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中的甘棠驿,是一座破败荒废的官驿,实为残害人命的“黑店”。
“甘棠驿案”可谓《唐朝诡事录》八个案件中最阴暗、诡异、凶险的案件,也是展现人性最深刻的案件。
尤其是驿卒刘十八的演员,一人分饰阴毒残暴的兄弟三人角色,精彩的演技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么,甘棠驿在历史上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有好多处。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人员或者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
驿站制度在清朝末年就被废弃,而今当然没有甘棠驿。但是地名里含有“甘棠”两字的难计其数。
“甘棠”为什么这么受青睐?它有什么涵义呢?
甘棠其实是一种野果,在有些地方俗称为“野梨、土梨”,学名称为杜、白棠、杜梨、杜棠、甘棠。
它在中国分布较广,华北、华东、西北、长江中下游流域及东北南部均有栽培,果实在秋霜后可食。
它一般生长在荒野中,花儿不如桃李绚烂,果形小而涩,不如苹果、梨子美观、甘甜。但是它在古代却备受尊崇。
其主要渊源,是与辅佐周武王灭商的姬奭(又称为召公、召伯、邵公)有关。
《诗经·召南·甘棠》中记载: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这是在咏唱:那棵枝叶茂盛的甘棠树,不要削剪枝叶、砍伐,不要让它枯萎衰败,因为召公曾在这棵树下歇息。
这首诗歌反映了一个典故:召公作为西周宗室重臣、商朝元勋,勤政爱民,曾坐在甘棠树下与老百姓攀谈,教化民众。
于是,召公备受人们尊敬、爱戴,而且爱屋及乌,连他停歇过的甘棠树也受到优待。
由此,一些地方官为黎民谋福利,兴修水利、铺路搭桥,人们就以“甘棠”命名,称为甘棠湖、甘棠堤、甘棠桥等,作为褒扬。
而且,甘棠朴实无华、接地气,平民老百姓可以随便采摘,解渴、果腹。
因此,很多地名以“甘棠”命名,例如甘棠村、甘棠县、甘棠镇等。一些人起名字也与这种野果有关,例如敬棠、绍棠、晓棠等,其涵义雅俗相融。
那么,《唐朝诡事录》中的甘棠驿,位于今天哪里呢?
《唐朝诡事录》中说得明确,甘棠驿属于甘棠县管辖,县令、县尉、捕快等人也都出场了。
历史上,确实有个甘棠县。
它始置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史书记载:“置宜阳郡,辖宜阳、南渑池、金门三县。另设甘棠县,属新安郡”。
这里说的甘棠县,位于现在的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而且旧版《宜阳县志》中记载:“古甘棠驿站遗址,在今县城西北的胜因寺。”
然而,在隋代仁寿四年(604年),因为甘棠县境内有寿安山,就被改名为寿安县。
《唐朝诡事录》反映的是唐朝的事,可是当时早已不存在“甘棠县”这个行政区划名称。
而且,之前的甘棠驿站在洛阳附近,也即长安的东面。
而《唐朝诡事录》中,甘棠驿站位于苏无名从长安南下赴任的途中、距离南州不是很远。显然,一东一南,方向大相径庭。
而今,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中,也没有甘棠县之名。
但是称“甘棠镇”地方倒是有一些。
例如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湖南省怀化市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等,都下辖有甘棠镇。
我们以这个为线索,来排查一下。
《唐朝诡事录》中,甘棠驿站位于苏无名从长安南下赴任的途中、邻近南州。那么我们就以南州为地标,先确定南州的地理位置。
本人在上一篇文章里已分析过南州的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断它位于今天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一带。
主要依据是:
唐朝初年先后设置过两个“南州”行政区,一个位于今重庆市江津区一带,另一个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唐朝诡事录》原著作者、编剧魏风华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到:剧中“南州”的百毒虫是唐朝小说《酉阳杂俎》中记载的两种毒虫的合体,这种东西出现在岭南地区。根据上述今天叫“甘棠镇”地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位于博白县的偏西北方,两县相距约250公里。
而其它有“甘棠镇”地方,都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之外、距离遥远。
所以可以推断:《唐朝诡事录》中的甘棠驿站,应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附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实地考察一下。广西的朋友如果知情,欢迎核实、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