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又反悔,万历皇帝唱的是哪一出

杠杆地产 2018-09-27 22:09:43

撰文|黄大拿

一个装睡的人是很难被叫醒的,当然掀床除外。

明朝灭亡,哪个皇帝责任最大?

比较一致的答案是万历皇帝(即明神宗)。

清人所修的《明史》就为万历皇帝做了一个盖棺论定,“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背了这么一口大锅,万历皇帝冤不冤呢?或许见仁见智。

但神宗自己肯定是会叫屈的,因为他原本想做一个大有作为的皇帝。

严管小皇帝,错了?

穆宗死,神宗(年号万历)继位,仅十岁。

皇帝是九五之尊,但万历小皇帝的头顶却压着“三座大山”。

一座是满心期望造就一个圣君,因而主张严厉管教的太后,一座是掌握实权的司礼监太监冯保,一座就是首辅兼老师的张居正。

关于万历小皇帝的三座大山,各有一些经典故事:

一次小皇帝读《论语》,误将“色勃如也”之“勃”字读作“背”音,张居正于旁厉声纠正:“当作勃字”,声如雷鸣,神宗悚然而惊,同僚无不失色。

冯保受太后之托,对小皇帝管教甚严,神宗十分敬畏,呼为“大伴”。偶尔与小太监游戏,远远看见冯保,辄屏息正襟危坐曰:“大伴来矣!”

太后呢?集严父慈母的权威于一身,更厉害。

小皇帝某日喝了点小酒,忘乎所以,佩剑在宫中闲逛,割下一位宫人的头发,又将两个太监打得差点丢了性命。第二天事情传到了太后那里,大清早,太后特意换上青布袍,声言要召内阁大臣们到太庙谒告列祖列宗,将万历废掉另立新主。小皇帝吓坏了,一边跪一边哀哭,发誓痛改前非,到天黑才得到了谅解……

对万历来说,这种严厉的管教带来了两个后果。

一个是正面的效果。

因为学习刻苦,小皇帝的传统文化素养日益深厚,其十二三岁时留下的几个字,可能都会让今天大多数所谓书法家汗颜。

面对他老子明穆宗以来朝纲不振的局面,小皇帝也想努力纠正。

比如官员偷懒不上朝,一度成为风气。万历元年正月十九日,不来上朝者119名,万历二年二月二十三日,失朝者高达274人。万历命御史纠查后均给予罚俸惩处。从这种纠风动作中正见出其颇思振作的初衷。

另一个是负面的效果。

从心理学分析,一个人被压制得太久,一旦这种外在的压力解除,其原先隐藏的本我的一面往往就会爆会出来,而且很可能变本加厉。

张居正、冯保最后被万历严厉清算,其实早已注定。

万历完全掌握权力之后,一反当初的励精图治,从婚姻到国事再到立太子,开始各种胡搞,何尝不也可以从这里得到解释?

曾经亲眼目睹万历后期各种胡作非为的黄景昉在《国史唯疑》中说,万历皇帝小时候被压抑得太厉害了,所以“郁极思奋”,太后身后有知,如果看到这一点恐怕也会懊悔。

此话有一点道理,但将国事大坏的板子全部归咎于管教过严也不公平。

一个成年人,如果一点儿都不会自我克制,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了,何况是在皇帝这样权力和责任都巨大的位置上?

“随我来,杀税官”

万历皇帝的一大胡搞,是不恤民生横征暴敛。

万历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总觉钱不够花的明神宗派出矿监税使,于交通要津设卡征税,凡是过境的米盐、鸡豚、柴炭、蔬果等,都要雁过拔毛。

开矿以求财源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监督开矿的太监们对开矿业务一窍不通,却口含天宪,胡乱指挥,飞扬跋扈,贪赃枉法,与民争利。

矿监税使横行,到了一个地方看谁不顺眼,即指着其房产说“此处有矿”,有矿就要被征来开采,则此家立即破产,或者指某人曰“彼漏税”,漏税就要补缴,中产马上成了贫民。

堂堂大明江山,两三里间,收税的关卡星罗棋布。南京市民陆二,以售灯草谋生,所获不过蝇头微利,不堪沿途抽税,只好把灯草一气烧光完事。

《金陵琐事》记此,叹曰:“税官如狼如虎,与强盗无异!”

东林党人顾宪成说:长此以往,只出里门便有税,一蔬一腐也会有税,“民何所措手足乎?”

在邪恶的制度之下,小人受到的庇荫总是最大,收益最多,结果“纳之公家者十一,吞之群小者十九。”但搜刮民财哪怕十分之九被矿监税使们侵吞,其余十分之一也是不小的数字,所以矿监税使毫无例外地成为神宗的宝贝。

对此,正直的大臣们纷纷劝谏。

吏部尚书李戴上疏痛陈:地方已受剜肉割肤之惨,但对国库有多大收益?“徒使利归群小,怨归朝廷。”

漕运总督李三才上“天变人离疏”,说皇上每有催征,必曰内府缺乏,难道不知百姓更为缺乏?

李三才更辛辣地说,皇上您所谓的缺钱,只是黄金珠玉未遍地而已,而老百姓所缺乏的是早晚吃顿饱饭,两相比较,谁才是真正缺乏?

一个装睡的人是很难被叫醒的,当然掀床除外。

万历时期有民谣曰:“千人奋梃出,万人夹道看。斩尔木,揭尔竿,随我来,杀税官。” 正是熊熊怒火不可遏制的反映。

万历二十七年,湖广税使陈奉到荆州征税时任意加税,激起商民反抗,向他投掷砖瓦石块,陈奉仓皇逃窜。但陈奉到武昌后依然故我,随后发生著名的民变事件,几万商民包围陈奉公署,将其爪牙多人捆绑起来扔到了长江。

减税?没那回事!

万历三十年二月,神宗患了一场大病,自以为将不久于人间,想在临终之前做一件万民感戴的大事。

法王路易十五放言“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而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皇帝一般还是会顾虑身后名的。

但是做什么大事可以让臣民永远感激自己的恩泽,而且有希望流芳百世?

思来想去,最大的仁政莫过于减税,将派出去的矿监税使撤回京城。

于是万历皇帝立即召来了首辅沈一贯,沈一贯听了,大喜过望,欣然拟旨。

舆论对此的反应如何?

史料记载,“中外欢呼如重生”!

可惜很快就来了一个大反转。

过了一夜,万历的病情突然好转,想起昨天降下的圣旨,反悔了!

万历又立即叫来沈一贯,说财政紧张国库空虚,矿监税使不能撤。命令沈一贯将昨天降下的圣旨缴回。

沈一贯懵了,刚刚欢呼万岁圣明的大臣们也都傻了眼。

一个大臣上疏说:皇上现在身体好了,但您试着想想当初病重之时,即使黄金珠玉在面前堆满,有没有用?能不能延长生命?“所积者区区无用之物,所失者堂堂帝皇之信。”

这话说得真是沉痛至极恳切至极,但是在已经活过来的皇帝那里,却只不过是耳旁风。

于是随后史料上又有了以下的记载:

在万历皇帝降税又反悔的第四年,云南发生了民变,税监杨荣被处死后投入烈焰之中,其党羽之辎重焚烧殆尽……

行仁政就行仁政吧,却又半路反悔,万历皇帝唱的是哪一出?

有人知道没?

编辑:王心

本文为黄大拿明史拍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获取授权,并只允许微信公众号转载,不可发在其他渠道,违者必究。授权转载时还请在文初注明出处和作者,谢谢!

0 阅读:0

杠杆地产

简介:读懂地产圈的各种隐秘杠杆(“杠杆游戏”系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