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最后的名将——槐里侯皇甫嵩篇

唐宋元明清 2021-11-18 17:37:02

中国历史自秦朝大统一以来,分分合合两千余年,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尤其是每一个王朝的上升期,从不缺乏丰功伟绩。而到了王朝末期时,暮气沉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但这个时候往往会出现一批人,以一己之力担负起整个国家的期望,成为了“救火队长”。

他们或许救不了他所在的国家,今人也往往会批判他们的“愚忠”精神,但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哪怕他们最后失败了,但他们也在历史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的精神也值得尊敬,而不是大肆批评甚至唾骂。

......

武庙留名——大汉槐里侯皇甫嵩

汉灵帝在位时期,昏庸无道、横征暴敛、卖官鬻爵,边疆不稳,百姓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巾起义,一个月内,全国八州二十八郡都发生战事,黄巾军势如破竹,威震京师。

出身自将门世家的皇甫嵩也自然被启用为平叛主将,对皇甫嵩来说却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扬名立万的好机会。

皇甫嵩在平定黄巾之乱中居功至伟。他先以火计在长社大破黄巾波才部,斩杀数万人,趁势与朱儁平定汝南、陈国等地,并在苍亭击败黄巾卜已部。

在其他战线频频失利的局面下,皇甫嵩高歌猛进,吹响了反攻的号角。

随后他受命接替卢植围攻广宗,闭营示弱,趁黄巾首领张梁放松警惕后,攻克该城,杀死张梁,使黄巾军受到沉重打击。广宗陷落后,他又麾兵攻克下曲阳,杀死张角弟张宝,俘杀十余万人。至此,黄巾主力被消灭殆尽。

皇甫嵩也因此成为当世第一名将,成为了汉王朝的军方第一人。

难得的是,皇甫嵩在平定黄巾后并没有拥兵自重,成为军阀,否则以他的声名,振臂一呼,光是收编黄巾军余部就足以形成巨大的力量,想要割据一方,那是手到拿来,但他没有趁汉室之危,汉阳人阎忠劝他把握机会,南面称制,皇甫嵩不用其计,而是交回兵权,这相当值得敬重。

不久西凉边章、韩遂作乱,朝廷又命皇甫嵩西征平乱,连战连捷,大破王国部众,斩杀一万多人,赢得完美,后来乱天下的董卓就是此时皇甫嵩的部将。

平乱之后皇甫嵩统兵驻扎在扶风郡,由于太过恪守朝廷规矩,结果坐视董卓的崛起,最终让他所忠心的大汉王朝彻底掉进了尘埃里。

要说汉末谁有能力把董卓之乱在早期扑灭甚至是扼杀于无形,我想没人比皇甫嵩更有机会。

在董卓进军京城之前,皇甫嵩就拥有诛杀他的能力,董卓进京之后,皇甫嵩也拥有起兵讨伐他的能力。在汉末,汉室天下缺少的就是这样一个登高一呼,从者百应的人物,而且最关键的一点,要真正想的是匡扶汉室,不管从哪方面看,皇甫嵩都完美符合要求。

皇甫嵩无疑是汉室忠臣,这点也被无数后人称道,却因为愚忠浪费了自己的有用之身。一再错失有可能扭转局势,让朝廷转危为安的机会,这又非常可惜。

在被董卓羞辱后,最后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建立更大的功业,而是默默地病死在家中。

百姓歌曰: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百姓的评价就是对皇甫嵩最大的肯定,后来唐朝宋朝武庙评选时皇甫嵩也都入选。

其实皇甫嵩的功绩的确可以有效地维护一个朝代的统治,只是作为一名将领,在面对朝廷日渐衰弱时,他做的只是平叛,执行朝廷命令,而不是思考如何才能挽救大汉王朝。

从黄巾起义开始,他确实很好地执行了朝廷的命令。

他有机会去做那大汉王朝的救世主,但他最终只做了很好的执行者,令人无限叹息!

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

2 阅读:185
唐宋元明清

唐宋元明清

一位历史/影视的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