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到9月15号了,有消息称华为准备承包货运专机,从台积电的台湾工厂把剩余的芯片晶圆运回来,虽然这个消息未经证实,但是也让人觉得很无能为力。不过对华为来说,还有更严重的消息已经得到证实。
就在9月9号,美韩媒体在同一天报道称:韩国三星,SK海力士两家公司在9月15之后,将无法再为华为供应存储芯片,这是继8月26号美国美光电子之后,全球四大存储巨头其中的三家正式宣布无法向华为提供存储芯片,剩下的一家日本东芝,暂时还没有做任何表态。
这是华为继台积电,中芯国际,联发科无法向其提供处理器芯片之后又一重大危机。大家都知道,手机上最主要的芯片分为两种,一种是计算芯片,就像麒麟处理器这一类的,主要负责手机的数据计算和处理,以前主要由台积电供应。
还有一类是存储芯片,其中又分为两类,一类是NAND闪存,另一类DRAM内存,比如一台华为P40的是8+128内存。其中的8GB是运行内存,也叫DRAM内存,128GB就是NAND闪存,用来存储手机数据的,所以这两种内存对一台智能手机来说都至关重要。
虽然CPU的功能更为复杂,工艺也更高端,但是存储芯片的需求量却会更多,根据SEMI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整个集成电路市场存储芯片的占比高达32%,市场规模达到了1118亿美元,是芯片产业中最大的品类。而存储芯片主要涉足PC端、智能手机,服务器三大应用领域,其中全球手机存储市场的份额在2019年达到393亿美元。全球四大存储巨头中,其中闪存市场三星凭借42%的份额主导市场,其次是日本东芝旗下的公司铠侠以22%的份额位居第二,海利市以16%的份额位居第三。而在DRAM内存市场,三星、海力士和美光分别以51%、29%、19%的份额几乎垄断整个市场。所以说三星、东芝、海力士和美光四大存储巨头在智能手机行业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华为作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生产商,在全球存储芯片的采购中也举足轻重,仅去年向三星和海力士采购的存储芯片,总额就达到了208亿美元,三星电子半导体部门有6%的份额,海力士有15%的份额是来自华为的订单。
不同三星的全产业链属性,美光和海力士的产品线比较单一,存储芯片是其主要收入来源,今年上半年海力士的营收为133亿美元,其中有40%的份额来自华为等大陆厂商对存储芯片的采购,所以这两家企业在这次危机中所受到的影响也会远远大于三星。
因为智能手机这几年来的增长一定处于下滑状态,自然也带来了存储行业的营收下降,2019年闪存市场总营收同比2018年下降29%,而DRAM内存市场下降了27%。再加上今年全球卫生事件的影响,对存储行业更是雪上加霜,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华为的需求对四大存储巨头来说,就非常重要。
但是,为什么他们还要停止向华为供应存储芯片呢?这和众所周知的美国政策有关,这几家存储巨头,不管是芯片设计软件还是芯片制造设备,都包含有来自美国的技术,自然只能遵守美国最新制定的规则,否则就会面临和华为一样的危机。
和这些存储芯片遇到的经营下滑来比,华为面临的却是生存危机,处理器和存储芯片同时面临无货可买的情况,怎么办?一家企业再强大,也不可能撑起一条芯片全产业链,那么国内的存储厂商能否接下华为的大盘呢?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答案肯定是不行。
现在我国国内存储芯片主要有两大力量,NAND闪存方面,主要是紫光旗下的武汉长江存储,所研发的128层闪存已经跻身于全球领先水平,并且实现了64层闪存的量产。
DRAM内存方面则是合肥长鑫存储,该公司已经开始量产19纳米工艺的DDR4内存,技术上与三星大约还有2~3年的差距,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快,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在技术层面上尚且有不小的竞争力,主要是在产能问题上恐怕暂时还无法满足华为动辄出货上千万台手机的需求。
长鑫存储在DDR4内存颗粒量产后不久,到今年年底的产能或将达到每月7万片晶圆,而长江存储的64层闪存年初的产能目标还是每月6万片晶圆,长江存储没有做96层闪存,直接跳级研发出128层闪存,以此弥补与三星的差距。但128层闪存的量产还没有开始。
所以,从我国两大存储企业来看,我国的存储行业还处理发展的初期阶段,无法担当起自给自足的重任,满足华为高端产品线的需求,不过华为的危机也让所有的手机厂商和芯片企业看到,我国必须打造出一套完全属于自己的完整芯片产业链,不然就会随时遭遇到生存危机。
在华为面临极度芯片的危机下,有人提出了换道超车的想法,用另外一种芯片碳基芯片来代替现在的硅基芯片,这样的构想到底能行得通吗?欢迎在评论表发表你的意见。
我是红蚂蚁,一个有思想的斜杠青年,关注我,为中国科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