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太极拳的情与景及如何把握

三不一无课程 2024-04-08 17:40:41



曾经读陈鑫先生的《陈氏太极拳图说》,对《太极拳著解》中的《情·景》并不理解,很长时间都在思索,昨天突然看到我的同事练拳才豁然开朗。

陈鑫先生讲“情”时很简单,先讲了什么是情,又列举了人情、文情,又讲打拳需要有情,与人交手要无情。至于练拳时到底投入什么感情,没有细讲。

陈鑫先生讲“景”时用了很多描写,但真料较少,开始也列举了三种景,如一片神行、开合收放、委婉曲折,让读者理解拳景。并指出“景不离情”、“情不离理”、“内情外景”。要打出拳景,一“心有妙趣”,二“始则遵乎规矩,继则化乎规矩,终则神乎规矩。”

我估计很多读者会像我当初一样,读了之后一片茫然。太极拳的情是怎么回事?太极拳的景是怎么回事?

陈鑫先生在书中专门讲到,说明他已经认识到情与景在太极拳中的重要性,也是太极拳习练中的重要内容。

顾留馨先生无意中也提到过太极拳的情,他在著作中提到:练太极拳的动物式名的时候,要怒目云云。我的师爷洪均生先生批评了这种说法。其实,这也是他打拳时的一种情,师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批评他滥用情是正确的。

师爷本人在写《拳品》时也提到了太极拳的情与景,实际上大部分是讲情与景的,最典型的是第十二品“隽永”:

拳经揣摩,有景有情,玩味无穷。 拳中有景,即景生情。山重水复,柳暗花明; 良友优游,其乐难名;景与情会,趣味无穷。 如烹鲜鲫,既腴且清;淡妆西子,出水芙蓉。

师爷的贡献在于提出拳情必出自拳景,并且情景交融(景与情会),不要滥用情。

再回头讲启发我的同事。

本来我和两个拳友在练搂膝拗步,他们对第二动感觉很难,一时难以做出那么复杂的动作。我的另一位同事可能对我们的练法不以为然,他表示要演练老架一路让我们观赏,并声明老架是原始的陈式太极拳。(老架是陈发科早年传给陈照丕,陈照丕传给陈家沟的。新架是发科先生晚年传的拳架,增加了一些新的招式,比如三换掌等。编者按。)他打开播放器,开始随着音乐翩翩打起来。非常投入,摇头晃脑,手舞足蹈。我看了很多类似的套路表演,有的是真人,有的是视频,但从来没有什么启发,只是觉得不对,难看。现在可能是同事的缘故,出于礼貌,必须耐心观看,突然觉得他投入的感情太多了。对陈鑫先生提到的太极拳的情与景豁然开朗了。

感情缠绵,拳景却也缠绵,但却并非洪师爷拳品中的缠绵,而是一种舞蹈的感情投入,这是错误的。

什么是正确的太极拳的情与景?

先讲景,因为景在外,容易理解。

太极拳无论新手还是老手,打拳必须端严,足重手恭,敛气凝神,神情专注,动作均匀,松静自然,保持中定,规规矩矩,肃穆庄重。不能头摇腚晃,不能身摇肩晃,不能乱抖。即使练到妙造自然,也应保持端严。先守规矩,后化规矩,最后神乎规矩,但仍然离不开规矩。

正确的拳景,是符合拳理的开合收放,委婉也好曲折也罢,哪怕达到了一片神行的境界,一举一动也是符合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而不是随心所欲胡乱发挥。孔子有句话对太极拳也是极准确的描述,他说“从心所欲,不逾矩。”随心所欲,是指达到了自由,无论是拳法还是人都解放了,没有什么拘束,但是,有一个前提:不逾矩。也就是在规矩内的自由。或者换句话说,就是随意一动都完全合乎规矩,不像初学者,竭尽全力还不合规矩。

当然,这是客观的拳景。景之于人,既在于观赏者,也在于演练者。观赏者因为水平的高低和认识的不同,以及立场观念的不同,对太极拳的景的感受是不同的。即使像我同事练的是太极操、太极舞,他也看不惯我们练的传统太极拳,要练一个“正确”的给我们看。

我们讲的拳景,主要在演练者。有的人会问:按照你的描述,像木头人,怎么能打出陈鑫先生讲的天机活泼、妙趣横生?人的气敛、心静、神凝与拳的灵动并不冲突,而是对立统一的。只要拳打得不呆滞,而且合乎规矩,它转得就圆满灵活,自带生机活力,那是天机,不是人为的感情的投入和产出。

如果大家要进一步理解拳景,我觉得师爷的十三拳品就是对拳景的细化,可以仔细揣摩。

再谈太极拳的情。

不用情也是一种情。太极拳内功心法是要敬与和,这是情,是初始代入的感情,容易形成一念不起的心境,也即太极拳的情。一念不起,专注拳式。对每一个动作的目的和意义都细加揣摩,哪里还会有什么别的虚情假义?只有一片肃穆之情,打到功夫深处,只有空明,只有神行。

我们练拳练的是技术,是功力,是反应速度,所以要灵敏,要周身协调,精神既放松又高度集中,不会有什么泛滥的感情。至于哼哈,或者怒目,在专项训练时也是可以的。像心意拳和大成拳,它们要代入练法,比如“恨天无把,恨地无环”。这种感情也是可以的,但只能用于专项训练。平时练套路,练神意气,主要是练心静,练敛气凝神。因此,要轻、要松、要圆、要匀、要定,不能忽快忽慢,不能起伏,不能乱发力。

最后谈谈情与景的关系。陈鑫先生和洪均生先生都讲了,内情外景,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景因情会,情由景生。二者之间互相影响。我们从外练内,动作导引。内心也能影响外在的动作在——内心轻浮,动作必然不庄重。动作庄重,内心也会恭敬。

表演,是给普通观众看,打得木讷,观众不喜欢看,必得有快有慢,高低起伏,像演戏唱歌,感情投入,引起观众的共鸣。但修炼是个人修行,不是为了讨好观众,不是为了取悦别人,屏气凝神,息心灭念。正如兰花,内在生机不在外在的摇曳多姿,而在内在的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即使静静的,它内在的活力也是旺盛的。

0 阅读:0

三不一无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