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1月,民主党人比尔·克林顿就任美国第42任总统。他上台的时间,正是冷战结束,美国对华政策全面转向,从有限合作转为全面围堵的阶段。
果不其然,克林顿上台没有多久,美国在外交和政治领域恶心中国的小动作就接连不断,从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到1994年的黄海对峙事件,美国利用其压倒性的政治和军事优势,不断损害中国的主权和国际尊严,令中国人民感到极度愤慨。
有美国在前面打样,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客们就叫嚣得更起劲了,1995年,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的反华分子西格尔公开叫嚣,建议西方推行“以台湾牵制中国”的战略。
西格尔指出:无论什么“人权问题”还是“最惠国待遇问题”,抑或是“入世”问题都不能有效地牵制中国,唯有台湾问题最能刺痛中国的神经。
他无疑找出了问题的关键,因为“人权问题”这种破锣敲得再响,也只不过是个所谓大义名分上的概念,对中国没有任何影响。
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
而“最惠国待遇”问题中国更是没有所谓,从1949年以来西方联合围堵了中国快三十年,也没能中国卡住中国的脖子,反而是“两弹一星”、核潜艇、洲际导弹人家一样不落地全搞出来了。
西格尔还有个臭名昭著的“贡献”,就是连年大肆炒作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将中国塑造成继苏联之后整个西方的竞争对手。
美国需要对手,否则就不能够维持其对欧洲的主导地位,也不能维持其庞大军事机器的运转。包括美国政府在内的很多人是非常欣赏西格尔的,因此他们很快就开始搞事情了。
1995年5月22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允许“台独”分子李登辉在6月份访问美国,并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
尽管美国国务院表示,李登辉访美只不过是“非官方和私人的”,但这一行动背后的挑衅意味隔着太平洋都能让人立马闻到。
民族败类李登辉
谁都清楚,李登辉能够访美这件事没有克林顿的同意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从美国国会到政府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即准备以此试探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
美国政府的出尔反尔、毫无信用可言让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钱其琛感到十分震惊,因为就在一个月之前,美国外交部门负责人还曾经对他亲口承诺,说美方不会允许李登辉访美。
沃伦·克里斯托弗,这位老资格的美国国务卿,曾经在纽约著名的华尔道夫酒店信誓旦旦地告诉钱其琛,美国的上限是给李登辉延长过境签证。
克里斯托弗的个人信用还是小事,关键在于美国政府的背信弃义,从中国的传统角度来看,大国之间无戏言,这已经是贴脸开大,丝毫不把中国的尊严和感受放在眼里了。
抛开“银河号”和黄海事件的教训不算,当年我们还是把美国人想得太好了!以为他们还会要一点点脸。
美国的出尔反尔让中国深感愤怒
就在中国政府感到震惊和愤怒的同时,呆在台湾岛上的李登辉却如同打了一针鸡血,整个人都飘飘然了。
1994年李登辉“访问”几个南美的“邦交国”,居心叵测地过境夏威夷,想要试探美国政府对他这条忠犬的态度。
结果没想到白宫丝毫没有给他面子,禁止他离开夏威夷机场,更别说在公开场合露面,这可把这个老“台独”给气坏了。
随后,他决定改变套路,花大价钱收买美国的公关公司为其到国会进行游说,宣扬李登辉对美国的价值,还邀请他们到台湾考察访问,以便进一步塞钱收买。
果然这些国会议员们拿钱之后态度有所变化,于公于私都要拉李登辉一把,很快又有人给李出主意,让他给美国的高校“捐资”,为其日后访美铺路。
李登辉在康大
李登辉自己在1960年代念过康奈尔大学的农业经济学博士,因此第一个就想到了母校康大,他以个人名义两次共向康大捐资450万美元,成了康奈尔的金主,并由此买到了康大的邀请信。
1995年5月2日,美国众议院以396票对零票,5月9日参议院又以97票对1票的优势,通过了所谓的“李登辉访美决议案”。
在一众“台独”分子的弹冠相庆声中李登辉假惺惺地说:“我个人访美是小事,但重要的是象征意义。”
金钱的力量让李登辉错误地以为钱能通神更能通鬼,因此洋洋自得地表示台湾将要“花十亿美元买进联合国”。
钱其琛感到,美国政府正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不能打消其“中国人只要美国稍施‘恩典’就会吞下李登辉访美的苦果”的侥幸心态,以后还会有更加严重的事情发生。
美国人的算盘打得很响
为此,中国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反击措施,让美国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美国政府公布其决定第二天,钱其琛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J.Stapleton Roy),向其表达强烈抗议,并说:“美国政府在前几天还郑重重申不会允许李登辉访美,现在却背弃了自己的承诺,采取了破坏中美关系基础的行动,后果将是严重的。”
