,开始了他的抗日征程。

去到部队以后,杨卓群被分到了新兵团,每一天都要接受体能和作战技巧训练。
虽然条件很艰苦,但他在这里他认识了很多新朋友,每天和他们一起参加训练,总能让他忘记训练的辛苦。

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他发现很多战友上了战场以后就再也没回来,这让他意识到战友是牺牲了。
想着昔日一起训练的战友、一起挥洒汗水的同胞,杨卓群的脑海里瞬间就冒出了报仇的想法。于是,还没等到训练期结束,他就抢着去战场上和敌军对拼了。

在战场上,杨卓群虽然一心为战友报仇,但也没有丧失理智,常常都能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再加上悍不畏死的精神,他总是能在战斗中反杀敌人,屡立战功。
其中就有一场特别关键的战役,而杨卓群仅带着几人规模的小战队,巧妙利用埋伏,击退了多于自己战队数十倍的敌军,成功的为大部队的撤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这一战,让杨卓群声名鹊起,成为了"寿县三杰"之一。

随着参加的战事越来越多,杨卓群的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不仅在前线英勇作战,还常常在后方积极的发展革命力量。
仅仅几年的时间,杨卓群就从安徽转战到江苏,又转战到浙江,他的足迹几乎遍布了大半个华东地区。每到一处,他都会给敌人造成沉痛的打击。

等到抗战胜利,新中国成立以后,杨卓群被安排到北方工作,直到1952年,才被调到杭州就职,他最终也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
虽然已经离开了战场,但是那段峥嵘的岁月,却始终在杨卓群的心中占据一席之地。他把那些当年打仗时用过的枪支配件小心翼翼的包好,装进一个木箱子里,收藏了起来。

杨大爷的母亲也是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对丈夫的这份情怀深有体会。虽然她明明知留着这些东西不合适,但还是默许将它们留了下来。
随着岁月的流逝,杨卓群的年龄越来越大,但他对那段经历的怀念却愈发深沉。那个装有"宝贝"的箱子,成了他心灵的港湾,对战友的思念,以及对和平年代的感恩。

杨卓群对这个装着“宝贝”的箱子非常重视,儿子出生以后,他就把这个箱子锁进了柜子里。
可杨大爷小时候非常调皮,什么都想拿来玩,杨卓群也总会满足儿子的要求。但唯独这个装着“宝贝”的柜子,他连碰都不让儿子碰。

父亲的严厉拒绝,反而激发了杨大爷的好奇心。每当经过那个柜子时,杨大爷都会忍不住多看两眼,脑海中不断猜测着里面可能藏着什么“宝贝”。
尽管杨大爷的内心充满了好奇,但是由于父亲不怒自威的气场而不敢太过放肆,所以也就没有生出私自打开这个柜子一探究竟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杨大爷的生活重心也随之转移。学业、朋友、兴趣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虽然那个神秘的柜子依旧存在,但那已经不再是他关注的焦点了。尽管偶尔想起时依然还是很好奇,但是很快就会被其他的事情所代替。
就这样,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个神秘的"宝贝",渐渐的被尘封在记忆的角落里。

转眼间,杨大爷已经年过古稀。在他71岁那年,为了整理父亲的遗物,他再次站在了那个让他好奇了几十年的柜子前。
此刻的杨大爷,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忌惮,剩下的只有对这个"宝贝"的无限好奇,和即将揭开谜底的兴奋。

为了一探究竟,没有柜子钥匙的杨大爷,只得请来了开锁师傅,直接把柜子的门撬开了,然后就开始逐一的整理起来。
杨大爷小心翼翼地打开了那个装有“宝贝”的黑箱子,不过他也没想到,箱底整齐地排列着锈迹斑斑的91枚子弹和3个弹匣。

杨大爷仔细端详着这些父亲视如珍宝的"宝贝",仿佛透过它们看到了父亲年轻时的模样。
他能想象父亲是如何小心翼翼地保存这些物品,又是如何在夜深人静时偷偷打开箱子,回忆那段峥嵘的岁月。

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曾经的"宝贝",如今已经成了危险的违禁品。杨大爷心里也明白,私藏这些东西是违法的,但他又不忍心随便处理掉父亲珍藏多年的遗物。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杨大爷下定决心,要把这些"宝贝"上交给有关部门。他小心翼翼地将子弹和弹匣装进一个绿色的袋子里,急忙就踏上了前往派出所的路。

然后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从派出所出来以后,杨大爷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
那一刻,他深深地感受到,英雄的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而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了最美的花。
资料来源:《71岁老人整理过世22年父亲遗物,看后立即上交,民警点赞做得对》—敦煌发布—2023年7月18日

《3个弹匣、91发子弹!杭州大伯匆匆赶到派出所,“违禁品”背后,藏着这样一段历史》—环球网—2023年5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