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初期四大辅政大臣都是什么身份,鳌拜为何能够专权?

世图看历史 2023-05-28 04:11:02

1661年2月,满清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帝得天花病逝(另一种说法是顺治帝出家为僧),年仅24岁。弥留之际顺治帝留下遗诏,将皇位传给已经得过天花的皇三子玄烨。因玄烨年仅8岁登基,还无法处理朝政,所以顺治帝为玄烨挑选了四位异姓大臣辅佐:

索尼赫舍里氏

苏克萨哈纳喇氏

遏必隆钮祜禄氏

鳌拜瓜尔佳氏

顺治帝之所以让异姓功勋大臣辅佐,而不是亲贵,就是为了防止出现摄政王多尔衮专权的局面。毕竟四位辅政大臣只是“辅佐”,康熙虽年幼,仍掌握着大清的最高权力。而多尔衮是“代天摄政”,与“辅政”是完全不同的。

从1661年一直到康熙亲政,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康熙八年五个月的时间,这个时期被称为“四辅政时期”。

其实四位辅政大臣在辅政初期还是比较齐心协力的,也取得了不少战果:

吴三桂处死南明王朱由榔

西南各部抗清势力归降大清

大顺农民军李来亨余部被压制,自此以后大规模的战争结束

满清王朝开始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四大臣着重开始恢复生产,奖励开垦;仅仅几年的时间,全国开垦出来可以耕作的土地数字大幅上升;经济逐步恢复。

另外四大臣还裁撤十三衙门,扩建内务府,防止宦官干政。

但是从康熙五年开始,四位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尤其是鳌拜与苏克萨哈之间势同水火。鳌拜仗着功劳高而目中无人,非常的跋扈,苏克萨哈爵位比鳌拜要低,但是在四辅政大臣班次排序上,却在自己的前边,心中很是不满。

便利用两黄旗与正白旗之间的矛盾,打击苏克萨哈。

一直到康熙八年鳌拜被康熙捉拿问罪,尤其是在索尼病逝后,鳌拜基本上都是处于专权的状态。四位辅政大臣要么皇亲国戚,要么满勋贵胄,要么功勋卓著,为何单单鳌拜独揽大权呢?另外三位辅政大臣难不成都对鳌拜束手无策吗?

当然不是!

鳌拜之所以能专权,其实另外三位辅政大臣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位辅政大臣

在了解四位辅政大臣之间的“恩怨”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背景身份:

索尼赫舍里氏(正黄旗):

赫舍里氏家族是满清贵族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家族,其地位非常高。在康熙朝,索尼的孙女孝诚仁皇后将自己的家族带到了最顶点的位置上,我们都知道“月满则亏”,在孝诚仁皇后病逝、太子胤礽被废后,赫舍里氏家族没有往日的辉煌,但仍旧是大清不可小视的满勋贵族。

除了孝诚仁皇后外,索尼也是赫舍里家族不可忽视的一份子,对家族的崛起贡献非常大。

索尼一家在归顺后金之前,属于海西女真哈达部,在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索尼一家全部归顺太祖。索尼的父亲硕色与叔父希福都通晓满蒙汉三种语言,被太宗皇太极赐予“巴克什”(博士)的称号,并且让其兄弟二人入职文馆。而索尼则被封为一等侍卫,之后跟随太宗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了不少功劳。

尤其是在处理蒙古科尔沁的问题上,索尼应对得当,很得太宗赏识。

在太宗一朝,索尼平其功劳被封为三等甲喇章京。

1643年太宗突然病逝,索尼等两黄旗大臣坚决拥护太宗的皇子登基。正是在索尼等两黄旗大臣的坚决拥护下,福临得以即位称帝。

后来索尼跟随顺治帝入关,但是因为维护顺治帝而得罪摄政王多尔衮,被多尔衮夺官抄家,前去昭陵为太宗守陵。多尔衮病逝后,索尼终于得以重新回到京城,成为顺治帝朝首席满洲大臣。

