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懋功
1934年2月至1935年7月,陕甘宁边区遭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三次残酷“围剿”。在这段艰难的日子里,刘志丹将军带领着刘懋(mào)功等一众英勇战士,四处奔波,艰苦作战。刘懋功在这历次战斗中,以其勇敢、机警的表现,赢得了刘志丹的深深喜爱和高度信任。他逐渐被委任为红十五军团的连指导员、营指导员,乃至团政委等职务,成为了革命队伍中的一颗璀璨新星。
长征的硝烟刚刚散去,刘懋功又随中央红军投身于直罗镇战役以及东征、西征等一系列战役之中。在战场上,他智勇双全,谋略过人,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天赋。他的表现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很快被任命为232团的团政委。
然而1936年4月,刘志丹将军在东征三交镇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刘懋功悲痛欲绝。刘志丹是他革命道路上的引路人,更是他游击战术的启蒙老师。刘志丹将军的精神和品格,深深地烙印在了刘懋功的心中,影响了他的一生。

1955年授衔仪式
1937年上级考虑到刘懋功是陕甘边区土生土长的干部,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有着“活地图”的美誉,便决定让他留守边区,担负起保卫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重任。在这段时期里刘懋功的工作异常繁重。他要肃清周边的土匪武装,维护边区的治安稳定;还要时刻提防国民党反动派发起的摩擦挑衅,保卫党中央的安全。
他多次亲率部下剿灭土匪,又在关中分区的南线和西线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战斗。1945年7月的爷台山反击战中,刘懋功的部队更是歼灭了胡宗南进犯的5个连及1个营部,有力地捍卫了党中央和陕甘宁边区的安全。
1947年2月,解放战争的烽火已燃遍华夏大地,蒋介石心急如焚,誓要迅速扑灭共产党的革命火焰。他亲自驾临西安,召集国民党西北区的军政要员,密谋策划,誓要在短短三个月内将陕北问题一劳永逸地解决。随后他一声令下,胡宗南率领23万国民党大军向延安革命根据地涌来,战火一触即发。

刘志丹将军
3月13日,胡宗南的大军从三面夹击延安,飞机轰鸣,炮火连天,整个天空都被硝烟染黑。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刘懋功被委以重任,成为保卫延安的急先锋。他带领部队,面对敌军的汹涌攻势,毫无惧色,心中早已谋划好了一场秘密行动。先遣队在刘懋功的指挥下,昼伏夜出,如同幽灵一般,巧妙地绕过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火速抵达了柳林和庙湾一带。
刘懋功深知,柳林和庙湾是敌人的薄弱环节,主要由国民党的还乡团和地方保安团把守。他决定利用夜色作为掩护,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3月20日晚,月色朦胧,刘懋功率领部队悄悄接近敌人的阵地。
当距离敌人仅一步之遥时,他猛然一挥手臂,部队如猛虎下山,发起了突然袭击。敌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打得晕头转向,慌乱中纷纷逃窜。刘懋功的部队乘胜追击,一举夺回了庙湾,战旗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胜利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速传遍了每一个角落。刘懋功没有片刻耽搁,带领部队马不停蹄地向柳林进发。次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时,他们已经抵达了目的地。经过一夜的急行军,先遣队迅速占领了柳林,消灭了还乡团,为后续的战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几周里,刘懋功率领先遣队如同游击战神一般,频繁出击。他们利用地形的优势,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每一次战斗他们都以少胜多,以智取胜,一次次挫败敌人的进攻,逐步收复了关中分区。在短短15天内,刘懋功带领的先遣队歼敌两千多人,解放了好几个据点,取得了一连串辉煌的胜利。
1949年西安解放后,国民党势力如马步芳、马鸿逵等迅速寻求外援,与胡宗南勾结在一起,共集结了约16万兵力,企图对共产党控制区发动猛烈进攻。面对敌人的汹汹来势,刘懋功临危不惧,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利用地形的优势,巧妙部署兵力。

空军第一位司令员刘亚楼将军
在战斗中,刘懋功和他的部队如同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他们利用精妙的战术和顽强的战斗精神,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猛烈进攻。在三大战役中,他们更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成功地扭转了战局。每一次战斗,他们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让敌人闻风丧胆。
1950年6月,刘懋功正沉浸在日常的军务中,突然一纸调令如晴天霹雳般砸来——他被调往空军任职。刘懋功愣住了,心里直犯嘀咕:“我这老骨头,还去空军凑热闹?这不是赶鸭子上架嘛!”他自知虽在红大、抗大镀过金,但说到底还是个陆军老将,对空军那一套根本不熟悉。更何况,年岁不饶人,他早已过了适应新环境的年纪。
正当刘懋功琢磨着怎么推辞这烫手山芋时,家里又添了乱子——儿子突发急症,病得奄奄一息。他心急如焚,一边忙着照顾孩子,一边心里盘算:“这下好了,孩子病了,我正好可以以此为由拖一拖。”

退休时刘懋功(中)在兰州空军留影
然而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孩子的病情奇迹般地好转了。刘懋功刚想松口气,电话却像催命符一样接连不断,都是催促他尽快赴任的。他无奈地苦笑,心想:“这上级还真是铁了心要我去空军啊!”
刘懋功深知军令如山,无法推辞。他望着窗外,心中既有对陆军的不舍,也有对未知的挑战的忐忑。但转念一想,既然无法改变,何不勇敢一试?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带上家属,连夜奔赴军区。路上他暗暗发誓:“空军,我来了!虽然我是个陆军老将,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学、肯拼,就一定能在这片新的天空翱翔!”
1955年随着军衔的授予,军事学院迎来了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学员们精神抖擞,与将军们一同参加了分列式,展现了军人的风采。刘院长身着元帅礼服,威严地检阅了队伍,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期许。

