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楼市:后疫情时代,我们的“第二居所”该如何选择?
这是冬冬冬的第395篇原创文章
内容提要:今天是一篇交流分享的文章,前提是对“第二居所”有购买能力和需求的朋友。老话常说:大疫不过三年。现在三年过去了,疫情防控也越来越精准了,那么当有一天要求我们单人单户居家的时候,可是我们只有一套房子,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我是冬冬冬,一个喜欢用文字记录工作日常的房产中介,每天都会更新一些购房经验和保定楼市的最新信息,欢迎关注。
今天早上起来,看到保定莲池区划定了22个高风险区,有两个朋友的小区赫然在列,随即和这两个朋友联系了一下,具体情况不明,只是要求居家。
其中一个在中华小区住着的朋友本身就是单人单户,这段时间保定的疫情还不是很明朗,媳妇陪着孩子天天在家上网课,他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外出,所以干脆住进了以前在中华小区买的房子,这次高风险区正好就有中华小区,他说还好提前储备了不少食材,可以练练厨艺了。
还有一个朋友就有意思了,我给他打电话问他在哪?他说在璟公馆,我当时吃惊的问道:你在璟公馆干什么?你又能干什么?你媳妇的战斗力爆表你又不是不知道,切勿自误啊兄弟。
原来他是被媳妇赶出来的,同样是媳妇陪孩子上网课,他又需要天天往外跑,为了不影响孩子学区,也是安全起见,所以干脆就住进了璟公馆。当时他的房子是找我买的,一个40平的小公寓,精装修总价也就30万左右,当时他们两口子商量买了就当存定期,现在璟公馆的租金收益还是不错的,谁知道房子还没有租出去,自己倒是先住进去了。
现在真的是说不准哪一天就被要求居家了,那么有两套房的还好,可以单人单户,如果只有一套房该怎么办?就像昨天我们几个在视频会议里聊的那样,后疫情时代,“第二居所”的概念会不会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如果我们在能力和需求都有的前提条件下,该如何选择家庭的“第二居所”呢?下面我就把我们聊天的内容总结和归纳了几点,仅供大家参考,也欢迎大家交流!
首先,什么是“第二居所”?
“第二居所”的概念最开始是由一些文旅盘提出来的,并不是在同一个城市有第二套房就是第二居所,度娘给出的定义是以旅居为主的第二种生活状态。但我要说的是,现在随着后疫情时代的到来,同一座城市的第二套房子,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考虑。
其次,“第二居所”要具备的几个条件!
第一,闲置。只有一套彻底闲置的房子,才能被定义成“第二居所”,当你需要的时候,却有租户在里面住,这就跟没有一样。
第二,密度低。既然是“第二居所”,尤其是为了居家准备的,那么低密度的社区肯定是首选。
第三,物业好。在一个物业服务好的小区居家才叫居家,在一个物业服务不好的小区居家叫受罪。
第四,面积小。面积小意味着总价低,既然是“第二居所”,那么小面积两室甚至是一室就够用了,大了也是浪费。
最后,以上所有的因素和考虑,都是以后疫情时代为背景,我已经强调过很多次,而且还得是在有能力和需求的前提下。
如果让我自己选择的话,我会首选卓正的颐和雅园,因为离着市区的距离不算远,卓正的物业也是有口皆碑的。华中小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多少还是远点。
在视频会议结束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提出了一个观点,以后这些经过改造的老旧小区,会不会成为人们“第二居所”的首选呢?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如果还有什么意见和看法,欢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以上正文,来自冬冬冬,纯属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点赞转发。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