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茵金属为苏联开发的特殊武器,外形像榴弹炮的迫击炮

南极军武 2024-09-12 16:28:36

上世纪30年代是苏联和德国的蜜月期,双方在军事科技上展开了广泛交流、合作,双方都从中获益。在30年代初,苏联陆军正在打造迫击炮炮火体系,其中用于陆军师的152毫米重迫击炮研制工作则被交给了德国的莱茵金属和另外一家兵工厂,苏军在1931年获得M1931(NM)152毫米迫击炮。

M1931(NM)的外形就像是一门牵引式榴弹炮,它集合了迫击炮和榴弹炮的双重优点,虽然它的出镜率不算低,有不少照片留存下来,但实际上只建造了129门,8门在德国建造,其余由莱茵金属协助在苏联建造,全部服役于苏联陆军,算是一种稀有装备。

M1931(NM)战斗重量1150千克,它采用箱式大架,尾部的助锄可以折叠,炮轮为金属制成,橡胶圈可以拆卸,根据要求安装了3面防御盾牌,左右两面固定在炮架上,还有一面安装在炮管上。该炮需要牵引行军,但最大牵引速度只有大约17千米/小时。

火炮的实际口径为152.4毫米,炮管全长约1.415米(苏联生产版本,莱茵金属原产炮管要短65毫米),采用横楔式炮闩闭锁,火炮射界总共12°,炮管俯仰角度在-2°~+72°,大仰角导致弹道非常弯曲。该炮发射分装式弹药,可以使用旧式榴弹炮的高爆弹,还有一种新研制的高爆破片弹,两种炮弹的重量都在40千克左右,它们使用专门的5发容量弹药箱运输。M1931(NM)需要8人操作,在炮管低于30°射击时最大射速约5发/分钟,火炮轻量化意味着难以承受强大后坐力,它只能以低装药量进行发射,炮口初速度约250米/秒,最大射程略高于5千米。

M1931(NM)的重量、尺寸、威力等指标很不错,只是射程不满意,当时苏军装备的团属76毫米轻型火炮射程都比它远了将近3千米,作为师级火炮真的不够用。更糟糕的是苏军高层对该炮的定位一直没有确定,这导致不断有新的修改意见被提出来,到1933年底大小改动达700多项,这真的是在折磨设计师,最后改进型号是1937年提出的ML-21,但它没有得到采纳。

M1931(NM)在师直属炮兵部队服役,在这里它的定位是重型迫击炮,苏联在30年代中期开发SU-5自行榴弹炮,其中一辆原型车上安装过一门M1931(NM)。截止1941年1月1日,苏军手中尚存53门重迫击炮,其中少数需要维修,它们参与了卫国战争,战斗细节不清楚,据信有一部分被转移到炮兵训练单位做教具,总的来说M1931(NM)在苏军中的服役历史是失败的。

sIG 33

而德国就不同了,莱茵金属在这款火炮的基础上重新开发了15厘米sIG 33重步兵炮,总共生产了约4700门,它与更小的7.5厘米步兵炮一起装备到炮兵连,一直使用到战争结束,显然德军对sIG 33的定位要准确得多,射程太短的它就是一款近距离辅助步兵重武器,通过使用不同弹药可攻击多种目标,还能打坦克。至于苏联军队,他们后来选择了MT-13 160毫米重迫击炮。

5 阅读:527
评论列表
  • 2024-09-12 17:59

    这种炮战后捷克也研制过,没装备。

南极军武

简介:南极军武,简单讲点不太热的军武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