芮效俭生在中国长在中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堪称“中国通”,但彼时他已经被克林顿就任以来中美之间的一连串事故搞得焦头烂额,而且其对华态度也招致了国内一些保守政客的不满,因此只能疲于应付。
为了进一步表达强烈不满,中国方面推迟了国防部长迟浩田对美国的的访问,并中止了国务委员李贵鲜和空军司令于振武访美行程。
五天后,中国政府又宣布决定推迟原定6月举行的中美关于“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与核能合作的专家级会谈,并推迟美国军控和裁军署署长和负责政治、军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帮办来华访问。
钱其琛在联大讲话
尽管两国之间副部长以上级别官员的会晤和一些重要议题的磋商骤然停止,但这并不能阻止美国继续执行其错误决定。
1995年6月7日,李登辉踏上美国国土,并在康奈尔大学发表了题为“民之所欲,长在我心”的讲话,大肆吹捧美台关系的同时,也积极兜售其“台独”主张,试图为“中华民国”争取外交上的承认,气焰十分嚣张。
6月10日,康奈尔大学给李登辉颁发了“杰出校友奖”,次日李登辉又窜访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会见该州州长,并于12日返回台北。
6月17日,中国召回了驻美大使李道豫,而芮效俭也调任为美国驻印尼大使,这就导致了1995年的夏天,有三个月在中美两国的首都没有对方国家的大使。
这是从1979年两国正式建交以来所没有过的严峻景象,也标志着中美关系出现了严重的裂痕。
李登辉访美当天,克林顿接见李道豫大使
7月18日,新华社发布公告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在东海公海海域进行地对地导弹发射演习训练,警告外国船只和飞机不要进入上述海域、空域。
1996年3月,解放军再一次举行了导弹发射演习和三军联合登陆演习,两岸军事对峙高度紧张,但由于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最终登陆计划没能付诸实施。
中国的一系列反应让克林顿政府感到,虽然此时中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和经济实力尚远远不如美国,但如果继续任由台湾方面胡作非为,在西太平洋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解放军的海空军兵力固然不能够击溃美台军队,但其导弹部队依然有让整个台湾不长草的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的东南亚盟友以及日本等开始对台海爆发战争的前景感到忧虑,时任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对记者表示,台湾海峡的紧张局势已经严重影响了日本的能源供应和对外贸易。
解放军组织了大规模演习
1996年5月17日,克里斯托弗在国会发表了一次专题讲话,这也是克林顿政府在经过三年的徘徊和混乱后第一次系统地阐述其对华政策。
他承认“中国将在决定亚洲是安定还是对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对于亚洲的继续繁荣,以及我们自己的繁荣将越来越起到关键的作用”。
由于至少在短期内中美两国还不能撕破脸,美方开始有意识地试图挽回李登辉访美的恶劣影响,中美双方的高层往来有所恢复。
1997年4月29日,钱其琛访问美国并在国会对外关系委员会组织的午餐会上发表讲话,直接点明:
“需要注意的是,台湾当局正在使用各种手段,包括使用金钱收买手段在内来推行他们分裂祖国、谋求独立的活动。要防止其图谋得逞,避免使台湾问题再度干扰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1997年钱其琛访美
这一讲话公开批评了美国政府内部一些政客收受台湾方面贿赂,企图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两国关系的伎俩。
1997年6月30日,访华的克林顿在上海图书馆会见市民代表,并再一次阐述了对台“三不”政策,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必须由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
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公开作出上述承诺,也是对李登辉所谓“花十亿美元买进联合国”的不直接回应。
1995-1996年的中美关系危机的结局,实际上是两国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各自做了妥协,美国没有实现略施小惠就让中国独吞苦果的目的,而中国也未能使美国彻底杜绝与台湾的私下勾连。
但在两国实力差距巨大的90年代中期,仅靠外交手段就让美国做出这样的让步已经很不容易。
双方的较量远未结束
包括钱其琛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心中十分清楚,中美两国围绕着中国完成统一、维护主权的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