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重臣林则徐,有四个女儿,她们都嫁给了谁?

纤尘历史呀 2023-03-12 09:23:10

林则徐是清末重臣,虎门销烟立下大功,被称为“民族英雄”。

林则徐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他有“天下为公”的大爱精神,更体现在他家族中“高风亮节”的家风传承。

俗话说“欲治齐国者,先齐其家”,林则徐不仅为国立功,对儿女的教育也丝毫不马虎,尤其是在女婿的挑选上,更为严格。

那么,林则徐的四个女儿都嫁给了谁,林则徐对女婿的挑选标准又是什么,得有多优秀才能“入得了林则徐的眼”?

看看他的这些女婿,或许就能知道他的标准了。

林则徐生平

提到林则徐,就不得不提到他“虎门销烟”的传奇事迹,这和他从小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

林则徐的家风严谨,代代相传,为世人所称赞。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福州。

他出生时,家族走向衰落,家里欠了一大笔债,林则徐的父母每日为还债而劳累,日子也因此过得很拮据,一家人只能勉强糊口。

但物质上的贫困不代表精神上的匮乏,他们仍然对生活抱有期待,对国家抱有期望,即使生活再困难,也不曾疏忽对孩子们的教育。

林则徐的母亲贤惠能干、勤俭持家。

母亲和姐妹们为了贴补家用,每天不辞辛劳地做着手工针线活,直到深夜才停下。

林则徐看到后,于心不忍,孝顺的他多次提出帮父母分担,但都被父母婉言拒绝了。

母亲告诉他,这些家务小事不需要林则徐帮忙,只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长大后报效祖国,这才是对父母最好的报答。

而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是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责任,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法。

他认为一个完善的人格,必须德才兼备,缺一不可。

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他不仅教授学生知识,还时刻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

对学生如此,对自己的孩子更是如此。

林则徐从小聪慧有潜质,经常跟着父亲到书塾里学习,时时刻刻接受精神的“洗礼”。

林宾日曾写过一副对联,大概意思是:孩子们孝敬自己时,不要求孩子们准备大鱼大肉,只需要准备粗茶淡饭,他对儿孙只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要求——“修身治国平天下”。

他不奢求荣华富贵,认为平平淡淡也是福,他更希望看到的是儿孙们胸怀大志、报效祖国。

林则徐正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才会有如此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报效祖国的远大抱负。

父母的谆谆教诲,在林则徐心中种下了一颗品行端正、爱国报国的种子,在林则徐在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中,这颗种子发芽、成长、开花。

正所谓“厚德载物”,我们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胸怀大志,在“家”和“国”之间找到契合点。

林则徐的家风延续到现在,被世人熟知。

由此可见,林则徐定是一个注重品德品行的人。

而林则徐也用这套家训教导自己的儿女。

他的儿女们也不断传承着这样的优良家风,并将这样的家风带到自己的家庭之中,代代传承。

只可惜林则徐的二女儿林金鸾小时候得病夭折,很早便离世了,所以林则徐只有三个女儿平安长大,后顺利出嫁。

那么,林则徐为女儿选择另一半的标准是什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能达到林则徐的标准呢?

走入林则徐女婿们的一生,看看他们都各有什么本事,如此一来,或许你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大女婿刘齐衔

林则徐长女林尘谭嫁给了刘齐衔。

刘齐衔早年命运多舛,父母双亡,林尘谭嫁给他时,他也还只是个穷书生。

古时的人们在婚姻上都讲究“门当户对”,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会有一个好的结局,而这一点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就有所体现。

前有《孔雀东南飞》焦仲卿与刘兰芝身份不匹配遭到焦母反对,而后双双自杀的悲剧故事,后有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传说。

正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多少情侣就因为门不当户不对而分道扬镳。

当时,林则徐已经是手握重权的大官,林家也是世家大族,刘齐衔和林尘谭的家庭背景相差甚大,谁也没想到林则徐竟然将女儿许配给了这个穷书生。

对于林则徐的这个行为,很多人都感到疑惑,所以世人并不看好这场婚姻。

那么,刘齐衔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能然让林则徐跨越门第将爱女许配给他呢?

其实,林则徐并不是特别在乎门当户对,他一直把品德作为人立身处世的第一要务,这也是他挑选女婿的第一标准。

刘齐衔虽然出身寒门,也没有什么成就,但是他富有学识,为人谦逊,虚心学习。

林则徐正是看上了刘齐衔品行端正这一点,发自内心地欣赏他,认为这个人日后肯定有前途。

林则徐认为,将大女儿交给踏实稳重的刘齐衔,自己也能安心。

而事实证明,林则徐确实眼光独到,看对了人。

婚后不久,刘齐衔和胞兄刘齐衢就共同谱写了“同榜两进士”的科考佳话,一举成名,轰动一时。

之后,刘齐衔的仕途之路更是一帆风顺。

从户部主事到湖北德安府知府,后来调任汉阳知府,在他的治理下,所到之处都会由“荒芜”变得繁华。

随后,政绩斐然的他受到了湖北巡抚胡林翼的赏识。

之后,在胡林翼的举荐下,刘齐衔再次升职,先后调到陕西、浙江、河南任布政使。

刘齐衔任职期间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减轻了百姓的赋税压力,深得百姓们的喜爱。

他为人正直,品行端正,在当时混乱黑暗的官场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极力反对贪污腐败,能够做到“出淤泥而不染”。

