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一只黑猩猩被美国送入太空,回来后发现小家伙有点不对劲

律令9章 2025-02-17 15:32:16

中国有“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直白点讲,这也是人类对浩瀚太空的憧憬和想象。

当然,中国人对宇宙太空的探索早已开始,有人说周易、有人讲观星、浑天仪、司天监,类似的说法有很多,直到今天,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仍在继续。

自从人类发明了滑翔翼、飞机之后,对探索太空的渴望愈加强烈,随着科技进步,除了人类,还有一只黑猩猩也为探索宇宙做出了巨大贡献,人类却发现他不对劲?

真要计较起来,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很悠久,但因为科技受限,能飞出地球的时间却不远,一直到1957年,苏联才将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送上太空。

这是今天才敢如此说,人类数千年都没能飞出地球,可想其难度有多高,1957年的科技水平可不能和今天相提并论,“斯普特尼克1号”已经是人类向太空迈出的一大进步了。

这里插两句历史背景,前文的一大关键词是“苏联”,二战后世界出现两大强国,一是苏联、一是美国,苏联将卫星升空,这直接说明了科技强大,同为强国的美利坚能答应吗?

不用细讲,美国同样对太空发起猛攻,也就是俗称的“美苏太空竞赛”,苏联射卫星、美国就斥巨资开展“水星计划”。

直到今天,包括中国在内,世界强国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太空实力”,同时代表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放在1957年,美国为了压苏联一头,甚至想把人送上天。

说的简单,苏联射的卫星是“死物”,人可是“活物”,太空里没水没空气,理论上:人类在太空中无法存活,美国压制苏联的关键研究就是“1961年之前,人类登空的可行性”。

这话说得,人类几千年都没离开过地球,如今美国人还要规定时间,1957年至1961年,这才几年光景就想人上天,时间这么紧,科学家该咋办?

科学研究不能乱来,既然人是“活物”,地球上还有很多其他动物,理论上人在太空不能生存,其他动物一样在太空中不能活。

美国先拿其他动物当先锋,只要研究出“其他动物在太空生存”的办法,以后再把人送上天就不成问题了!

就当时来讲,美国接连将各种动物送入太空,兔、狗、猴是接连上天了,可惜它们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这些动物的牺牲也没白费,太空实验在一次次失败中不断改进,直到一只黑猩猩的出现,它活着回来了?

人所共知,黑猩猩和人类相似度很高,这种动物也很聪明,只要针对性训练,理论上是可以代替人类的,美国科学家在1959年选了一批黑猩猩。

国家实验非同儿戏,这批黑猩猩是从全球范围内精挑细选出来的,它们身体强健、智商又高,相对容易进行训练,当时被集中在墨西哥一处军事基地内。

乍一看,美国选黑猩猩挺顺利,但问题也不小:黑猩猩的原始生活环境是热带雨林,墨西哥却冬天冷、夏天热,再怎样强壮的黑猩猩,能熬过如此大反差的训练吗?

生存环境还是这批猩猩的基础训练,能熬过来的也只说明“身体好”,这倒不是美国有意折磨:这些猩猩肩负着“登空”重任,如果能熬过生存训练,将极大提高“登空”后的生存率。

简单讲,这批40只猩猩面临的训练不只有生存环境,还有诸如长时间高速旋转、倒吊、身体承受10倍重压等。

结果,猩猩终究不是人,在严酷训练下,40只中的大部分精神很差,唯有一只叫“哈姆”的小家伙非常特别,它咋了?

强调一下,黑猩猩是野生动物,虽然这种动物智商高,但野性也很强,它们潜意识中一直在反抗人类实验,这就凸显出“哈姆”的聪明了。

严格来讲,“哈姆”虽然也是具有反抗意识的黑猩猩,但在反抗一段时间后,小家伙意识到反抗没有用之后,逐渐选择配合人类。

这种“打不过就加入”看似简单,对于野生动物来讲就是“智商超高”的表现,人类尚且做不到“审时度势”,一只黑猩猩却能看清本质,这还不叫聪明?

小家伙的配合让科学家非常兴奋,这预示着“美国人登空”再进一步,黑猩猩“哈姆”不仅是人类希望,更是这次登空实验的主力军!

