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差伐越,勾践灭吴,比邻而居的吴越两国从什么时候起变成了仇人

我是晋公子 2019-08-16 22:33:14

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王昌龄《太湖秋夕》

《庄子》上说,曾经有这样一个渔人,他将自己的打渔船匿在山洞里,又将自己捕鱼的抄网藏在薮泽之中。

天真的渔人以为青山不改,薮泽恒在,自己的吃饭家伙藏在这儿应该永远丢不了了。可他哪里知道,造化运行,骤如逝水。就在你不经意的时候,那曾经以为的“永恒”已经悄然改变。

我猜想,那个秋夜里,王昌龄宿在太湖的一只渔船上,波浪微摇,水声轻响,梦里的他可能也随造化漂流,穿越万古荒烟,邂逅了某个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

他会是谁?

或许是禹王。

《史记·河渠书》载禹王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这“五湖”指的就是太湖。名之曰“五”,有人说,是因为太湖周广五百里的缘故。

禹王与吴越之地渊源颇深。不但壮年治水于太湖,死后还葬在了太湖以南的会稽山上。许多年后,夏朝天子少康担心会稽山上先祖禹王的香火中绝,特意将自己的一个庶子封到会稽,以奉禹王之祀。

这个被封到太湖以南来“守陵”的庶子,便是传说中古越国的始祖。

又过了若干年,在太湖东岸的姑苏,一个新的国家——吴国诞生了。它的创始人传说是周太王的长子太伯,乃自千里之外奔徙而来。吴之与越,同在水乡泽国,同样的文身断发,同样的僻处蒿莱。

如果没有春秋争霸的腥风吹到这片宁静的荒袤之地,或许,这两个比邻而居的国家就会世代相安无事地生活下去。

可是,公元前583年,一个名叫屈巫的楚国人踏上了吴国的土地。他的身上背负着一段沉重的家族血仇——就在前一年,因为屈巫横刀夺爱,将楚国令尹子反垂涎的艳妇夏姬盗走,叛逃晋国,子反盛怒之下,一举诛灭了屈巫全族老少。发誓要让子反疲于奔命而死的屈巫主动向晋景公请缨出使吴国。

他要磨砺这个与世无争的东南小邦,使之成为揕入楚国心脏的一把匕首。

自屈巫使吴之后,原本质朴的吴国就像被凿开了七窍的混沌,带着荒蛮的野性与贪婪的扩张之心一次又一次地侵蚀楚国的东土。

为了钳制吴国,到公元前537年,楚灵王又将越国拉入进来,邀请越国大夫常寿过与楚国联军伐吴。从此,吴、越都被拖入了争霸战争的滚滚洪流。

一手将吴、越两国沉睡的野心唤醒,始作俑者的楚人终于在公元前506年的冬天遭到反噬。

吴王阖庐在两位楚国叛臣伍子胥与伯嚭的引导下,率领三万徒兵成功突袭郢都,让立国数百年的楚国第一次尝到了首都沦陷的苦果。吴军纵横江东,楚昭王谈虎色变。为了躲避吴国的兵锋,他甚至不敢待在郢都,一度将首都迁到了鄀。

楚国怂了,不敢掣肘。腾出手来的吴王阖庐决心狠狠教训一下越国——这个总是在背后帮楚国放冷箭的卑鄙邻邦。

公元前496年,越主允常去世了,他的儿子勾践即位,自称越王。

趁着越国国丧之际,阖庐大兴挞伐之师,与勾践战于槜李。阖庐手下的这支军队既经过兵圣孙武的悉心调教,又取得过千里破郢的辉煌战绩,盔甲鲜明,行列整肃,令人望而生畏。为了冲动吴军大阵,勾践派遣敢死队赴阵挑战,两度擒获吴军前列的士卒,但吴军始终不为所乱。

就在阖庐以为勾践黔驴技穷的时候,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挑战失败的越国死士把剑架在脖子上,排成行列走到吴、越两阵之间,朗声说道:“二主交兵,臣等身为先锋,却未能完成军令。不敢逃刑,仅以归死!”言罢自刭,鲜血喷溅而出,在黄尘浮土上冒着热气。

一行!两行!三行!看着几分钟前还在和自己搏斗的越军勇士惨死阵前,吴军士卒被勾践残酷的军法惊呆了。就在吴军的注意力被战场上的三行死尸吸引的时候,勾践突然帅旗一招,越军齐齐冲向吴阵。

吴军如波开浪裂,四散溃逃。混战之中,越国大夫灵浮姑正撞见吴王阖庐,赶上去援戈一击,斩下了阖庐的一只脚趾。

带着一只鞋、九只脚趾,在部下的拼死护卫中逃离战场的阖庐羞愤交加,“想我一生英雄,连堂堂大楚都不敢缨我兵锋,如今却为勾践竖子所辱!”

败军北返的途中,阖庐挣扎着将太子夫差叫过自己的床边,用尽最后的力气叮嘱道:“必毋忘越!”说完,便咽下了气。

而这时,吴军实际上才走到了陉地,距离吴越交战的檇李仅仅只有七里。

本文系晋公子原创。已签约维权骑士,对原创版权进行保护,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欢迎分享转发,您的分享转发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

— THE END —

文字|晋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图片|网络

0 阅读:29
我是晋公子

我是晋公子

古代文学博士,把高冷的古代经典还原为有趣的生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