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第一,这座湖北小城靠什么超越汽车大城?

环球零谈谈 2024-04-25 22:19:33

图片来源:环球零碳

摘要:

曾经是湖北、河南、陕西、重庆四省交界地区唯一一个龙头城市的襄阳正在被中部小城宜昌赶超,或许在2024年,襄阳会让出湖北经济老二的位置。

撰文 | Shushu

编辑 | Tang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1042篇原创

在湖北省的城市经济版图中,襄阳与宜昌的竞争格局尤为引人注目。

这两个城市都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争夺“老二”的位置由来已久。在80年代,襄阳的GDP是宜昌的一倍还多,但有意思的是,在2000之后,两者每年的GDP数值开始不相上下,竞争之势愈发焦灼。

来源:环球零碳整理

翻开历史,我们发现,在2003年6月1日,三峡大坝开始蓄水发电,至此,宜昌的经济开始腾飞。

依托长江天赐的水能资源,坐拥葛洲坝和三峡大坝的宜昌在世界能源和工业地图上,获得了全球知名“水电之都”的称号,成为全中国最有“能量”的城市。据计算,宜昌以占全国0.2%的国土面积提供了全国7%的绿色能源、绿色动力。

一个项目引发城市蝶变升级,在宜昌体现的淋漓尽致。

葛洲坝工程的建设完成,让宜昌从一个滨江小城变成一个中等城市,成为宜昌历史上的“第一次振兴”,而三峡工程,则让宜昌从一个中等城市变成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再次升级。

因此有人戏称,这是一座靠“坝”的城市。

而襄阳在90年代,是中国十大明星工业城市,以汽车产业为支柱,GDP一度超过长沙、合肥等省会城市。襄阳因而从中等城市升格为大城市,成为湖北、河南、陕西、重庆四省交界地区的唯一一个龙头城市,远远超过此时还是中等城市的宜昌。

曾经一段时间,宜昌的GDP还是湖北13个市州中排名垫底。然而这几年,宜昌与襄阳的经济越来越接近,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襄阳。

2023年,宜昌GDP增长250多亿,增量居全省第二。更重要的是,人均GDP已成为湖北省第一。

来源:环球零碳整理

不仅如此,宜昌也开始在区域经济竞争的舞台上崭露头角,2023年首次跻身全国GDP前50强。

从2021年的54位,到2022年的52位,再到2023的49位,在全国排名不断上升的同时,宜昌曾冲上全国百强城市GDP增速之首,也已经超越南宁、太原和哈尔滨这三座省会城市。

反观襄阳,经济增长略显乏力,2023年仅有15亿的增量,基本原地踏步的节奏,表现低迷。

有人甚至预测,按照宜昌现在的产业发展,或许在2024年,襄阳会让出湖北经济老二的位置。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宜昌迅速崛起,襄阳却经济失速?

来源:环球零碳整理

从时间线上来看,宜昌和襄阳的差距逐渐变小也就是这几年。

对于宜昌来说,这3年的最大变化是又引进了一个项目。不过,这回并不是大坝工程,而是一个动力电池项目。

2021年10月,一则重磅消息来袭:宁德时代将在宜昌投资布局320亿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以为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电池正极材料。

这是宜昌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社会投资项目和产业项目。

不仅如此,该项目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还给宜昌带来了闭环的电池产业,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环节业务。

更重要的是,等全产业链都搭建好之后,还吸引来了欣旺达、海科新能源、楚能新能源等一批新能源电池头部企业入驻。

据“秦朔朋友圈”统计,目前宜昌在建、拟建亿元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类项目63个、总投资超过3000亿元,建成新能源电池产能70GWh。

来源:荆楚网

2021年,宜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令人震惊。那么为何宜昌能接到这个“泼天富贵”?

这还要从2021年的6月说起。这一天,宜昌正式提出要打造“清洁能源之都”和“精细磷化中心”。

对于很多人来说,“清洁能源之都”很好理解,毕竟宜昌作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所在地,是全球水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城市。

然而,“精细磷化中心”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

其实,宜昌有长江流域最大的磷矿基地,磷矿资源储量27亿吨,占全国15%、全省50%以上,居全国八大主矿区第二,磷化工处在全国第一方阵。

但是,“清洁能源之都”又怎么能和“精细磷化中心”联系到一起呢?