一直到顺治帝病逝,索尼的很多关于朝政的主张确实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顺治帝对索尼非常信任,所以在弥留之际让索尼辅佐年幼的玄烨,位列四位辅政大臣之首。索尼能得如此,靠的全是自己的真本事。

苏克萨哈叶赫纳喇氏(正白旗):

提到叶赫那拉氏相必很多人都不陌生,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叶赫部是太祖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最后一个目标。叶赫部被灭后,苏克萨哈的父亲苏纳抛弃自己的兄弟归顺了太祖,太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苏纳。

也就是说苏克萨哈的父亲苏纳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女婿,苏克萨哈的出身还是极其显赫的。

不过在顺治朝初期,苏克萨哈依附于摄政王多尔衮;

顺治七年,苏克萨哈告发摄政王多尔衮想要谋图皇位。多尔衮病逝后,正白旗由顺治帝亲自统领,苏克萨哈得以成为顺治帝身边倚重的大臣。后来在征讨农民军刘文秀的过程中,立下战功。凭其功劳得到顺治帝赏识,成为四位辅政大臣第二位。

遏必隆钮祜禄氏(镶黄旗):

遏必隆的出身可以说是四位辅政大臣中最高的一个,他的父亲是“五位开国功臣”之一的额亦都,母亲是太祖的女儿和硕公主穆库什。遏必隆是额亦都第十六子,虽然序齿比较靠后,但却是额亦都所有儿子中发展最好的一支,毕竟他是太祖的亲外孙。

可以说遏必隆能称为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之一,跟自己的功劳有关,但更多的跟他的出身有关系。1634年额亦都病逝后,遏必隆承袭父爵昂帮章京,并且被授予特等侍卫之职,镶黄旗佐领,起点是非常高的。

太宗朝时期,遏必隆跟随太宗南征北战,被授予牛录章京的爵位。

顺治一朝,遏必隆做到了太傅兼太子太傅之位。顺治帝病逝后,遏必隆与索尼等人一起辅佐年幼的康熙,位列辅政大臣第三位。班次高于鳌拜,但实际上功劳与鳌拜相比,天差地别。

鳌拜瓜尔佳氏(镶黄旗):

鳌拜的亲叔父是五大开国功臣之一的费英东,父亲是八门提督卫齐。

因为出身于将门世家,所以鳌拜从小便精于骑射功夫。早年跟随太宗皇太极南征北战,参加了松锦之战;并且在平定农民军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成为太宗皇太极身边最信任也最倚重的武将,被称为“满洲第一巴图鲁”。

鳌拜不仅是功臣,而且还是皇太极身边的忠臣,二人之间的感情可以说非常的深厚。所以在皇太极病逝后,鳌拜坚决拥护其子登基称帝,在顺治帝登基后,鳌拜不改初衷尽心辅佐。也因此而得罪了摄政王多尔衮,即便是多次被多尔衮威逼利诱,鳌拜仍旧是坚定地守住自己的初心,誓死效忠于顺治帝。

多尔衮病逝后,鳌拜重见天日,成为顺治帝眼中不可多得的宠臣。

顺治帝对这个看着自己长大而且忠心耿耿的老臣很是放心,所以在临死之前将其封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来辅佐自己年幼的儿子玄烨。

既然是托孤的大臣,顺治帝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精挑细选出来的。

若论功劳,鳌拜远在遏必隆与苏克萨哈之上,但毕竟鳌拜的家族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只能暂时屈居人下。随着鳌拜的野心越来越大,又怎么甘心一直屈居人下呢?

