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任何可见物体都有三个以上的形态,即液态,固态,气态,由物体所处的环境不同,形态就不同,只要温度到一定成度,铁都可能气化。沥青如在零度以下它永久都不会滴落,你十靠千年都见不到它滴落,真的是一个无聊试验。另一方面,沥青开始放置的时候,如果是炎热的天气,流动的快,低温的天气就凝固了不会流动。放置时间久远了,沥青就挥发老化了,即使天气热也不再流动了,后面再去研究的人毫无意义。最后,物质的物理形态归属是有一个标准大气压、常温等等前提条件的,丢开前提条件讨论形态可能吗?我们日常看到的水是液态,冰不是水的固态?蒸汽不是水的气态?搞笑的实验就行了,还来个搞笑的诺贝尔奖!真是浪费资源!
②这些人真是太无聊了,沥青低落实验,是在一定的高温下进行的,才有真正的意义。通过温度的换算就可以得出室温下的滴落时间,室温下沥青是固体,这等于是一个固体分子受重力析出的试验,毫无意义。
③液体,固体,气体其实都是同一种物质,这个沥青,把它放到北极,怕是几万年也滴不下来,放到赤道,可能一年就滴完了,讨论是什么体要带上环境,啥也不说就指着它说这是液体,然后用一个不科学没有环境限制没有参照物的场景来验证,毫无意义。
④他这个实验,说简单点,就是证明沥青在常温普通的环境下也是液体,只不过粘稠度比较大而已,只要能从漏斗滴出,就可以证明,只是需要时间证明,几代科学家执着的精神,普通人做不到,也不会去做。
⑤滴沥青的缓慢过程,见证了核外电子与核电荷之间的电磁力与万有引力之间在特定的场密度环境下的微分阈值的较量。同时也见证为什么粒子的高能密态为什么不会因为熵增加原理而自发降解与发散。通俗的讲,这就是随遇而安,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什么歌。
⑥沥青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不像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粘滞性与温度有关,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严格来说,玻璃也这样,在重力作用下,也会缓慢地向下流淌。另一方面,常温,常态(非密闭或特殊设置状态)是这个实验的前提!所以这个实验就是在考证自然常态下沥青这一物质的变化。在当年看或许问题不大,但放到而今,人对微观生命的认识已提升了几个数量级,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人对微生态的认知也逐渐深入。所以,以微视角考量,这个实验只能作一个案!正如有的评论所提到的,多做几个,多取几个地域所产的,多设定几个环境,一起来对照着观察,或许才能真正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⑦把沥青瓶放在室外的某个公共场所,一是如果有太阳暴晒,沥青就会融化并滴的很快;二是让大众都能看到,总会有人能够碰巧看到,那会有这么难吗?非要把实验瓶放在室外一个冷僻的地方,而且只能实验者一个人看,那这个实验完全就是在考验实验者的运气,仅此而已,没有任何的研究价值。
⑧这个沥青试验是个伪科学,因为沥青的形态,跟温度是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这个试验有意忽略了温度条件,就让人不可思议,那么在叙述沥青形态的时候,应当加上定语,就是“在常温状态下沥青的形态”,如果不加上这个定语,就会让这项实验,失去了它的意义和价值,成了傻瓜的呆萌之想。
⑨我觉得至少可以给人一些启发,比如物体形态并不是非固即液或气。时间快慢也只是相对于不同的物体,比如一块石头或一块金属,它们也是有生命的,只不过其自身的变化速度是极慢的而已。或又可以延伸到时间问题,宇宙之中本来就没有时间的概念,只是人类把空间进行了切片化。
⑩当所有人都嘲笑欧美人的愚蠢时候,却正是我们愚蠢的实证。近代中国在重大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远远落后于欧美,就是缺了这种看上去傻乎乎的较真精神。我国材料科学为什么特别落后?就是因为一切向钱看的前提下,急功近利,没有人愿意对材料的配方和工艺做基础研究。这也是我国即是世界最大普通钢出口国,还是世界最大特种钢进口国原因。搞基础研究不容易出成果,且要耐住寂寞,而且还没啥经济效益。除此之外,还有人认为这个实验没有用?但是它证明了沥青是液体而不是固体,改变了我和我们以往的认知。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科学家精神,由衷敬佩。
你觉得哪一个观点更有说服性?欢迎留下你客观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