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时候,发现巴里坤湖存在一支特殊的部队

人文之光啥 2025-03-06 09:32:03

左宗棠在当代的主流历史观念中,是一个存在争议的人物。但多数人认为左老爷子还是功大于过的,说过错是因为左宗棠残酷镇压农民起义(比如太平天国和捻军),而功劳则是收复新疆——其实客观来说,个人觉得,捻军的破坏性太大,镇压捻军也未必是什么坏事儿。毕竟和太平天国相比,捻军连个执政纲领都没有,因此没啥前途可言。

而左宗棠在收复新疆的时候,发现沦陷多年的新疆,还存在一支服从清廷号令的部队,这其中原因何在?

1、时代背景

首先个人觉得有必要说一说时代背景问题。

清朝咸丰后期-同治初年,其实清朝已经处于崩盘的边缘状态。因为当时整个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狼烟四起的状态。甚至这种危机,是几千年来华夏都没遭遇的:内部战乱几乎波及全国。而外部列强则虎视眈眈。在这个背景下,中亚浩罕国的阿古柏在洋人的支持下入侵新疆,建立哲德沙尔国(伪政权)。

虽然当时清廷在新疆有一定的驻军,但是驻军基数不大,而且晚清当时顾不得新疆局势,所以这让阿古柏的侵略军主要的对手就是驻新疆的清军。

当然,虽然面对入侵者,清军将士誓死反击,但最终因为寡不敌众的缘故,新疆还是被阿古柏的军队占领——甚至大英帝国还从印度调集军工流水线,去支持阿古柏对新疆的侵占。当然英国倒也不是真心打算帮阿古柏,只不过是利用阿古柏而已。

2、特殊的武装

慈禧太后作为清廷的第一大股东(代持,因为第一大股东是爱新觉罗家族),眼看清廷处于覆灭危机,因此也开明起来,积极支持洋务运动。而晚清也因此掌握了造枪造炮甚至造军舰的能力。武德的提高,也让清廷有了解决内忧外患的本钱。

不过,发展军事工业需要真金白银的支持。当时清廷需要发展海军,但新疆的局势也得解决。而清廷的经济实力有限,因此不足以同时支持两者同时发展,最终还是左宗棠坚持主张收复新疆,最终慈禧太后力挺,于是有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壮举。

随着左宗棠大军进军新疆以后,左宗棠在当地发现了一支特殊的军队。这支军队在新疆的巴里坤湖一带,规模也就几百人。左宗棠通过了解,才知道这支军队的来历。

原来十多年前阿古柏大军攻占新疆,在新疆推行了十分残酷的统治。而随着驻扎新疆的清军陆续被消灭,溃败的清军和民间自发的抗击武装也不经意中形成。而左宗棠遭遇的这支队伍,其实就是这样背景下形成的——这支部队里存在原溃败的清军士兵,以及民间自发的力量。

当然一开始新疆还有不少此类武装,但是因为阿古柏的镇压(毕竟有英国的军械加持)所以,都被镇压了。而巴里坤湖的这支武装因为善于斗争,所以尽力保存了力量,但即便如此,距离当初强盛时期,也只剩下半数的战士。如果左宗棠晚来几年收复新疆,这支武装也未必能继续坚持下去。

3、结语

其实很多事情讲究“民心向背”。在中国历史上,每当地区遭遇动荡,都会产生自发的民间武装起来维持治安和抗击外来势力。比如后来东北遭遇九一八事变,最先起来抗击日寇的,其实就有部分东北军士兵以及民间自发武装。

0 阅读:27
人文之光啥

人文之光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