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在经过和兄弟们的争权夺利后,成为了康熙之后的又一个满清统治者,随后他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孙们,像他自己一样和兄弟们自相争夺,搞出了一个秘密立储制度。就是将继承人的名字写在纸条上,然后藏在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等到统治者去世后,众人打开纸条一看,上面写的谁、谁就是继承人
正大光明匾
那么这个制度是否前所未有的呢?其实不然,中国历史上早就出现了记载。《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八·西戎》记载了波斯国的传位方式,“其王初嗣位,便密选子才堪承统着,书其名字,封而藏之;王死后,大臣与王之群子,共发封而视之,奉所书名者为主焉。”
不能说是毫不相干吧,只能说波斯国的传位方式和雍正搞出来的这一套一模一样,而且《旧唐书》清楚的记载了下来,可见这个传位模式在清代以前中国人就知道了、并不是什么多么先进的产物;甚至不排除是雍正直接挪用。而且细究下来的话,雍正自己的继位也符合秘密立储制度
康熙废除了之前的继承人胤礽后,就没有公布新的继承人,而是秘密的在心中选定,临死之前才公布的结果;而正是因为康熙采纳了这种秘密选定继承人的方式,继承人的位置空缺,才引发了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消灭竞争对手而骨肉相残,可见秘密立储制度不但不是防止骨肉相残,而是造成骨肉相残的原因
影视剧中的雍正
影视剧中的康熙
满清搞出这套制度的目的,其实是就两个原因,一是保护继承人、二是统治者自己也耳根清净。保护继承人的意思是,防止继承人在得到太子之位后飘了,看着龙椅上的老头一直不驾崩着急,从而走向和皇权对抗最终身死的下场;雍正就是亲眼看到了胤礽的结局,不希望他看重的十全老人弘历也是这个下场
统治者自己也耳根清净的意思是,太子一事皇帝自己说了算,避免大臣们指手画脚。当年万历皇帝不上朝,就是因为他要册立郑贵妃的儿子当太子,大臣们是据理力争、要求立长子朱常洛,最终万历帝和大臣们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历朝历代皇帝想立喜欢的儿子当太子、但那儿子如果不是嫡长子就会有阻力,无外乎阻力有的大有的小;万历帝遇到的阻力就非常大。满清统治者认为既然立喜欢的儿子当太子有阻力,那干脆不立;把自己喜欢的儿子名字写下来藏着,等其他人打开时皇帝早就驾崩了
影视剧中的万历帝
君权天授
那些人看到名字后,爱怎么吵怎么吵、反正皇帝都听不到了;而皇帝也表明了自己满意的继承人,如果最终皇位还是被他的兄弟夺走,那也只能怪他自己没本事了。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汉族王朝不会用这套秘密立储制度,因为汉族王朝讲究君权天授,谁是新任天子不是老皇帝说了算,而是老天爷说了算
老天爷意志的体现就是,谁是嫡长子谁就是老天爷选中的人,不是嫡长子的只能怪自己命不好,老天爷没有选中自己。即便不是嫡长子的后来继位了,也会说老天爷对之前选择的继承人不满,更换了继承人;或者老皇帝废除之前的嫡长子,也会告诉天下人,是嫡长子失德、结合天灾、星象来解释老天爷的愤怒,所以更换继承人
总之皇帝是天命所归,嫡长子继承制就是最好的天命体现。而秘密立储制度就完全是另一回事,因为秘密立储制度是典型的,你爹觉得你好,你爹爱你,所以选择了你当继承人,这就是将君权天授变成了“君权爹授”;老皇帝代替了老天爷,新皇帝如何以天子自居?在汉族封建王朝的眼中,完全就是倒反天罡
影视剧中的朝堂斗争
另外太子之位的空缺,也会导致皇子们个个滋生夺嫡的野心,他们相互拉帮结派、向朝堂渗透自己的势力,最终也会导致朝臣们选边站队,最终发展成为朝廷内部的斗争;典型的例子就是东吴的二宫相争和玄武门之变的惨剧。而太子人选一旦确定,就是摆明了的下一个皇帝,群臣们就会逐渐向太子靠拢,争取扶龙之功
其他皇子也不容易发展势力从而死了那条心,当然李世民这种在军中有势力的除外,但这也是极少数的个例,而且李世民继位后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是李建成失德,也没有动摇嫡长子继承制。总之真要说规避骨肉相残,嫡长子继承制比秘密立储制度更容易规避
而且雍正之后的满清皇帝,也不完全是秘密立储,乾隆虽然是老四,但雍正的其他三个儿子在雍正死的时候,早都死了,乾隆实际上就是长子继位。嘉庆是乾隆公开禅让,和秘密立储完全相反,嘉庆意外暴毙、连纸条都没来得及藏,是他老婆立的道光,咸丰和乾隆的情况一样,后面三个就全是慈禧册立的了,而且同治还是独子,跟秘密立储完全没关系
所以满清号称搞了个优秀秘密立储制度,实际上是秘密了个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