1961年1月31日,这个时间值得全人类铭记,黑猩猩“哈姆”身着量身定制的太空服,几乎是在万众瞩目下到的火箭发射场。

当时,小家伙很配合的躺进返回舱,表情显得很轻松,甚至咧开嘴欢快微笑,这一表情预示着什么?

终于,“水星-红石2号”顺利升空,科学家们却愈发紧张起来:这次发射原计划185公里,此时的火箭却偏离了原设轨道,飞到了252公里的太空。

这种高度比原先设计高了近一倍,人类尚未涉及如此高度,“哈姆”面临的温差、压力等问题将愈发严重,小家伙还有好吗?

理论是这么讲,科学家却只能干着急,因为人在地球、“哈姆”在太空外,只能寄希望于十多分钟后返回舱落地看结果。

难熬的16分39秒后,返回舱回落进太平洋,有船只马上打捞营救“哈姆”,这段时间该是多么的揪心。

当人们打开返回舱后,里面的“哈姆”还活着,这次试验该算成功了吧?

当时,人们开始欢呼雀跃,认为这次成功是“美国人登空”的标志,是“哈姆”当美国英雄的大日子,奖励是:一个苹果和半个橘子。

实事求是的讲,“哈姆”为人类的太空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但它只能做美国的英雄,因为苏联在三个月后将“尤里·加加林”成功送入太空,他又压了美国一头。

人类的太空竞赛、你争我抢先放一边,单说黑猩猩“哈姆”,它是当时的美国英雄,被安置在华盛顿动物园,每天有无数人前来探望。

前面说过,“黑猩猩登空”成功了,但回到地球的“哈姆”却有变化,人们肉眼可见的发现它没以前爱笑了,甚至对爱吃的食物也失去了兴趣,这是咋了?

起初,人们以为“哈姆”的变化是因为太空之旅的不适,过段时间就好了,结果却是小家伙越来越萎靡、吃的越来越少、往日的活泼机灵也没了。

人们渐渐意识到不对劲:“哈姆”病了,美国英雄需要治疗,于是动物园的医生给小家伙做了全身检查:小家伙心跳过快,达每分钟172下,这显然是心脏损伤。

前文明明说“黑猩猩登空”成功,如今的“哈姆”却是心脏损伤,如果换做人,登空后是不是也会心脏损伤、导致“哈姆”心脏损伤的原因是什么?

人们联想到“黑猩猩登空”时的细节:原计划火箭升空185公里,结果偏离轨道,飞到了252公里的高度。

因此,有人推测“黑猩猩在太空低温中被冻伤了”、也有人说“是太空重力过大,哈姆的小心脏被过度挤压”。

不管什么原因,小家伙的心脏损伤引起全器官衰竭,美国英雄无药可医,“哈姆”的结局已经注定了,可它返回地球时还活着,甚至吃了一个苹果和半个橘子,如今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医学界有这样一种论调:如果一群人同时发生事故,人群中看起来最精神的那个,这人很可能伤情最重。

简单讲,因为伤情太重,人的大脑会判断为无法施救,此时身体痛觉将自动关闭,因此才会显得精神抖擞,给别人一种“他没事”的错觉,中国人称之“回光返照”。

强调一下,这种说法是后来人才知道的,当时美国还没有这种说法,因此人们看到“哈姆”的不对劲之后,才渐渐意识到:“登空实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成功。

后来,美国给“哈姆”安排了最好的医生团队,野生黑猩猩的平均寿命大约35岁,人工饲养下甚至能活到50岁,当时小家伙还不到10岁,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经过治疗,“哈姆”应该能恢复健康的吧?

很遗憾,小家伙经过16分39秒的太空之旅后,心脏永久性受损,医生治疗只能延长其寿命,1983年在北卡罗来纳州动物园去世,终年26岁。

尽管如此,黑猩猩“哈姆”依然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它用去一半的生命换来人类的16分钟,没人知道在太空的16分钟里,小家伙都经历了什么,只知道太空剥夺了它的笑。

虽然可歌可叹,但“哈姆”也算为人类的飞天事业树立起一座丰碑,它是第一个成功飞上太空又能活着的宇航员,后来人将一代代传承这种精神,飞天梦终将实现。

0 阅读:0
律令9章

律令9章

惊堂木一拍,“上下五千年”张口咱就来,对错您自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