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汽车市场,燃油车与新能源车纷纷降价,消费者纠结不已:到底该选哪款车?价格战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行业变局?

2025年,中国车市燃油车掀起“价格风暴”。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2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91万辆,同比增长51%,市场份额达65.6%。
在这一背景下,燃油车市场兴起“一口价”热潮。从别克、大众到奥迪、路虎,众多传统车企纷纷杀价。中汽协数据表明,2023-2024年,10-20万元汽车销量占乘用车总销量约50%。随着电动化技术发展,自主品牌向10-20万元区间进军,与合资品牌竞争愈发激烈。“一口价”模式令价格趋于透明,遏制了经销商的议价行为,进而舒缓了消费者比价时的焦虑情绪。
2025年2月,别克君威25T超享版和28T纵享版分别以10.69万元和12.39万元上市,较原指导价最高降幅33%。上汽通用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表示:“别克要抢占燃油车存量市场份额,以用户为导向,实现终端价格透明化”。

上汽通用的举措引发行业连锁反应。今年以来,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主流合资品牌,对超20款车型实施“一口价”,将产品价格下探至自主品牌同级区间,聚焦10万元市场。豪华品牌也受波及。2023-2024年,豪华品牌终端价格折扣率从13%升至23%,但销量下滑23万辆至206万辆。
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品牌推出“一口价”策略,主要是为了加速老款车型库存清理,重构产品价格体系,并非单纯追求销量增长。该策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经销商需要时间适应,消费者也存在质疑,但随着营销策略的深入,终端销售数据已出现回暖迹象。
从成本角度分析,汽车产业高度依赖规模经济。在规模经济效应下,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即每生产一辆车的平均成本)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以比亚迪为例,其年销量已达数百万辆,产能大概率已进入规模经济区间,单车成本具备显著优势。而那些年销量仅几万、十几万的新品牌车企,产量远未达到规模经济要求,单车成本居高不下。

对于传统燃油车品牌而言,像从20万降至12万的车型,它们大多是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成熟企业,理论上早已实现大规模生产,处于规模经济区间。此时的降价促销更多是一种短期应对策略,只要价格能覆盖可变成本,即便亏损,企业也会继续生产。这意味着,当前燃油车的打折是实实在在的亏损,并非仅仅是会计数据上的表象。仅从成本考量,购买燃油车似乎更为划算,毕竟价格已大幅下降。
新能源车,降价潮还会继续吗?在当下的汽车市场中,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局势可谓波谲云诡。乘联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降价车型数量多达227款。其中,新能源车新车降价车型的平均降价幅度达1.8万元,降价比例为9.2%;反观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车型,平均降价力度为1.3万元,降价幅度为6.8%。这一轮降价潮来势汹汹,车企利润遭受明显挤压。相关数据表明,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仅为4623亿元,与上一年相比下滑8%;汽车行业利润率低至4.3%,相较于下游工业企业6%的平均利润率,处于较低水平。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持续下行,车企面临着愈发严峻的成本控制压力,纷纷开启探寻降本增效的新征程。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其成本占据整车成本的40%以上,自然而然成为车企降本的关键突破点。

宁德时代凭借其在电池研发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与卓越市场影响力,吸引了众多车企的合作目光。宁德时代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全面整合资源,搭建联合开发平台,致力于研发和生产更具成本竞争力的电池产品。通过此次合作,有望推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进程,大幅降低供应链成本,进一步提升产品在市场上的性价比。
与此同时,福特汽车与宁德时代深化战略合作,双方聚焦北美市场,将共同开展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研发工作。北美地区消费者对电动车续航里程与性价比要求极高,此次合作旨在为当地市场量身打造适配的动力电池解决方案,助力福特推出更契合当地需求的高性价比、长续航电动车,从而加快福特在北美地区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提升其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新能源汽车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加,竞争愈发激烈。特斯拉凭借技术、品牌和规模优势,率先开启降价模式,对整个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技术进步也是推动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此外,动力电池领域的结构性过剩,使得电池供应商在议价中处于劣势,车企得以争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为新能源汽车降价提供了空间。
从趋势上看,新能源汽车的功能不断丰富,全车配备多个雷达、摄像头,具备自动驾驶、停车辅助、语音控制等功能,集成众多APP,与当年智能手机的发展类似。随着时间推移,消费者对这些新功能的依赖度将逐渐提高,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行业变局下,如何抉择?对于消费者来说,面对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降价潮,该如何选择?如果您经常长途自驾,燃油车的续航优势依然明显,一箱油可行驶较长距离,无需担忧续航焦虑。而对于城市通勤为主的消费者,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更低,充电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尤其是在一些限牌城市,新能源车牌还具有政策优势。

在价格方面,虽然燃油车目前降价幅度较大,但从长期看,新能源汽车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成本仍有下降空间。同时,消费者还需考虑车辆的保值率、维修保养成本等因素。一般来说,新能源汽车在保值率方面可能相对较低,但维修保养成本通常比燃油车低。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将继续扩大已是大势所趋。2026年,新能源车购置税政策将有所调整,从“全额免税”变为“缴纳一半的购置税”,这可能会对新能源车的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产品力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关键因素。
传统燃油车企应加快转型步伐,跟随“一带一路”倡议拓展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新能源车企则需在控制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同时,注重客户体验,合理调整价格策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要关注行业变化,提前布局,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总之,2025年的汽车市场充满机遇与挑战。消费者在购车时应综合考虑自身需求、车辆性能、价格、使用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做出理性选择。而车企和行业从业者也需顺应市场趋势,积极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文本来源于@珍大户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