必然会反抗,而反抗的过程必然会威胁到皇权。换句话说,会成为康熙与孝庄的敌人,这是康熙与孝庄绝对不允许的。

鳌拜没有守住本心,一步一步掉入坑里

有这样一句话:都说欲望是一个无底的洞,而权力则是充满魔法的魔杖,会让人的意志力越来越弱,慢慢地被引诱进入这个无底的洞里,再也爬不出来。

而鳌拜便是这句话最好的践行者,从一开始的辅政大臣最末端,做到了首位,所以有人将“四位辅政大臣时期”称之为“鳌拜辅政时期”。

在皇太极与顺治帝两朝,鳌拜都是一个忠臣良将的形象,怎么到了康熙朝时期,成了一个逆臣呢?不可否认,跟鳌拜自身对于权力的欲望有关系,但外因也不可忽视:这个外因便是另外三位辅政大臣。

索尼是四位辅政大臣之首,文武全才,历经太祖、太宗、世祖、圣祖四朝,是四位辅政大臣中资历最老的。即便是鳌拜,也对索尼忌惮三分。资历老意味着年龄也最大,毕竟岁月不饶人,康熙继位时索尼已经年过花甲。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想要偷偷懒,所以责任心会慢慢的减弱。更何况索尼年龄一大,身体也会变得体弱多病,很多事情也是力不从心。

即便是鳌拜与苏克萨哈闹得再凶,索尼也是能不管就不管,置身事外,甚至直接称病不出,也不去上朝。

1666年,也就是康熙五年,鳌拜为了压制正白旗,便主动提出让镶黄旗与正白旗两旗对换土地。正白旗的土地若是不足的话,可以用民用的土地。

户部尚书苏纳海认为不妥,毕竟从康熙三年开始民间的土地便已经不允许再圈。

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等人也是同意户部尚书苏纳海的意见,反对圈用民间土地。鳌拜非常生气,仰仗自己在其他辅政大臣中的优势,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等人革职拿问。最终三人并处以绞刑,家产全部被没收。

如此鳌拜的目的达成,强行将遵化、迁安与蓟州三地的土地与正白旗进行圈换。

鳌拜圈地一时彻底打破了四位辅政大臣协调一致的原则,让朝中诸位大臣感到惶恐不安,纷纷上奏折请求康熙提前亲政。

其实索尼之所以会对鳌拜有这样放任的态度,也是因为苏克萨哈实在是入不了索尼的眼。苏克萨哈曾依附于摄政王多尔衮,后来才归顺的顺治帝,所以不光索尼看不上苏克萨哈,鳌拜与遏必隆也是瞧不上苏克萨哈。

鳌拜与苏克萨哈在产生矛盾的时候,即便是索尼知道鳌拜有多过分,也不会参与其中去帮助苏克萨哈。倒不是因为索尼与鳌拜情投意合,而是因为索尼太过厌恶苏克萨哈。

而苏克萨哈本人呢?

自己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辅政大臣,但毕竟自己是后来才归顺的顺治帝,他很清楚很多人都瞧不上自己,心里难免会有一些自卑。所以苏克萨哈的班次虽然排在第二,但实际上是四位辅政大臣中最没有地位的一位,也可以说是一个摆设般的存在。

对鳌拜没有牵制的作用,对索尼更不会起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其实苏克萨哈与鳌拜还是姻亲关系,但这也阻挡不了鳌拜处处针对苏克萨哈。

那么遏必隆呢?

他的出身是四位辅政大臣中最高的,名将之后,太祖的亲外孙。如此雄厚的家庭背景,若是他自己争气的话,想要成就一番事业还是不难的。

但遏必隆一点没有父亲遏必隆的遗风,不仅胆小怕事,而且凡事随波逐流,没有自己的立场。虽然表面上在康熙与鳌拜之间保持中立,但经常会追随鳌拜。

索尼年迈,精力有限

苏克萨哈自卑

遏必隆胆小怕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鳌拜来说可以说牵制力非常有限。

随着鳌拜越来越跋扈,孝庄太皇太后为了能让索尼出山牵制鳌拜,便下懿旨将其孙女赫舍里册封为皇后。成为太国丈的索尼为了家族的利益,也要制衡鳌拜。

按照大清的祖制:皇上大婚以后便可以亲政。

在康熙与赫舍里大婚后,索尼便带头提出让康熙亲政。诸位大臣也纷纷跟随索尼一起,奏请康熙亲政。不过康熙并未答应,孝庄太皇太后也未准许:“皇上还年幼,再缓上一两年再说。”

