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作为近年来在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类肝脏疾病,它的出现大多与患者的肝脏组织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弥漫性纤维化、再生结节等一系列情况有关。
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肝硬化患者在其发病初期都不会有明显的不适症状,可一旦疾病发展到了一定程度,肝脏就可能会有变形硬化、血液循环途径改变等一系列特征。
那么,肝硬化的出现除了与肝炎有关外,还有哪些常见诱因呢?这5大因素,大家也要注意防范。
1.酒精
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研究发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酒精摄入量与肝硬化的出现几率往往是呈正相关的,如果患者每天都大量酗酒,那么其被肝硬化盯上的几率自然就会大大增加。
这主要是因为,在人体内能针对酒精进行消化、转换的器官就只有肝脏一处,因此,若是长期大量酗酒,就难免会促使肝脏受到严重的创伤,肝功能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并且诱发脂肪沉积以及肝脏纤维化,而这就会为肝硬化的形成创造“条件”。
2.胆汁淤积
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肝内、外胆道梗阻,若是人体长期出现胆汁淤积的状况,那么就会大大增加胆汁性肝硬化的患病几率。
通常情况下,由于胆汁淤积形成的原因有所不同,临床上会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和继发性,而这两者实际上都属于慢性胆汁淤积,若是患者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对病情加以控制,那么就很容易在胆酸及胆红素的影响下,使得肝细胞出现变性、坏死等情况,最终导致肝脏硬化。
3.循环障碍
如果人体肝脏部位的静脉以及下腔静脉存在阻塞现象,那么就会促使肝脏出现长期淤血以及肝细胞变性等症状,久而久之,就会诱发淤血性肝硬化。除此之外,对于存在慢性心功能不全以及缩窄性心包炎等疾病的人群,其出现淤血性肝硬化的几率也有相应增加。
4.药物或化学毒物
如果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长期服用异烟肼、双醋酚汀以及辛可芬等药物,或者会长时间与四氯化碳、砷等一系列化学物质接触,那么都很容易促使肝脏受到损伤,并增加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胆汁淤积等诸多肝脏疾病的发病几率,若是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对疾病加以控制,那么“肝硬化”的进程也会大大加快。
5.免疫疾病
除了上述因素外,在临床上比较多见的自身免疫性肝炎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等,若是发展到了终末阶段,也同样会大大增加肝硬化的发病风险。
【本图文由“熊猫医学”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裳荌,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