美制P-2V电子侦察机模型
不久后印尼总统苏加诺访问南京,特意前来参观军事学院。学院决定以最高的礼仪迎接这位尊贵的外宾。然而天公不作美,大雨倾盆而下。有人提议将欢迎仪式移至礼堂,但刘院长坚决拒绝,他说:“国威军威,岂能因雨而改!”于是他身先士卒,不打雨伞,冒雨站立,陈毅元帅也紧随其后,两位元帅并肩迎接外宾,展现了军人的坚韧与担当。
在军事学院,刘振世教员曾对刘懋功感慨万分:“我曾在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和陆军大学深造,但那里的训练与你们共产党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军事学院的毕业考试,堪称一场国家级的盛宴。
考试由主考官和陪考官共同主持,监考官阵容强大,学院的主要领导几乎悉数到场。每个班的考试都要持续数天,被形象地称为“三堂会审”。刘懋功在军事学院的学习生涯中,深受刘伯承元帅“学以致用”的教诲。

70年代初刘懋功将军在视察工作
他摸索出了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勤奋刻苦,成绩斐然。在复习口试题时,他遇到了一道关于强击机战术的难题,答案长达39条,占据教材十几页。同学们纷纷摇头,认为抽到这道题就是倒霉。但刘懋功却不以为然,他下定决心要攻克这道难关。他既死记硬背,又活学活用,将答案归纳成3大类,做到了心中有数。
毕业后刘懋功面临着职业的选择。刘亚楼在北京找到他,问他愿意去武汉还是沈阳。刘懋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沈阳,他说:“我只想打仗,大连的空三军更适合我。”
1957年8月,刘懋功奉命前往大连,担任空三军军长。刘懋功到任后,深入部队调研,了解实际情况。他注重实战化训练,在他的带领下空三军的战斗力迅速提升,每个师都有一个团达到了四种气象作战水平。空三军在空军中崭露头角,成为了战斗力强劲的佼佼者。

合照
在1958年8月,随着紧张局势的升级,我军开始了对金门岛的炮击行动。在这一关键时刻,刘懋功将军及其精心组建的空三军指挥班子被迅速调派到福建北部战区,肩负着与国民党空军争夺制空权的重大任务。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双方在福建沿海上空展开了激烈的空中交战。我军共进行了13次空战,成功击落14架敌机,并且损坏了9架。此外我军还成功俘虏了一名敌方飞行员。
1960年夏,刘懋功被军委任命为辽南地区作战指挥,此次任务的核心是准备应对不断侵扰的美蒋侦察机。为此刘将军调集了两个高炮师,并选择了地理位置优越的待机地区进行歼敌准备。通过严格的战前训练,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次年这个高炮群在其灵活机动的指挥下,成功击落了一架美制P-2V电子侦察机,导致敌方空军研究组副组长叶霖及其团队12人当场遇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64年1月,昆明的机场上,陈毅元帅正准备启程前往肯尼亚。在候机间隙,他召来刘懋功将军,一边听着工作汇报,一边突然玩笑道:“我如果从空中掉下来,你能不能知道?”
刘懋功心头一紧,连忙笑道:“陈老总,您别说这种不吉利的话,我们可都盼着您平安归来呢!”陈毅哈哈大笑:“咱们共产党人不迷信,你就说说,能不能知道?”刘懋功认真回答:“陈老总,我们的雷达和通讯都很先进,真有什么情况,我们一定会第一时间掌握。”
陈毅满意地点点头。从肯尼亚回国后,陈毅并未返京,而是计划继续随周总理访问亚非欧。在昆明,他常与刘懋功散步聊天。一天,他指着机场边一架老旧飞机说:“我明天去西双版纳,就坐这架,你别跟空军说。”

合照
刘懋功看着那架飞机,心里直犯嘀咕,这飞机太老了,安全吗?他悄悄给空军打了个报告。第二天陈毅来到机场,看到一架崭新的大飞机,笑道:“刘懋功,你还是跟空军说了啊。”
刘懋功憨笑:“陈老总,您的安全最重要,我们得负责啊。”作为外交部长,陈毅经常出国,和刘懋功打交道不少。有一次他回国后问刘懋功:“空军有些飞机飞得高,后面拖白烟,还咚咚响,是怎么回事?”
刘懋功解释:“那是超音速飞机突破音障的音爆和尾迹云,就像鞭炮在空中炸开一样。”陈毅眼睛一亮:“能表演给我看看吗?”刘懋功爽快答应,并邀请朱老总一起来看。表演那天,超音速飞机在天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尾迹云如彩带飘洒,音爆声震耳欲聋。

合照
陈毅看得兴致勃勃,表演结束后拉着刘懋功的手说:“今天真是大开眼界,谢谢你让我们看到了空军的高超技术!”此后刘懋功继续坚守岗位,为空军发展贡献力量。他的身影和事迹,也成为了空军历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1968年,刘懋功被调往南京军区空军司令职位,后于1975年再次调往兰州军区空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刘懋功面临多重压力,但他始终铭记着刘志丹的教诲,对党中央和毛主席保持坚定的信念。他在政治风波中坚守自己的立场,与林彪、“四人帮”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展示了他作为军事领导的坚韧和忠诚。
2009年12月23日,93岁的刘懋功将军结束了他充满传奇的一生。他的一生充分证明了一名老兵在新时代的光辉记录在历史之中,也照亮了当下。他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于祖国和人民,赢得了后世的永远尊敬和怀念。

刘懋功将军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