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逝。

索尼是四位辅政大臣唯一一个能牵制鳌拜的人,索尼病逝后,鳌拜便趁机打算提高自己的地位,代替索尼成为辅政大臣之首,并且获得了启奏与批理奏疏的权力。

康熙见鳌拜越来越来跋扈,辅政大臣体制已经无法像原来一样发挥其作用,便在得到孝庄太皇太后准许后,下旨在七月七日举行亲政大典。

但此时,鳌拜的羽翼已经丰满,而且在上三旗中(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占据了绝对的优势。镶黄旗已经被鳌拜控制,正黄旗没了索尼后也有很多的大臣附和鳌拜,而正白旗的大臣苏克萨哈很清楚仅仅凭一己之力是很难与鳌拜相抗衡的。

二比一的局面,鳌拜独揽大权。

独木难支的苏克萨哈便主动提出要去为顺治帝守孝陵,退出朝堂。但即便是苏克萨哈主动退出,鳌拜也不打算放过他。便成绩罗列苏克萨哈不愿归政等二十四条罪状,请求康熙处死苏克萨哈。

康熙很清楚鳌拜与苏克萨哈二人之间的宿怨很深,便不准鳌拜所请。

没想到独揽大权的鳌拜竟然如此不将康熙放在眼里,撸起袖子走到康熙的面前,一连几日奏请康熙处死苏克萨哈。

此时的康熙虽然已经亲政,但毕竟实力有限,不得已同意鳌拜所请,处死苏克萨哈及其长子查克旦。

苏克萨哈被处死后,遏必隆还是一如既往地胆小怕事,形同虚设。可以说朝中已经无人敢反对鳌拜,鳌拜便更加的肆无忌惮。

若是有人没有经过鳌拜的同意在朝堂上启奏的话,便会被鳌拜视为敌人,进行斥责;

对康熙,鳌拜也不会奏请皇上准奏,而是将自己与同党提前商量好的对策让康熙同意即可;若是康熙不同意,便会逼迫康熙同意;

更过分的是,鳌拜敢公然违抗康熙的圣旨,就是不执行。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鳌拜敢如此怠慢康熙,其党羽亦是如此。

在如此背景下,皇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忍无可忍的康熙终于对权倾朝野、不可一世的鳌拜动手,将其捉拿问罪。自此,鳌拜辅政时期彻底结束,康熙开始掌握大清实权。

结语

鳌拜被抓后,朝臣们一共罗列了鳌拜三十条罪状,其中包括不尊重太皇太后、妒忌册封皇后赫舍里氏、买卖奴仆等。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即便是鳌拜的罪状再多,跟索额图、明珠、年羹尧、和珅等人相比,既没有贪污受贿,也没有很严重的违纪,也没有图谋不轨企图皇位。若是仔细看鳌拜的一生,反而做了很多有利于大清发展的事情。

所以康熙即便是再痛恨鳌拜,也没有将其下旨处死,而是终身圈禁。

鳌拜能够在四位辅政大臣辅政期间做到独揽大权,除了本身对于权力的欲望外,另外三位辅政大臣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索尼年迈,责任心变得越来越差,甚至是装病不去上朝,眼瞧着鳌拜与苏克萨哈之间互相争斗也不干预;

苏克萨哈本身有些自卑,在索尼病逝后,便想要主动退出朝堂,向鳌拜认输;只是没想到鳌拜就是不放过,导致苏克萨哈连命都没了。

而遏必隆呢?

空有出身勋贵的身份,却胆小懦弱怕事,若是遏必隆能有索尼一半的骨气,鳌拜都不敢如此过分;只能说可惜了。

0 阅读:29

世图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