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之变,指的是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9月1日)明英宗第四次北伐时,明朝军队在土木堡败于瓦剌军队的事变。这一仗明朝军队全军覆没,就连明英宗也被俘虏了。
不过话说回来,明英宗被俘也只是稍微打击了明朝一下,丢人而已。因为明朝最不缺的就是皇帝,没多久,他的弟弟就登基为帝了。明朝军队的损失也有,可是毕竟稳定了下来,打赢了北京保卫战。
所以,整体而言,要说影响有多大,其实也就那回事。给人的感觉,似乎明朝照常在运转。
可是,明朝为何以后一蹶不振,似乎再也没有好过呢?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明朝虽然此后一直衰落,但还是有些亮点的。像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还不错。朱祐樘为人宽厚仁慈,躬行节俭,不近女色,勤于政事,重视司法,大开言路,努力扭转朝政腐败状况,驱逐奸佞,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大臣,史称“弘治中兴”。
嘉靖皇帝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史称“嘉靖新政”。
明穆宗朱载坖,重用贤臣,兴利除弊,加强边防。经过一番整顿,国势有所起色,还实现了隆庆开关,大明发展也不错。
明朝万历帝在位时也曾出现短暂的中兴局面,后世称该时期为“万历中兴”,但这主要归功于内阁首辅张居正。
所以,不能说土木之变后就一蹶不振了。关键问题是此后的历代中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而且,这完全在于皇帝早期的英明,很多时候他们到了晚期,基本上便把自己之前努力的一切付诸东流,甚至更加恶化。
所以,明朝几乎没有什么改善,时好时坏。当然了,土木之变,对大明的打击的确非常大。明英宗的亲征和一般皇帝亲征还不太一样,他把半个朝堂的群臣都给带走了,结果让人家一勺烩了。这样的打击是致命的,危害也是非常大。所以,土木之变后,大明的确走向了衰落。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