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现代化大都市留一块田

守望自然 2024-06-18 21:40:40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的一片城市麦田在网上火爆“出圈”。高铁从麦田上穿过,远处是高楼大厦,近处是希望的田野,现代化都市与田园风光“同框”,看似不搭界的两种景象却意外地和谐,引起网友感叹:“幸福感在此刻有了最具象的表现。”

无独有偶,其实全国各地不少城市在规划建设时,都融入了农业与田园的元素。比如北京市海淀公园建园之初就保留了京西稻种植的传统,并设计了御稻流香景区,常年种植水稻、举办收割节,为城市中的人们带来归园田居般的诗画体验;四川省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绿道旁,大片麦田吸引人们来此露营、骑行,传递着浓郁的田园自然之美;社交平台上许多网友也针对各处麦田、稻田制定了详细的“打卡”攻略。

城市麦田的火爆“出圈”看似偶然,却并绝非意外。在繁忙的城市生活里,麦田、稻田这类独特的空间满足了人们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沿着掩映在田间的小径往里走,鼻尖萦绕着清新的稻麦香,置身其中,仿佛体验到了田园的惬意生活。城市麦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抬脚就能享受到松弛感的场所,使身心的焦虑和疲惫得到缓解。这就好似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公园20分钟效应”,人们通过在公园中短暂停留,暂时远离城市的喧嚣和压力,享受自然带来的宁静和舒适。同样,城市麦田引来无数人的争相打卡,也反映了都市人们对田园生活和心灵栖息的向往。

或许有人会说,城市麦田可有可无,不如把土地拿来搞城市建设。的确,从农业生产的角度看,城市麦田地块小、总产量不多,于粮食供给作用不大;从城市居民的需求来看,郊野公园等对城市麦田的替代性很强,放松身心也不见得非要去麦田,而城市土地资源紧张,单从经济价值上看,或许用来种麦子收益并不是最高的。但城市建设不只需要高楼大厦、地铁汽车,今天我们强调城乡融合发展,也不仅仅是提升乡村的硬件设施,城市同样需要保留乡村肌理。

当前,由于生活方式不同,不少城市人的生活似乎离乡村越来越远,更有甚者不识五谷、把小麦认作野草。保留这片城市麦田,就是在为城市人近距离了解农业、了解乡村保留一扇“窗”。其实不只是城市麦田,包括阳台种菜、麦田音乐节、麦田婚礼等此前都引发过热烈讨论,这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田园向往,是千百年来农耕文明的具象化体现,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注脚。

因此,现代化都市不仅要留下这么一块麦田,还要将其耕耘好,充分发挥其传承农耕文化的教育示范作用,强化人们对乡村价值和农耕文明的认同,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各地不妨从眼前出发,多一些巧思,依托城市麦田与稻田,充分利用这些特有的空间场所,让更多市民亲身感受农耕文化,传承农耕文明。一方面做好农耕文化的知识科普,结合中国农业历史,讲述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古今故事,开展各类教育研学活动,传承发扬农耕文化中的理念和思想;另一方面结合农时,围绕传统农业技艺、田间劳动和农耕节庆等增设相应的实践活动,比如举办春种插秧、收割节等现场体验活动,让更多市民沉浸式体验播种的希望与收获的喜悦。

如此,在为人们提供亲近农业、了解乡村的机会的同时,也能增强人们对土地和粮食的尊畏、对乡土大地的热忱和对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与敬重,从而为更好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下坚实的情感基础。

原载《农民日报》,作者赵倩倩。

0 阅读:0

守望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