刘齐衔对于文化发展也颇有自己的见解,他修建学校,鼓励百姓们通过学习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推动了文化发展。

刘齐衔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做出很大的贡献,得到了朝廷的重用,被世人所铭记。

只可惜刘齐衔最后劳累过度,积下大疾,又遭袁文诚诬陷,获罪被撤职,直到死后,才得以平反。

但是,刘齐衔也是刘氏家族“资本的奠基者”。

正是有了他积累的财富和声望,刘家由此逆天改命,从一贫如洗的家族,一步步发展,最终蜕变成一个大家族。

这时,人们才开始感叹林则徐眼光独特,刘齐衔果真是个有前途的人。

而刘齐衔的成名之路也证明了品德的重要性,踏踏实实地办实事才是成功的要义。

林则徐正是明白这一点,才会在其一事无成时将女儿嫁给他。

三女婿沈葆桢

林则徐的三女婿沈葆桢名声就更大了。

前段时间,随着“福建舰”的正式下水,沈葆桢再次被推上荧幕,人们纷纷在沈葆桢的墓前摆放“福建舰”的照片,以此来纪念这位在中国造船和海军建设方面的大功臣。

他生前为中国海防事业尽心尽力,被尊称为“近代海军之父”。

沈葆桢是林则徐三女儿林普晴的丈夫,同时也是林则徐的妹妹林惠芳的儿子。

沈葆桢十岁和林普晴订婚,两人门当户对,他们的结合也让两家亲上加亲。

沈葆桢才识过人,任谁都可以看出来,他将来必有大出息,但是一开始林则徐对他并不满意。

因为沈葆桢年轻气盛,傲气凌人,向来最看重品行的林则徐自然是看他不顺眼。

这天,沈葆桢对月饮酒,心血来潮,拿来纸笔,挥手就写下了两句诗:“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辉满十分。”

此时,林则徐在外边闲逛,路过时看到了沈葆桢在写诗。

林则徐看到他如此随意洒脱,决定过去看看,压压他的“气焰”。

沈葆桢看到林则徐过来了,也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刚写的诗给他看。

林则徐看完后,缓缓拿起笔,将“必”字改成了“况”。

写完,林则徐便不动声色地离开了,独留沈葆桢一人沉思。

这一字之差,差的不是学识,而是谦逊的态度。

聪慧的沈葆桢稍作思考,便懂了林则徐的用意,发现了自己过于自满,顿感羞愧,也更加敬重林则徐。

之后,他便将这两句诗挂在房间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在林则徐的教导和自己的反省改正下,他慢慢褪去了那一层傲气,更注重内在的涵养。

林则徐将女儿们教养得很好,林普晴也很体恤丈夫的辛苦,打理好家事,让沈葆桢没有后顾之忧。

沈葆桢对爱情非常忠贞,夫妻两人相互体谅、帮助。

而这段美好的爱情也在某种程度上助推了沈葆桢事业的发展。

沈葆桢之后的发展一帆风顺,中进士后,很快升为监察御史,调任江西知府。

不久,他又从江西九江知府晋升为江西巡抚,最后受命任船政大臣兼商务大臣。

那时,船政大臣要做的是“前无古人”的一件大事,其中充满了未知。

但,一旦成功掌握技术,就意味着可以直接切断列强对近代中国船政的操控,也能很好地避免列强插手中国近代工业。

反之,一不小心就会酿成大错,可以说是“成则流芳千古,败则遗臭万年”。

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

沈葆桢大公无私,一心为国,最后带领近代船政事业走向了成功。

两江总督沈葆桢将左宗棠关于船政的提议付诸行动,和众人合力造就了中国的“船政事业”。

沈葆桢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还有林则徐对他的启示和教导,两者缺一不可。

小女婿郑葆中

关于林则徐的小女儿的名字,在历史上并没有记载,通常称她为“郑林氏”。

小女婿郑葆中知名度比较小,他的父亲曾任江西九江府知府,家庭背景与林家也算是门当户对。

但郑葆中只是一个秀才,没能够在仕途路上继续发展,一生并没有什么很大的成就。

相较林则徐的另外两位女婿自然是逊色许多,因此史料对郑葆中的记载也比较少。

我们虽无从得知郑葆中是个怎么样的人,但是林则徐能够把幼女嫁给他,也能说明郑葆中必然是有过人之处。

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通过林则徐的重重考验。

或许,他们在世人不知的地方过着普通且恩爱的生活,毕竟平平淡淡也是一种幸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算没能为“大国”立功,顾好“小家”也是另一种爱国方式。

况且,林则徐选择女婿的第一标准从来都不是功名。

从他选择大女婿刘齐衔就可以看出,他把品德端正作为第一标准。

作为人民,他有为国家立功的远大抱负;作为父亲,他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收获幸福,希望她们的一生都能平安喜乐。

因此,林则徐认为选择一个品行好的人作为女婿,自己的女儿也算是有个好的归属。

林则徐将家风家训牢记于心,世代传承“清廉自律,涵养品德”的家风。

按照林则徐这么严谨的态度,他挑选的三个女婿必然都是品德兼优的。

最后,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三个女儿的婚后生活都是比较幸福的。

林则徐用他挑选女婿的标准再一次向我们证明了,品德是为人之根本,一个人的能力、才识固然重要,但好的品德才是立身之本。

品德端正才能行稳致远,而这也是通往成功之路必备的条件!

0 阅读:0

纤尘历史呀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