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许景衡的两首七绝,文笔雄健,更显得意在言外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6-17 10:52:46

宋诗重视格律和音韵,也非常提倡传承和创新,才子们经常从唐人诗歌中寻觅闪光点,同时又结合现实生活和地域特点,赋予宋诗崭新的生命力。

宋代很多文人墨客一方面极其钦佩盛唐的伟大作品,另一方面也没有被唐人的卓然气势吓倒,他们并未显得手足无措,而是积极开创新的风格,并取得了非凡成就。

宋代一位诗人平日里喜欢诗歌创作,他虽然不及王安石、苏轼等大文豪那样出名,可是细细品读其作品,依然让人觉得可圈可点。下面分享宋代许景衡的两首七绝,文笔雄健,更显得意在言外。

寸碧亭

宋 · 许景衡

杖履寻常行乐处,不论小径与幽亭。

谁知苍莽千峰外,尚有仙山一点青。

许景衡22岁进士及第,曾官至资政殿学士,乃是宋代的四朝元老。他为人刚正,敢于谏言,堪称一代名臣。

许景衡还深得程颐之学,他治学严谨,观点独到,对宋代及以后的文坛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首诗描写作者一次外出赏景的感受,文笔雄健,充满理趣,值得细细咀嚼。

起首两句介绍作者的一次闲游过程,诗人穿好鞋子、拄着拐杖,在平日的行乐处留下足迹。

次句补写作者“行乐处”,不管是狭窄的小径,还是幽静的亭阁,虽然皆为寻常景象,诗人却依然感觉值得玩味。

作者突出了“寻常”二字,又以“小径、幽亭”为例,展现出他丰富的阅历,并为下文打下伏笔。

第三句开始转折,诗人说自己走过了很多地方,却惊讶于苍莽群山外的一点青色。“千峰”二字,暗表诗人的足迹遍布各地的行乐处。一个“外”字,则道出诗人也有从未关注的景色。

诗人应该非常熟悉“寸碧亭”周围的景观,无论是险象环生的峭壁,还是缥缈朦胧的云海,在诗人的眼里都显得寻常。才子却独独惊讶于“仙山一点青”,让他感悟到美景不可穷尽。

读完全诗,人们也会感悟良多。人生苦短,无论人们如何勤奋刻苦,都有学不完的知识;景象万千,不管才子怎样博学广识,依然会有没有涉足的领域。所以人们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只要手脚灵活,就要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过强氏园诗

门外游人拨不开,城阴小径点莓苔。

疏枝淡蕊深深处,只有春风自往来。

许景衡虽然在仕途中沉浮不定,不过无论他在何处工作,他都心系社稷,关注民瘼,还经常因为公务繁忙而废寝忘食。

诗人有一次忙里偷闲,与友人一起到郊外散心,途中经过一处庄园,他有感而发,赋诗抒怀。

诗人走在城外的林荫小道上,因为人迹罕至,小径上星星点点地分布着一些莓苔。一行人来到“强氏园”,发现园中草木葱茏,花卉繁艳,于是便想入园观赏。

可惜园门关闭,游人从外面也“拨不开”,大家只好站在园外远观。前两句采用倒装手法,既是满足格律需要,又强调了一种失望的情态,从而为后文的进一步展开打下铺垫。

诗人注意到园林深处有一些“疏枝淡蕊”,可能是由于主人平时较忙,没有时间进行打理和维护,花木并不显得茂密和繁盛,也很在远处难嗅到花香。

结尾一句意在言外,“只有春风自往来”,这一句不仅呼应首句的“拨不开”,而且歌颂了春风毫不偏袒的高尚品格。虽然此处的花木生长在游客难以到达的地方,平时缺乏管顾,更无人欣赏,但是春风没有忘记它们,依然静悄悄地来到其身旁,并给予无私的关爱。

诗人似乎想告诉世人,遭遇困境不要自暴自弃、无须妄自菲薄,而要勇敢地生存,耐心地等待,并相信终有一日,会得到外界的关爱和支持!

1 阅读:107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