其实这个答案很简单,生产锂电池中的原材料磷酸铁锂,就需要磷矿资源支撑。

据测算,1吨磷酸铁锂需要消耗2吨磷矿,到2025年,磷酸铁锂的磷矿需求量将会超过400万吨。

也就是说,如果宜昌利用磷矿及磷化工优势,以生产磷酸铁锂等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向动力电池领域延展,不仅能开拓新产业,还能把原有化工产业链做大做强。

因此,在《宜昌清洁能源之都规划》中,到2025年,宜昌力争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系统产能达到200GWh以上,引进百亿龙头企业8~10家,新能源电池产业链规模突破2000亿元。

有人称,全国每4块磷酸铁锂电池,就有1块宜昌造。

图说:宜昌城市景观 来源:China Daily

这时,有人可能会说,襄阳也有汽车产业,不少城市因新能源汽车而发展迅速,为什么襄阳会增长失速?

对于襄阳来说,成也汽车,败也汽车。

在以前,襄阳经济增长的最大底气,来自于占据襄阳的第一支柱产业——汽车产业。

襄阳的汽车产业已经形成了核心零部件制造、整车检验检测、销售服务,包括研发等一系列的产业链。而东风汽车正是这里的主力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崛起,襄阳也早有布局,但最后的结果是: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2015年初,襄阳提出创建中国新能源汽车之都,并且引进长沙众泰汽车,成立湖北弘泰阳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计划年产20万辆新能源整车。但是,协议刚签完,该项目就因公司高管离职被迫停摆。

数据显示,2021年,襄阳汽车产业突破2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3,然而,当年生产的39.7万台整车中,没有一辆新能源乘用车。

此时,作为襄阳汽车产业中坚力量的东风集团,在造车新势力“围剿”下业务也大幅下滑。

与此同时,相较于全国其他地级市,襄阳的技术创新投资更少,对于传统工业的投资比重依然较大。

襄阳也曾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质量不高仍是最大的隐忧。

面对全球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襄阳产业结构单一,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在新能源等领域参与度不够等。这些都是近些年襄阳GDP增速不及预期的终极原因,造成了今天襄阳的阵痛。

图说:襄阳城市景观 来源:CGTN

相比之下,宜昌充分认识过去资源衍生开发不够,科技赋能相对弱,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抓住机会,将磷矿资源作为与锂电龙头企业合作的核心话语权,延伸原本磷化工产业链,将化工与创新科技结合,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不过,襄阳虽然错过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最佳窗口,但汽车作为其优势产业,襄阳也一直在努力。

2022年,襄阳开始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引进东风年产12万辆新能源乘用车整车项目,建设并投产比亚迪襄阳产业园,成为湖北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随后,东风再次在襄阳打造20万辆产能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到2025年,襄阳新能源汽车预计整车产量突破20万辆、产值达到800亿元。

不仅如此,襄阳还在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依托本地磷矿、硅矿资源,培育磷酸铁锂、多晶硅、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一个项目的落地将会引起城市巨变,这对很多城市都并不陌生,但如何像宜昌一样抓住机会,各地值得深思。

区域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

参考资料:

[1]秦朔朋友圈:一座被低估的中部小城,人均GDP竟是第一名

[2]天下城市:襄阳:能否打赢经济突围战?

[3]三峡日报:这就是宜昌!全国GDP增速第一!

[4]澎湃政前方:宜昌抢到这个大项目,“饿狼精神”让兄弟城市坐不住

[5]宜昌发布:320亿!宁德时代为何重仓宜昌?

[6]眺望峡江:碳中和、碳达峰下的宜昌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7]宜昌往事:《宜昌纪事》第31章:宜昌城的三次巨变

[8]天下城市:宜昌,另类的中国未来之城

[9]南方周末:宜昌市市长马泽江:区域竞争如逆水行舟丨中国市长说

[10]白龙岗纪事:全国每4块磷酸铁锂电池,就有1块宜昌造

[11]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30407/herald/8005fcc8c9bcc63e9656e86bedf8dbe2.html

[12]https://zhuanlan.zhihu.com/p/689293786

免责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交流和传播,不构成投资建议

0 阅读:0

环球零谈谈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