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鸡蛋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营养丰富又百搭,煎炒蒸煮样样行。
但你可能不知道,有些食物和鸡蛋一起吃,不仅影响营养吸收,还可能给身体"添堵"。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不建议和鸡蛋搭配的食物,看完记得提醒家人朋友。

老一辈常说"鸡蛋配豆浆会中毒",理由是豆浆里的胰蛋白酶抑制剂会影响蛋白质吸收。其实,只要豆浆彻底煮熟,这种物质就会被破坏,根本不会影响健康。
不过,豆浆和鸡蛋确实不是最佳搭档。因为豆浆本身富含植物蛋白,而鸡蛋是动物蛋白,两者一起吃会增加消化负担,尤其是肠胃弱的人,可能出现胀气或消化不良。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最好分开摄入,这样更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如果想喝豆浆,建议间隔半小时再吃鸡蛋。

网上流传"鸡蛋加糖会产生有毒物质",甚至说会生成"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其实,AGEs确实存在,但它主要在高温油炸或烧烤时产生,比如糖心蛋煎糊了,或者糖醋蛋高温烹制。
根据2021年发表在《食品科学》期刊的研究,当食物在120℃以上高温烹饪时,蛋白质和糖类确实会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AGEs。这些物质在体内积累过多可能加速衰老和炎症反应。
但偶尔吃一次问题不大,更健康的吃法是水煮蛋或蒸蛋,如果喜欢甜口,可以等鸡蛋凉一点再加少许蜂蜜。

有人说"鸡蛋和柿子一起吃会得胃结石",这并非完全没道理。柿子尤其是未成熟的,含有较多鞣酸,这种物质和鸡蛋的蛋白质结合,可能形成不易消化的沉淀物。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未成熟柿子中鞣酸含量可达成熟柿子的5-8倍。当鞣酸遇到鸡蛋中的蛋白质时,会形成类似"果冻"样的复合物,这就是可能引发胃部不适的原因。
但成熟的甜柿子鞣酸含量低,和鸡蛋一起吃风险很小。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间隔2小时再吃。肠胃敏感的人更要留意,避免空腹吃柿子后马上吃鸡蛋。

民间有"鸡蛋不能和兔肉、鹅肉同吃"的说法,认为会导致腹泻。其实,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只要肉类彻底煮熟,和鸡蛋一起吃并不会中毒。
不过,兔肉、鹅肉和鸡蛋都是高蛋白食物,一次性吃太多可能让肠胃"超负荷"。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的数据,每100克鸡蛋含蛋白质13克,兔肉含21克,鹅肉含19克。这样高蛋白的组合,尤其是消化功能差的人,容易胀气或腹泻。
营养师建议,这类高蛋白食物最好适量搭配蔬菜一起吃,既能保证营养,又减轻消化负担。

茶叶蛋是很多人的早餐首选,但有人说"茶叶影响铁吸收"。确实,茶叶中的单宁酸会降低鸡蛋铁的吸收率。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显示,茶叶中的单宁酸可以使铁的吸收率降低30%-50%。但对健康人来说,只要不是长期大量食用,影响有限。
更大的问题是,茶叶蛋往往煮太久,蛋黄表面发绿(硫化铁),虽然无毒但营养流失多。实验数据显示,煮制2小时的茶叶蛋,维生素B1损失达15%,维生素E损失20%。
建议自己做茶叶蛋时,煮1小时后关火浸泡,既能入味又减少营养损失。

虽然大部分"食物相克"是谣言,但以下几种搭配确实可能影响健康:
生鸡蛋+抗生素:生鸡蛋可能含沙门氏菌,如果正在服用抗生素,可能加重肠道菌群紊乱。北京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约3%的生鸡蛋可能携带沙门氏菌。
煎蛋+培根/火腿:高油高盐组合,一份培根煎蛋的钠含量可能超过800mg,接近每日推荐量的40%。
鸡蛋+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苋菜):草酸和钙结合可能形成结石。实验表明,200克生菠菜中的草酸可使鸡蛋中60%的钙变成不溶性草酸钙。

想让鸡蛋营养吸收更好,可以搭配:
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橙子、西红柿):维生素C可以将铁的吸收率提高2-3倍。
健康脂肪(如牛油果、橄榄油):帮助脂溶性维生素(A、D、E)利用,使维生素A的吸收率提高40%。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提供膳食纤维,平衡血糖。研究显示,全谷物搭配鸡蛋可使餐后血糖上升速度降低30%。

Q:每天吃几个鸡蛋最合适?
A:健康成年人每天1-2个没问题,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建议每周不超过4-5个,或咨询医生。中国营养学会的最新研究显示,每天1个鸡蛋不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Q:蛋黄胆固醇高,能不能只吃蛋白?
A:蛋黄富含卵磷脂、维生素D等,扔掉太可惜。最新研究显示,膳食胆固醇对血胆固醇影响有限,人体会自动调节胆固醇吸收率。除非医生特别要求,否则不用刻意避开蛋黄。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兴国,张片红.《食物相克真的存在吗?》.中国食品学报,2020,20(5):1-6.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李华等.《烹饪方式对鸡蛋营养价值的影响》.食品科学,2021,42(15):23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