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下发加强珊瑚礁保护修复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动提升珊瑚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珊瑚礁是全球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一方面维持自身动态平衡,一方面调节海洋环境和保护海岸环境。近几十年来,色彩斑斓的珊瑚礁生物群落因为频发的“白化事件”逐渐失去生机。珊瑚礁白化是由于珊瑚失去体内共生的虫黄藻或共生的虫黄藻失去体内色素而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
人们通过现场观测、遥感观测和室内实验等方式研究了珊瑚白化的原因。主流研究观点认为,是环境胁迫造成了珊瑚白化,如温度变高、紫外线辐射、低温、化学污染物和病菌害等。其中,全球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度异常升高,以及紫外辐射直接导致了虫黄藻的排出,成为全球珊瑚礁的最大威胁。
有统计显示,1985-2020年间,全球珊瑚白化的频率明显增快,从27年一次变为了4年一次,大堡礁近年来则有5年内出现3次的记录,珊瑚礁生态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白化严重时,珊瑚礁的三维空间结构崩溃,在此觅食、藏身、栖居和繁殖的生物物种会大幅减少,珊瑚礁海域将由“绿洲”变为“荒漠”状态。
自然资源部要求,开展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评估,建立健全调查评估和预警监测体系,科学实施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一是强化分类施策,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二是加强生态修复项目监测监管。珊瑚礁生态修复项目的实施单位要严格落实修复方案要求,并预留资金开展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测、效果评估以及后期管护等工作。自然资源部相关海区派出机构要采取抽查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摘编自《人民政协报》,原标题“珊瑚礁也热坏了 自然资源部加强珊瑚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作者高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