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的七律,不见一个“竹”字,句句彰显出竹的高洁品质

墨有云水心语 2024-05-29 10:44:34

竹是深受文人墨客们喜爱的植物,无论烈日炎炎的酷暑,还是冰雪皑皑的寒冬,竹一直刚毅挺拔,不改坚贞本质。竹没有繁花艳丽,不比松柏高耸,却节节为空,具有清雅情操。

寒风呼啸,青竹依然挺直腰杆;大雪覆盖,青竹始终屹立不倒。工匠们将竹加工成乐器,演奏出令人惊艳的天籁之音;才子们也经常在诗行中赞美竹,歌颂其不与群芳争艳的高贵品质。下面分享朱淑真的七律,全诗不见一个“竹”字,却句句彰显出竹的高洁品质。

南宋 • 朱淑真

一径浓阴影覆墙,含烟敲雨暑天凉。

猗猗肯羡夭桃艳,凛凛终同劲柏刚

风籁入时添细韵,月华临处送清光。

凌冬不改清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

朱淑真自小喜欢文学,在她待字闺中时就创作了很多诗词作品。才女渴望寻觅一位琴瑟和鸣的如意郎君,彼此心心相印,又互敬互爱。这样的愿望并非天方夜谭,在如今时代应该实属正常。可是由于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朱淑真最终还是遵从家人的决定,嫁给了一个俗吏。

婚后生活虽然衣食无忧,可是朱淑真因为与夫君难以志同道合,她的文学创作更得不到对方的欣赏和支持,从而让才女倍感郁闷。不过诗人并未因此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依然忘我地读书、写作,并由衷地希望得到知音的理解。这首诗托物寓意,作者以竹自比,展现出一种高远的志向和刚直的品格。

朱淑真曾写过一首咏竹的七绝,其中两句这样描写,“燕崔谩教来唧噪,虚心终待凤凰栖。”作者将燕雀与凤凰对比,表达出自己不愿与凡俗之人为伍的远大胸怀。才女也明确地告诉世人,她绝对不会放弃文学创作,更不会随便向人低头,而要像青竹那样高节入云齐。

这首七律的开篇刻画竹的茂密形态,“一径浓阴影覆墙,含烟敲雨暑天凉。”青竹从拔地而起时就不断地向上突破、生长,超越了旁边的小草和灌木,又形成了一条浓荫覆墙的小径,炎热的夏日里更是含烟带雨,为人遮阴蔽日,送来清凉。

颔联采用对比手法,“猗猗肯羡夭桃艳,凛凛终同劲柏刚。”诗人赞美青竹不与桃花争艳,而其坚韧的品质又能媲美刚劲的松柏。猗猗(yī yī),形容柔美状,指新生的竹子枝条纤细、柔韧美好,苏轼曾有“猗猗散青玉”的妙句。

凛凛,描述寒冷的词语,形容青竹不惧冬寒,堪比刚直的柏树。作为一位柔弱女子,朱淑真巾帼不让须眉,只是在封建礼教的约束下,她得不到参加科考的机会,更不可能成为朝廷的官员,可是在读者的心中,她却远胜于很多庸碌鄙俗的男子。

颈联转而从侧面描写,“风籁入时添细韵,月华临处送清光。”冷风侵袭,不能奈何青竹,反而让其更显独特韵味;夜晚时分,在月光的拂照下,竹子又会反射出清幽的光泽,令人爱怜不已。

寒风、月光在此反衬出竹的清韵和色彩,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刘禹锡曾言竹含天籁清商乐,还说新竹翛翛韵晓风,朱淑真一定是研究过先贤的诗句,又经过深入细致的观察,才写出了竹的独特韵致。

结尾意味深长,“凌冬不改清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寒冷的冬天,很多草木都已凋零,周围显得一片萧瑟,可是竹却不改坚韧的气节;大雪纷飞的天气,竹的颜色还会显得更加苍翠。“何伤”二字,采用反问句式,显得语气坚定,赞美了竹的坚强本性。

朱淑真写竹并非只是纯粹赞美竹,也不想炫耀她的诗才,而是托物寓意,委婉地表达一种身处困境时的坚强意志。诗人希望自己也具有竹的风韵,不管风吹雨打,无论冰雪严寒,她都会极其用心地磨砺出坚强的性格,并在自己喜欢的路上继续前行。

2 阅读:158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